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孩子怎样成材|腾讯公益联合ALSOLIFE发起的跨界对话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4-02

对于孤独症,通常会听到两种争议的声音,一种认为孤独症孩子只是人类神经多样性的体现,拥有与生俱来不被常人理解的独特天赋,是有可能解决人类文明发展难题的“异类”;另一种则认为孤独症属于“精神残疾”,社交障碍是难以修复的先天缺陷,孤独症个体成长为独立的社会公民希望渺茫,往往需要终生照护才能生存……

 

其实无论哪种声音,我们都要保持觉察,要透过疾病看见人。孤独症孩子首先是孩子,然后才是被诊断的孤独症标签,但不论功能高低,每一个孤独症个体都是一个平等、有价值的生命,都有权利享有平等、优质、包容的教育机会。今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为“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包容性全民优质教育),提倡为孤独症人士提供包容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以此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和减少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思想家孔子早就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面对孤独症,我们不仅要坚守“有教无类”的信念,更要在“有教无类”的干预研究、实践过程中,总结因材施教的智慧。柳叶刀学术委员会基于过去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孤独症儿童和成年人是能够拥有快乐和健康人生的,前提是我们为孤独症及其养育者提供的科学支持,精准考虑到了其异质性的本质、差异化的需求、跨生涯阶段的动态变化。

 

那么,何谓孤独症孩子的“材”? 家长朋友又该如何做,才是“因材施教”?

 

为探索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4月2日晚20:00,由腾讯公益发起,ALSOLIFE协办的“面对孤独症,该如何因材施教?”专家对话公益直播,将在北京爱得法中心举办。

 

 

本次公益活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祝卓宏教授、李新影研究员、白晓宇博士,以及两位不仅有专业技能且富含智慧养育经验的孤独症家长苌雪博士、刘岱岳校长(BCBA),围绕孤独症的先天发育、后天养育、未来就业等话题展开跨界对话。

 

对话从行为遗传学(先天基因、脑发育、行为表征)、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心理学、改善孤独症常见情绪障碍的临床心理学、为孤独症人士提供个性化教育的应用行为分析、孤独症养育者的心理支持及孤独症人士的生涯规划等不同专业视角、不同实践领域,展开对话碰撞,共同探讨 “面对孤独症,该如何因材施教?”这一问题的科学答案和可实施的方案。

 

非常欢迎对这一问题同样感兴趣的你一起参与,互动,共创!

 

本次对话将通过腾讯视频、鹅知识平台,以及腾讯发展、腾讯公益、科学网等视频号进行直播,家长/从业人员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ALSO孤独症】获取直播二维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