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孩子在幼儿园不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6-26

孤独症孩子在幼儿园不参与集体活动怎么办?孤独症康复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对活动不感兴趣、社交技能不足、缺乏引导都会导致孤独症儿童社交融合困难。在孤独症治疗中,家长应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孩子的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交动机,再进行融合尝试。

 

 

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龄人进行社交融合是一项高阶技能。孤独症孩子进行社交融合的前提是具备相关的能力。

 

1)对人的关注:可以与人进行短暂的目光接触,对人有关注,能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维持注意力,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动作或表情回应他人。

2)跟随、模仿能力:能听得懂简单的指令,可以根据集体指令完成对应的任务,可以跟随老师或同伴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

3)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即遵守规范的能力,包括幼儿园、家庭生活等环境规范,以及各种游戏规则,知道怎么正确地玩游戏。

 

孤独症孩子上幼儿园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只喜欢站在一边旁观或是干脆躺在地上。当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结合孩子的能力掌握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原因:

 

1)孩子对身边的人、事物、活动缺乏兴趣,社交动机不足。

2)社交、游戏技能不足,不知道怎么参与集体活动,也不懂活动和游戏规则,即便勉强加入,也很难维持很长时间。

3)孩子本身缺乏主动性,又没有人从旁引导,也会降低集体活动的参与度。

4)集体活动往往存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刺激,孩子容易信息过载,引起感官刺激,所以拒绝加入集体活动。

 

 

要帮助孤独症孩子融入集体,家长一方面要对孩子欠缺的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即提高孩子对人的关注和社交互动技巧;另一方面则要积极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引导他们与人交往,增强互动意识。

 

1)从身边的人开始,帮孩子建立互动关系

普通儿童在发育早期就会对养育者产生明显的依恋情绪,比如看到父母会笑,会主动要求拥抱。孤独症孩子对亲人的到来或离开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对周围的人毫不在意,甚至排斥他人的肢体接触。

在居家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 “挠痒痒”“捉迷藏”等互动小游戏来增加和孩子亲密接触的机会,来赢得孩子的信任,增加他与人互动的安全感,让孩子体验到与人互动的乐趣。

 

社交融合需要循序渐进,加入集体环境也需要经历一个适应过程。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能力上存在差距,如果突然把他放入集体大环境中,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情绪、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压力,引发他们的排斥。

在正式融合之前,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先让孩子接触小范围的集体环境,比如家庭聚会或是社区亲子活动,培养他们对集体活动的熟悉感,帮助他们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扩展到对班级、校园等更大的融合环境。

 

2)观察孩子,创造适合的训练机会

集体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符合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一是要提高他的社交欲望,二是帮他建立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兴趣偏向和行为模式,比如孩子喜欢购物,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带孩子逛超市时鼓励他自己挑选商品、付钱、和收银员交流,为孩子创造交流机会;利用孩子喜欢在固定时间做某事的特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安排多人或团体活动,把参与集体活动纳入生活和学习常规,促进他的融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