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孩子:妈妈面对我时总是一张苦瓜脸,让我非常紧张

作者:星星雨 2022-04-13

曾经,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宝贝,但一纸诊断证书,改变了我们对孩子的看法。而在孩子眼中,无论如何父母都是他的一切。

 

大家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

 

但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来说,体会到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多数的家长“控诉”起自己的孩子如何不愿学习或学不会时,几天几夜似乎都说不完。

 

每当教学受到阻碍时,总是抱怨孩子“这样”、“那样”,我们能体味到其中夹杂的“恨铁不成钢”的心酸,和一个母亲的无奈甚至是绝望的心境。

 

但带着这样的心境给孩子上课,气氛如何[愉快]得起来?

 

要学会欣赏孩子的进步,学会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真棒”。

 

家长要尽快地使自己面对现实,尊重孩子的生命价值,意识到作为家长对孩子应承担的责任。做到这一点,就更能客观得观察孩子,体会他的不容易;就会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

 

从细微点发现孩子的长处,动态的评价孩子的变化很重要。

如:这一次是否比上一次做得好,今天是否比昨天有进步。

 

做到这一点以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01

 

把握课题难度,减少孩子的挫折感

以便帮助他经常体验到成就感

 

其实教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不仅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心理自我建设的过程。作为家长,在训练中首先要保证交往的愉快性。

 

学习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因此把握课题的难度非常重要。

 

所谓把握课题的难度就是训练中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太容易会造成孩子因无聊而不配合,敷衍了事;太难孩子畏难也会不配合,抗拒学习。

 

由于孩子不配合,家长往往就会采取一些强迫性的举动。

 

我们的孩子一般习惯于那些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接受新的事物时往往表现出拒绝、回避,甚至紧张和恐惧。其原因一方面源于他们的生理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家长曾经压制、强迫,要求过高超过其能力所及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我们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初来“星星雨”时没有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开始出现模仿发音“妈妈”,但仍不稳定,他的妈妈很高兴,不停地要求他喊“妈妈”以致于这个孩子拒绝进入语言训练室。

 

 

我们也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孩子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就拼命地教算术、教写字而不考虑孩子能不能理解,是否具备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考虑孩子能不能握笔,手指会不会用力等实际动作能力。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这就要求家长为孩子设置的训练目标是孩子经过努力能达到的。

 

在孩子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即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当孩子表现出畏惧、配合不好的情况时要及时降低难度,必要时辅助完成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表现出稳定的能力时又要及时提高要求,制定新的目标。

 

 

在目标与已有能力之间需要设置许多小目标,目的是为了克服他的畏难情绪,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的东西。其间也许会出现多次反复。

 

因此,适时地调整目标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畏难情绪较严重的孩子更要注意。

 

02

 

用心体会孩子的期望

创造一个陪他一起成长

并分享成功与喜悦共生环境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给予他充分的鼓励与信任非常重要。他们虽然语言能力很低甚至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异常敏感。

 

他们能从周围人表情的细微变化中读出很多的内容:是高兴,是生气;是喜欢,是嫌弃;是失望还是惊喜。

 

我们最常听到的家长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家长往往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我们的孩子太缺乏鼓励,他们期待着家长对他们由衷地夸奖与肯定,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我们有一个孩子在训练了半年后进步很大,虽然还没有语言但已掌握了很多技能。当他妈妈来看他时,他很得意地给妈妈表演拍球、写字、搭积木等,而他的妈妈只顾在一旁照镜子,孩子一边做一边看妈妈,那眼神里充满了失望,分明是在说“妈妈,你看我多么不容易学会了这么多,你怎么无动于衷呢?”当他妈妈微笑地看着他时他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们也曾见过这样一位家长,在“星星雨”学习时知道了训练可以使用孩子喜欢的食物做强化物,就准备了橘子。但在夸奖孩子时脸上无任何表情,嘴上机械地说“真棒”,手里拿一瓣橘子塞进了孩子的嘴里。这样做强化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孩子看得出你不是发自内心的。

 

我们有的孩子在训练之初会被夸奖的声音吓一跳,以后就变得非常渴望。

 

又比如,在上集体课时我们会发动全体家长为每一位小朋友拍手喝彩,当孩子完成要求后没有及时得到鼓励,他会环顾四周,看每个人的反应,好象在说:“我做得这么棒,你们怎么不为我拍手呢?”待大家给予鼓励后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我们的孩子在周围人由衷地鼓励与支持下,他会变得越来越配合,从不愿意学习到主动要求学习。他能学会以前迟迟学不会或被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他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对新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而不再是仅仅将注意力放在玩手、看汽车等刻板动作上,从而兴趣面越来越宽,刻板行为越来越少。他会变得越来越愿意与人交往,他那扇自闭之门越来越开放,交往能力最终提高了。

 

这是我们大家一直所期盼的。但要想达到这一步需要家长随时随地地用“心”去夸奖孩子,让孩子亲身体验到父母是多么地爱他,多么地欣赏他,那么坚信并期待他快快成长。发自内心的告诉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会帮助他的。

 

 

03

 

赞美优点优先于注意不良之处

 

常人说“爱之深,责之切”;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时总觉得他一无是处,即便孩子有点小进步也觉得小事一桩,不足以乐,不值得夸奖,由此而带来的是不知不觉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总听到家长在埋怨自己的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会,很少有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即便有,多数情况下也是为了回避现实而不是真心赞赏孩子)更少有家长能敏感地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家长的头脑完全被孩子的问题行为所充盈,因此孩子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斥责。

 

试想如果一个人在他的生长环境中充满了斥责,没有鼓励,没有夸奖,他的自信心从何而来?他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

 

那么他做事情又怎么能成功呢?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任何一个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不管他的家庭背景怎样。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虽然他们是有孤独症障碍的儿童,但他们首先是一个人,他们也同样需要别的孩子所需要的一切。对别的孩子来说不可缺少的东西诸如鼓励、认可与信任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在这方面太缺乏。

 

 

最后,我们希望家长要多给你的孤独症孩子以充分的理解,不要太吝啬对你孩子的夸奖。

 

要做到忽略他所不期待的行为,用心发掘孩子的长处,发自内心的赞美他们,并将其尽可能地表现在你的语言中,表情上,眼神里,创造一个教者、学者都开心的良性循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让孩子的周围充满爱,充满赞赏与鼓励,我们的孩子在这种爱的氛围中一定会与我们一道鼓足勇气,加倍努力,向生活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