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你就是个傻瓜!”我教自闭症儿子这样回应——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6-02

 

今天,我们谈情绪管理,这是谱系绕不开的话题。如果您家孩子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功能/阿斯伯格人士,小之妈妈的经验或许有用。

 

小之今年12岁,阿斯伯格,普小五年级。虽然能力让人羡慕,但某些方面的烦恼也是加倍的:他有严重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爱管闲事、钻牛角尖、对事物的评价偏于负面、以自我为中心。上学时遭遇过同学的欺凌、谩骂,也无意中霸凌了同学。

 

小之妈妈不仅是位谱系妈妈,还是一名师范院校老师,有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她一直注重儿子的换位思考能力,积极心态的培养,这让小之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专注于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减少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负面情绪,也能正确调整,让状态回到正轨。

 

他现在比同龄普通孩子更能接受生活的不如意,把原本看起来负面的事,通过另一种解释,变成一件正面的好事。虽然还是不太能融入集体,但不会给其他人添麻烦,不会卷入周围的是非,大家觉得他懂礼貌、识大体、话不多、脾气好。”小之妈妈说。

 

小之妈妈非常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利用生活中自然发生的事培养孩子的能力。小编采访时,小之放学回家,通常情况下妈妈会跟他交流。这一次,妈妈建议他先去做饭。此时小编担心小之的用火安全,跟妈妈说可以换个时间采访,小之妈妈回应——

 

咱们继续,不用换时间。用火安全是他已经掌握的技能,过多干涉会影响到他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另外,等待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孩子要学会判断一件事的优先级,并不是只有自己的事才重要,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应该要等别人完成他正在做的事。我们的最终目标不就是提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吗?

口述|小之妈妈

 

情绪控制一直是高功能的死穴

 

小之一出生我就发现他不一样,眼睛不看人也不追物,但他又不聋;睡眠昼夜颠倒、肌张力高。

 

去医院看,说是脑损伤,以后可能是脑瘫。1岁7个月时去看了邹小兵大夫,结论“疑似自闭症”。听到这个结果我一点也不震惊,就开始边学习边干预。

 

渐渐发现他记忆力、注意力弱到无法用自闭症来解释,认个人,人家见几面就认识了,他几年都不认识,至今还搞不清班上的同学;他不仅脸盲,其它都盲,属于那种看完东西记不住细节的人,甚至挨打时都会走神,忘了自己在挨打,在那儿拼命地笑,我一吼,他反应过来接着哭……我猜可能是他大脑计算、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5岁的时候多了一顶帽子,重度注意力缺陷。后来我们也没再去确诊,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不断进步,上了普小,我也在谱系圈摸爬滚打久了,觉得是不是自闭症已经不重要了,他有什么不足,怎样弥补才是关键。

 

小之虽然没有外在的刻板行为,但思维刻板,认定的事很难被说服;没什么社交技巧,也没交朋友的欲望;没有荣辱意识;不会察言观色,语言组织能力差,一些词语分不清褒贬义,更不会使用。

 

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都会带来情绪障碍和社交障碍,当形成共病谈论情绪问题时,家长首先要区辨,到底是什么引发的情绪问题,一个人记性不好忘了怎么做事,和他能做到但不愿意做,是很有差别的。

 

情绪管理一直是高功能自闭症人士的死穴,一些上学前“摘帽”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情况又糟糕起来,他们敏感、自卑,很多事情都能理解,但又控制不住自己,非常绝望,整个家庭也很痛苦,有的家长宁愿他不懂那么多。

 

高功能孩子本身理解力是足够的,关键是怎样在自然环境下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为什么他犯了错,要我来承担?”

 

这是儿子经常问我的问题。

 

首先,孩子会反问,甚至跟家长争论,是件好事,说明他在思考。但在如何回答上,却考验家长智慧。起初我常被儿子绕晕,掉进他的陷阱,无言以对。后来找到一些方法,一般在我给他输入一个新观点之前,我会用他之前已经接受的观点和经验作基础。

 

举个例子。之前我给儿子灌输过一个规则:“开车时要远离重型车。”为阐明这个道理,我让他在抖音上看过两个对比视频:高速公路上一辆油罐车因超速翻车,砸到旁边一辆正常行驶的小汽车,车主意外身亡;另一个视频是,开小汽车的人看到后方驶来的油罐车,马上远离,结果,油罐车也超速翻车了,但小汽车安然无恙。

 

因场面惨烈,儿子把视频和道理深深印在了心里。

 

“油罐车侧翻,百分之百是油罐车司机的错,但倒下来砸死了小汽车车主,受苦受罪的反而是没犯错的人。就像你明明没有错,但你的利益也受损了,生气没有用,我们应该像聪明的小汽车车主一样,提前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然后可以跟孩子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怎样避免,他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

 

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孩子自觉没有错,背后的事实可能是他打扰到了别人,才引发了后续事件,也有可能单纯是别的孩子或欺负他(对第二种情况如何应付,后文将会提到)。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思考,在这件事里老师、同学分别会怎么想?理由是什么?他慢慢就知道,同一件事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不用固执地非要从自己的角度去想。

 

接受拒绝,降低对别人的期待

 

当一件事的结果没有达到孩子期望时,他会非常恼火。

 

我一直跟儿子灌输的是,世界上有三件事是不可控的:第一,已经过去的事情;第二,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第三,别人的事情。

 

很多时候孩子(包括大人自己)生气,是因为控制欲太强,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看待——我叫你干什么,你就一定要干。其实,当这件事是别人去行动时,结果就是不可控的,要教会孩子降低对对方的期待,一旦控制欲太强,伤到的就是自己。

 

儿子已经能做到只求过程,不求结果。比如他喊我吃饭:“饭做好了”,他的任务仅止于此,至于我去不去吃,是我自己的事。

 

这是长期练习的结果。

 

最初以鼓励孩子提要求为主,家长要强化的是他提要求的举动而非结果:“哎,你向我明确提出了周五去游乐场的要求,你能够勇敢地把想法表达出来,这相当不错!”

 

如果现实情况无法满足该要求,在告诉他实情后,根据他的反应我会说:“这个要求我没有满足你,但是你没有哭闹,你这样做非常棒。”

 

哪怕他因为失望都哭了,我也会想方设法夸赞他:“你看,你都这么难受了,要是别人早就大哭大闹了,但我看到了你还是一直在忍着,努力找解决办法,我觉得这个很好。”

 

然后我会跟他建议:“我们周六去游乐场怎么样?这个建议你要不要试一下?”如果他不同意,我会先同理他:“没关系,反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关键是你不要让自己难受,你可以再提出新的点子。”

 

如果他自己提出了新需求,我也能满足,我会表扬他;如果他的新需求仍然无法满足,我会跟他讲:“好像这样并没有解决问题,妈妈希望能够帮你。要不然,你觉得这样怎么样?”

 

把我的第二个方案告诉他,他的注意力会转移到思考我的提议上来,我们再帮他把事复盘一下,他的情绪会平复下来,觉得我的提议也可以试一下。

 

不在嘴巴上赢别人

 

尽管儿子能力还不错,但在普校环境还是能明显看出他的不同,学习进度也比其他人更慢些。随着年级升高,会有“坏小子”带着一两个孩子嘲笑、欺负他。一旦孩子意识到这些伤害,难免会变得自卑,与周围的环境更加疏离。

 

谱系孩子的不自信,很可能来自于家长以及外面社会的不支持。你会经常否定孩子的想法吗?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管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应该先肯定孩子:“你的想法我可以理解,有想法是好的。”以平复可能引发的情绪。如果他的想法确实还不错,鼓励他:“我觉得你这个创意不错哟。”

 

如果他的想法/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提出顾虑;他非要坚持,没问题,可以的话就放手让他做,出了问题自己担责。

 

通过这样每件事情的分析,他的经验多了以后成功的几率也会提高,自信心随之提升,遇到问题也敢于试错了。

 

 

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增强,可以引导孩子看清自信的本质:自信不是说我什么都能做,而是能够拥抱身边所有的可能性。任何结果都能接受,而不依靠外界的评价来评价我自己。

 

现在儿子面对嘲笑根本不在乎,大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不是冷淡、佛系,而是对“坏孩子”的目的很清楚。

 

有人说儿子:“你怎么这么蠢,你就是个傻瓜!”我教他,当别人骂你时你就夸他:“是啊,我确实不聪明,我要是不蠢,怎么能够显示出你聪明呢?要不你教教我怎么变聪明呢?”

 

一般人被问到这种话,大都不会再纠缠了。因为骂人的目的大多是想激怒对方。这些孩子在他身上没有得到骂人的快感,自然就不会骂了。

 

我经常跟他讲得失,做每件事情都想自己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件事的发生不影响你的健康、学习,不用管它。当同学骂你的时候,走掉就是了,消退他的行为。

 

不过,要是行为上有人打儿子,我是不能容忍的。目前儿子的方法是“跑”,围着操场、教学楼来回跑,他们没力气了,就放弃了。现在班上几乎没有人欺负他,或者就是刚开了个头就偃旗息鼓了,他们觉得,挺没劲的。

 

别人的目的没达到,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儿子是非常有智慧的。

 

有一次儿子跟别的同学玩游戏,他一直输,我问他为什么总输?他说:“我输了,别人才会继续跟我玩呢!如果我一直赢别人,别人就不跟我玩了。我的目的是为了跟他们玩,赢他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孩子懂得这么深奥的道理,是因为我平时就跟他讲,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要中途跑丢了。

 

管闲事、爱出头怎么治

 

很多高功能孩子规则意识强、非常有正义感,看不得别人闯红灯、逆行、随地吐痰,小之也有这个问题,爱出头管闲事。

 

他的理由是:“我们老师说了,班上的事情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管。这是老师说的,难道不听老师的吗?

 

这是很棘手的问题,我就跟他讲,老师说的没错。但站在老师的角度,这句话在一年级时很重要,现在五年级了,老师觉得最主要的是抓学习,有些事就不该管了,不同阶段,老师关注的重点不一样,你长大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要转变。光说不够,生活中碰到可以管、不可以管的事,给他做一个大致分类,加强理解。

 

对能力更好的孩子,还可以讲“看破不说破”的道理:当别人出现了错误,但这个错误不影响到你的目标,只影响你的情绪的时候,请你保持沉默嗯,不去管他,赶紧转移注意力。

 

所以生活中的每件事我都有一个训练目标。长远来看,我觉得他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就主抓,一些次要矛盾就放过去。他们要学的太多,但很多你在意的东西或让你难堪的特质,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哪些得花力气培养,哪些要放过,家长可以这样问自己:这项能力(特质)对未来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个特质对他来说真有那么不堪吗?真的要改吗?

 

比如,他天生在情感方面极其迟钝,很难理解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也搞不清什么叫友情,就像色盲很难体验七彩颜色。

 

我对他的要求是,不强求他对别人有情感,但一要做到有礼貌、会寒暄;二是做到能跟人合作解决问题,比如跟弟弟一起拿快递,在大扫除时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寒暄这种越虚的东西面前,他越好办,自闭症的刻板帮助他建立起一套流程,什么时候问好,道再见时说什么。但他确实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我会跟他讲,这么做别人对你印象会更好。有时他表现出应有的样子,别人会表扬他,他也得到了强化。

 

在所有要培养的能力中,规则意识是重中之重,孩子可以学习不好,可以孤独,但基本的社会规则要遵守,否则能力越强,承受的打击越大。

 

钻牛角尖,没关系,那就去承受代价

 

我的愿望是,哪怕以后儿子得啃老,我也得把他当作一个劳动力来用,欢欢喜喜让他啃。

 

他现在正在学习怎么照顾我,比如出门帮我带钥匙,提前查看天气预报,规划好是否带伞,要穿什么衣服,但因为记性着实不好,有时自己又忘了,没关系,那就承担后果。很多阿斯会钻牛角尖,如果家长怎么说都听,不妨让他实践一次。

 

有一次带儿子坐高铁,车都快开了,工作人员开始叫站,但儿子一点反应都没有,我故意不说,生生把这趟车错过了。

 

看上去好像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但非常划算。我跟儿子说,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开车时间,只能再找个酒店住一晚,重新买票明天再来。

 

又教他找什么样的酒店,去前台怎么登记,怎样退票以及重新买票,为了不再错过第二天什么时候从酒店出发。第二天到车站之后,他拿着火车票死死盯着看,又找车又找座位,比我还着急。

 

此后,这样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损失这几百块钱太值了。

 

我承认我心有点狠,只要不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只要他能说服我,我都会允许他去试。很多时候是家长没有给他足够机会,不知道他会什么,不会什么。

 

儿子9岁时,我就让他一个人从南昌搭地铁、坐火车回老家。动车一个多小时,他独自完成了所有流程。我清楚儿子的个性,他从来不主动搭理陌生人,对他不认识的人也不会给回应,这是谱系的缺点也是优点。这背后的功夫是,我长期带他出门,三四岁时就带他住酒店、逛景区、买东西,并根据他的能力提出匹配的要求,所以我知道他什么事能完成。

 

育儿先育己,今天谈到孩子的情绪问题,一个大人如果自己都情绪不稳定,怎么教孩子。所以最先要解决的是我们的问题,面对一件事要学会正面解读,“正面解读”不是说要憋屈,而是这件事已经发生,就不要想着去改变它,也改变不了,积极行动起来才是上策。

 

图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