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儿子是孤独症,我是孤勇者”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8-15

凯爸和凯凯

 

“大庆凯爸”,来自大庆油田的一位谱系爸爸,本名周岩,49岁。他的儿子凯凯今年20岁,典型的中重度自闭症人士,从特校毕业后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但凯凯生活能自理,可以简单沟通,情绪也很平稳,所以凯爸并不那么焦虑,每天就带着凯凯过日子、找乐子。

 

凯爸在圈里很活跃,公开场合他毫不讳言自己草根爸爸的身份:初中毕业,在老家当保安,夜班,为的是白天能陪凯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精打细算的同时,他尽量让日子更有滋味,比如选在中午时段花20块钱让凯凯到KTV唱30分钟的歌(凯凯很喜欢这项活动)。

 

前段时间,他郑重给自己的微信改了一次名字,从“大庆凯爸”改成了“孤勇者凯爸”。“到头来你会发现,无论怎样去做,你都是孩子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后一位老师,甚至是最后一道防线,最后只能成为孤勇者。”他感叹,“孩子小的时候在机构可以结伴前行,孩子大了,走着走着我们的伙伴没有了,都各做各的了,面对自闭症孩子的时候,从头到尾都是我们一个人的孤单。”

 

这番想法道出了很多谱系家庭面临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负担,也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直以来,家长都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

 

今天,凯爸将给我们带来一次关于“特校”的分享,凯凯10岁开始上特校,一直到18岁毕业,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关键的8年,希望文中的经验能帮到您。

 

8年特校,我如何支持凯凯持续进步?

 

文|凯爸

 

在中国,绝大多数自闭症家长会认为,孩子经过一连串的干预训练后,可以顺利地进入普校就读。这些家长觉得,只有孩子进入普校之后,才能拥有“正常”的人生;反之,送孩子上特校等同于给孩子贴标签,间接承认了多年干预的失败。

 

这种心理忘记甚至刻意忽视了孩子是否有足够的适应能力融入普校,直到孩子在普通学校门槛前被“拒之千里”时,父母才会迫不得已把目光转向特校。

 

这样的话就导致了两个问题的出现——

一,家长不清楚让星儿入学的目的是什么?

二,家长对于给孩子选择的特殊教育学校一无所知。

 

凯爸下面和各位家长聊聊这两个话题,以及我们如何在特校给孩子提供支持。

 

认清事实:特校也不是想进就能进

 

一,关于上学的目的?

 

无论选择普校还是特校,家长都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凯爸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实际就是去学习社会规则,去享受他的学生时代,去看看同龄人都是怎样学习、玩耍的,哪怕仅仅是模仿、跟随,去体验各种课程、活动,去体会集体的乐趣,至于学得怎么样,考多少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你了解孩子要上的特校吗?

 

从咨询记录中发现,家长普遍对于特校缺乏了解,盲目地认为,自闭症孩子可以很轻松地被特校录取。事实却是,许多不具备接收能力的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态度是排斥,甚至于拒收的。有的一二线城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就算有能力肯接纳自闭症孩子,也会层层设限。

 

这是一份特殊教育学校的最新招生简章,各位家长一看内容就会明白凯爸为什么会说,特校也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了。内容如下:

 

学校面向全市招收7-15岁的脑瘫、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发育障碍儿童,其中:

 

(一)可以独立入班接受教育的学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招生对象为年龄在7-15岁以内的儿童。

 

2.通过咨询,无重大病症(如癫痫、心脏病等),无不良情绪行为(如自残、打人、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

 

3.经评估,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能听懂指令、静坐等待、有集体注意力、能进行简单沟通交流与合作等基本能力。

 

(二)对不能独立入班的年龄在0-7岁的幼儿或7-15岁的学生,为保证更好的学习效果,需家长陪同训练康复及学习,以康复训练为主,文化教育为辅。

 

看完以后,许多家长是不是觉得孩子连上特校的能力都达不到,或者就算过五关斩六将被特校录取了,家长还需要要了解一下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有哪几种?我们星儿会上哪一类特殊教育学校?

 

我们国家的特殊教育现在有三类:聋人学校、盲人学校和为智力障碍儿童准备的培智学校。很明显地,没有专门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学校,星儿只能选择挂靠到第三类学校——培智学校。

 

凯凯在特校

 

问题出来了,培智学校的服务对象主要就是智力障碍的学生(例如唐氏以及智力落后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发展特征是均衡化地落后,社会性并不是很差,教学所用的教材跟普通学校的教材大体一致,只是深度和难度所占的分量比较轻而已。

 

这样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太适合自闭症孩子,自闭症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普遍不均衡化的,称之为“岛状智力”,他可能在某些方面特别差,同时又在某些方面特别好。因此,自闭症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是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但大部分培智学校并不具备这种教学能力。这就决定了,如果父母决定送孩子去特校,也需要先做足功课,了解一下学校背景。

 

(1) 特教老师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背景?

 

据凯爸了解,就算是培智学校的老师,很多对自闭症孩子的状况也不甚了解,遇到问题行为也是束手无策。

 

举个真实的例子:前几天,一位14岁星儿家长跟凯爸反映,她的孩子连特校都待不下去了,因为他对女老师“耍流氓”。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学校来了一位娇小的年轻女教师,孩子每次见到都要抱一下,最近发展到要亲几下才会松开,吓得女老师要辞职。于是乎,学校开始劝退这个孩子,家长欲哭无泪。

 

凯爸很诧异,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怎么可以这样说孩子。凯爸分析认为,这个孩子仅仅是打个招呼,并且表示我喜欢你,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对而已。

 

第一次抱老师的时候,老师就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给予制止,用ABA里的替代方法教会孩子用握手的方式来打招呼,用比心或者大声说“老师,我喜欢你”来替代拥抱、亲吻等无法接受的表达方式。而不能直接给孩子定性“耍流氓”啊!说白一点,你就是干这个的,得有心理准备是吧。

 

(2) 软硬体设备是否适合自闭症孩子?

 

有的特校资源非常匮乏,盲目把孩子送进去,不但没办法让孩子成长,还有可能因为学校的“放羊”让孩子退步;相反,资源充足的特校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潜能。

 

凯凯在特校

 

上特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以凯凯为例,由于凯凯自身能力有限,凯爸一开始就确定了去特校就读。为此,凯爸做了大量且长期的前期准备以及后期的支持工作,通过系统地学习ABA知识,总结出一套运用到现在的塑造行为“十六字方针”——观察行为,记录行为,分析行为,解决行为。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特校,这十六字方针都让凯凯受益颇多。

 

前期入学准备——家庭干预方法,包括安坐训练和注意力训练。

 

一 、安坐训练

对指令的理解,如(1)坐下;(2)坐直了;(3)手放好。

 

其中“手放好”可以分为三种姿态的手部摆放:

①手不动,双臂垂在两边;

②双手打开,掌心向下放在腿上;

③双手交叉放在怀里。

 

选择一种对孩子来说最自然、最方便的姿势。我的经验是,喜欢玩弄拇指和食指的孩子可以选择教姿势②,因为双手摊开放在腿上不容易继续玩;对喜欢挥舞或摆动手臂的孩子,姿势①或③比较合适。

 

 安静坐姿训练 

可从最初的3-5分钟延长到30分钟,具体方法如下:

 

①准备好计时器、强化物(凯凯最爱吃而平时又很少买的零食)。凯妈、凯凯坐成一排,凯爸坐到对面。

 

②凯爸先和凯妈做示范,发出指令“这样做”(坐好、闭上嘴巴、没有声音),按下计时器开始。

 

两种结果:第一种,计时器没响,凯妈就开始走动,嘴巴发出声音;凯爸不动,等到计时器响了才动,并迅速吃掉强化物,告知凯妈好吃的没有了,因为计时器没响她就动了,说话了。

 

第二种,凯妈坚持到计时器响了才走动、出声音,快速奖励强化物,并告知因为计时器响了你才动、嘴巴才出声音,你做对了,所以奖励你好吃的。

 

③全家参与,凯爸坐在对面示范加裁判,凯凯有动的迹象,先把强化物举起来提醒一下,然后做示范,用肢体语言提示这样做(闭嘴、坐好)。

 

一个回合结束,计时器一响,做对了快速强化;凯凯做错了,凯妈吃掉好吃的。绝对不能让步,哭也不行;就算哭也要让他明白为什么没有奖励。

 

④慢慢地,安静坐姿训练由3-5分钟坚持到了半小时,计时器不响凯凯绝对不动。桌椅也从小变大,坐姿也从背手到抱臂,强化物从一级到二级。

 

二 、注意力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听觉训练。

 

(1)视觉训练:点连线、找不同、舒尔特方格、划消等。

 

(2)听觉训练:听指令做动作、指五官、找遗漏等

 

中期入学准备:家庭训练

 

包括午休、生活简单自理,如洗漱、如厕、穿衣服、经管个人物品等。

 

后期入学支持的八个方面

 

 1.学校常规 

包括课前准备、上课常规、课间以及就餐常规。新的环境以及变化需要建立起新的规则。

 

 2.同伴交往 

包括打招呼,正确的互动方式,学会分享、跟随以及模仿。

 

培智学校多以智力障碍孩子为主,这些孩子的社会性没有问题,可以让他们作为玩伴带动自闭症孩子。同时也要明白,他们也存在着心智障碍问题,可能会对我们自闭症孩子造成伤害,需要家长随时关注。

 

 3.对于学校周围环境的熟悉 

提前入内认识班级、卫生间、操场等,同时熟悉老师。也可以利用视觉支持,把需要熟悉的内容拍成图片,制作成主题模板随时翻阅。

 

 4.同学互动 

多与同学和同学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邀请同学到家中作客、举办生日会、共同参与户外活动、一起过节等,有助孩子与同学建立情感。或者多留意有哪些同学的兴趣和自己孩子的相同,可以提升聊天的话题和互动的频率。

 

凯凯每年的生日,凯爸都会订个大大的蛋糕,拿到凯凯班级,再买上好多水果、小食品,让凯凯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现场仪式感很强,从戴生日帽到唱生日歌,最后到吹蜡烛、许愿,同学们一起祝凯凯生日快乐!

 

每个环节都和班主任老师提前商量好,让小同学提前给凯凯准备好小礼物(自己写的生日卡、手工制品等)。慢慢地凯凯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直到有一天跟凯爸讲:“爸爸买蛋糕,凯凯过生日,找同学一起吃。”

 

同样地,别的同学过生日也会邀请凯凯参加。凯凯会亲手制作贺卡,把最喜欢的零食拿给同学做生日礼物。

 

 5.凯凯的学习问题 

因为凯凯能力较弱,凯爸对他的学业要求很低。举个例子:当老师跟凯爸反映他的数学计算,二十以内加减法怎么都过不去开始出现焦虑的时候。凯爸只跟老师说了一句:“学不会无所谓,不怪老师,可以考虑用一下计算器。”

 

老师愣了很久,问了一句:“还可以这样?”当老师跟凯爸讲,凯凯学会用计算器以后,特别开心,情绪问题没了。凯爸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因为我见过,一个加减乘除都精通的孩子依然不会算账花钱。

 

6.问题行为的有效解决 

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有伤以及情绪突然间的波动,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进行了解,一是班主任沟通,二是问其他同学,三是调监控录像。

 

有一次班主任打电话给凯爸,说凯凯突然间把一个小朋友咬了,还蛮严重,家长都找来了。凯爸是如何解决的呢?

 

第一步,凯爸火速赶到学校,并没有劈头盖脸先说凯凯一顿,而是先向对方家长赔礼道歉,商量着赔医药费。所幸家长通情达理没有深究,就是让凯爸管好凯凯。

 

问题貌似解决了,但在凯爸看来,凡事都有动机,找不到动机问题还会发生。

 

第二步,问凯凯,可事后凯凯都风平浪静,再问就一句话“不咬了。”

 

跟老师询问原因,老师也很纳闷,因为凯凯很少有攻击行为,而且被咬的那个孩子是个唐氏,也没有什么攻击行为。只得拿小食品问周围同学,得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一小同学反映,被咬的孩子招人烦,具体细节也说不清楚。

 

第三步,最后只好调录像。发现从一个星期前开始,这个孩子下课就围着凯凯不停讲话,还有搂抱等亲密的肢体动作,喜欢摸凯凯的脸蛋。凯凯已经有了规避动作,躲着他。但这孩子就跟着他,最后一个镜头,那孩子摸凯凯的脸,凯凯狠狠地咬了他的手。

 

凯爸和凯凯

 

原因找到了,凯凯是典型的自闭症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亲密的肢体接触,包括唠唠叨叨的声音刺激。

 

本来已经预料到会有此类问题,教会他走开躲避,但架不住遇到一个热情过分的同学,解决方法:

 

(1)找对方家长,冷静地把自己孩子的问题说清楚,再谈人家孩子的问题。最后对方家长同意约束自己的孩子。凯爸也强调,一定约束好凯凯。

 

(2)教会凯凯学会更合适的解决方法——找老师。后来发展的结果是,再遇到此类问题,凯凯会第一时间拉着老师的手,指着同学说“他烦人”。老师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处理。

 

慢慢地,凯凯的情况得到了解决,开始喜欢上学。却不知道凯爸背后近于疯狂的努力。凯爸每天都要把凯凯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弄不懂的就通过QQ、微信挨个咨询认识的老师,直到凯凯的问题得到解决才放心。

 

 7.躲不过去的青春期 

青春期问题是大龄星儿的一道坎,躲不了,而且不能依赖学校去解决,家长必须勇敢面对。因为从小凯爸就比较重视,性教育很小就开展过。因此凯凯对于隐私以及异性方面非常敏感。公共场所基本上不会出问题,对于喜欢的异性最多就是很开心地说“你好”,把喜欢吃的统统拿出来给人家。

 

 8.家长和老师建立长期的有效沟通 

 

①协助班主任了解孩子的状况,切忌隐瞒。

 

凯爸做大龄托养的时候,一个大孩子突然间癫痫发作,所有的教师都不知所措,原来家长从来就没跟老师说过,怕不收留。

 

②提供孩子的基础信息给老师。

 

主动询问班级老师,将孩子的优缺点、特别喜欢以及讨厌的事件提供给老师。把孩子常见的问题行为以及有效处理模式和老师分享交流意见。

 

③如果对老师的处理意见持怀疑态度,不要恶语相向,要抱着同理心及时沟通,先肯定老师的工作再提出建议,往往事半功倍。

 

凯爸想说,无论上特校还是普校,生活自理、行为规范、情绪稳定都是最重要的基础生活技能。上特校对于凯凯来讲,只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目的就一个——能更好地生活。这些基础技能做得越扎实,未来机会到来时我们才能把握住。

 

好了,正所谓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凯爸套用一下作为个人育儿总结吧:那就是“星儿干预七分力,留下三分是余地”,毕竟这世界上的事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凡是留有余地,不求用力过猛,只求有恒。

 

旧照片,凯爸和凯凯。(本文图片及视频由凯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