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邻居无法忍受自闭症孩子发出的噪音,报复孩子母亲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8-21

前不久,墨西哥发生了一件惨案:一位35岁的母亲被残忍烧死,原因是,凶手无法忍受她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发出的噪音。

 

据新闻报道,这位母亲是被邻居用酒精瓶烧死的,烧伤面积达90%。在她被谋杀前两个月,这名女子还在社交网络上谴责她的邻居经常威胁她,从她分享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在她家门口的这些涂鸦中出现过“我会活活烧死你”等令人毛骨悚然的话语。

 

这位母亲5月份时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家门口的威胁涂鸦,写道“我要活活烧死你”,她表示自己长期身处恐惧之中。

 

据悉,袭击者用两罐酒精浇她,并将她点燃后逃离了现场,随后她被紧急转移到医疗中心进行救治,但因伤势过重,于三天后去世。目前行凶的邻居已被传唤,事件详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也有媒体报道,是因为邻居经常播放响亮的音乐,进一步刺激了死者的儿子,引发出一些严重的问题行为,导致邻里关系紧张。

 

虽然该案件发生在离我们很远的墨西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谱系家庭邻里关系的处理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有的家庭不得不住在一楼,或者住在复式的房子,以降低情绪问题对邻居的影响,也有的家庭因为不堪忍受其他业主的投诉,不得不选择搬家。

 

造成这种邻里矛盾的原因,除了自闭症本身带来的负面作用,家长选择何种做法与邻居就此事进行沟通,也是影响事件走向的重要因素。有智慧的家长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为孩子构建起一个能包容、有支持的小环境。

 

家有自闭儿很难不搅扰到邻居

 

2018年时,媒体报道过一则发生在大连的新闻。

 

在大连某小区,居民经常看到一个男孩儿在楼顶跑来跑去,让人担忧:为什么让孩子冒险在楼顶上玩?

 

原来这是一个自闭症孩子,喜欢跑跳,为了尽量减少对左邻右舍的搅扰,家住顶楼的父亲在楼顶为他搭建了一个“秘密花园”。

 

 

知道的人多了,就有业主向物业反映,不久之后,一串红字写在搭建的小房子上:家有自闭病症儿(精神疾病)没有地方住,借光十分钟感恩一辈子,沟通电话……

 

记者走访后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小男孩出生在2009年,2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为了给儿子看病,父母前后奔忙多年,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爸爸介绍,儿子因为患有自闭症,经常大喊和哭闹,邻里非常受打扰。这些年,紧邻客厅一侧的邻居换了好几次主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体重越来越重,制造的动静也越来越大,对邻里的影响有增无减,爸爸便想在楼顶为儿子搭建一个空间。

 

按照他的设想,房子搭在自家楼上,儿子只围着有限的空间活动,有动静只会影响自家。于是,2017年底他开始动工,然而尚未完工,妈妈在一次体检时查出肺癌,为了手术只好匆匆收尾。

 

最终搭建好的小房子10多平方米,周边铺设了木板,里面放着床,外面搭着秋千,孩子可以在这一隅之地玩耍。不过,按照规定,这样的做法却是违建,存在情与法的矛盾,搭建过程中物业和执法部门都有干预。小房子也影响到后楼平层住户的视野。

 

 

认识到这点后,爸爸在小房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方便沟通。对于给后楼邻居造成的影响,他们感到很抱歉,表示,如果能够通过其它方式补偿邻居,他们也愿意,只求给孩子一个容身之所。

 

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同情和祝福:“希望这个社会多一些宽容和爱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孩子能好起来”“自闭症儿童真的需要关爱,不要歧视”“都不容易,最难的莫过于父母,一天24小时的陪伴,多多理解”……

 

关于这个新闻,小编没有找到后续报道,不过猜测违建房十之八九要拆掉,新闻中父亲的无奈让很多家庭产生了共鸣。小编认识一位在法国定居的妈妈,在经历了同样的困扰后,他们带着自闭症儿子搬到了乡下。

 

“刚到法国时,隔壁住着一对中年夫妇,男主时常倒夜班。那时我儿子两三岁,走路莽莽撞撞,脚下没有轻重,手里拿的东西也经常往地上掉。尽管我每天都努力避免发出噪音,但也做不到每时每刻。这些噪音把需要倒班补觉的邻居逼得无比崩溃,一年后,他们居然搬家卖房了。”这位妈妈回忆,“两岁的小孩把邻居逼到卖房走人,说起来有点好笑,其实我们对邻居充满了内疚和抱歉。因为每时每刻都担心孩子的吵闹,我也变得非常疲惫和神经质,买一个跟邻居保持距离的房子变成了愿望。”

 

这个愿望在法国并不难实现,只要远离市区,买一间带院子的小屋子,比在北上广买一套公寓要容易得多。而换房搬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很现实。很多谱系家长也表示,自闭症孩子行为举止异常、超出尺度,大都是阶段性的,可以进行干预和引导,而且是有效果的。

 

避免让外界认为我们在道德绑架

 

在知乎上,有人专门发过关于自闭症扰邻的帖子。

 

其中一则帖子说的是:楼上租户家里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有连续几个月,他每天都能听到楼上的小孩儿不知道用什么疯狂地砸地板,连带着用力地吼。由于该楼是简装出租,地面未做隔音处理,有时半夜十一二点还噪音不断。最开始,考虑到孩子的特殊状况,他选择了忍耐,后来便开始寻求物业、房东的帮助,最终惊动了警察。可警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建议楼上铺上地垫,做好防护。结果当天晚上,作者家门口就被泼了大便(没有证据,无法确定是谁所为)。

 

后来发生疫情,两家在困境中互相帮助,关系有所缓和。好景不长,作者感觉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声音又回来了,他猜测大概是邻居认为,反正铺了地垫,小孩就能撒欢地在客厅垫子上玩了。

 

“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也真的不想做恶人。家里有一个重度自闭症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很不容易,需要社会给予多一些包容,但是不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又有谁知道我们的苦。”他说。

 

有同样困扰的网友也表示:“家有自闭症儿童确实让人同情,但这不是他们发出生活噪音的理由,她家有患儿就更应该把自己家的隔音做好,什么都不做,却要别人包容,这就是公开说,我有病我有理的道德绑架行为。”

 

 

△ 一些受自闭症邻居影响的网友发言

 

当然,也有网友站在谱系家庭的角度认为:“谱系家长更想让孩子安静,比你痛苦N倍。他家摊上这样的孩子也不是家长的错,可以自己加强隔音措施。不要用行为或语言刺激自闭症孩子家长,指不定那句话就压垮了这悲惨的一家,不指责,不可怜,共情!”

 

……

 

在网友的观点中能看出,他们是能理解谱系家庭的困难处境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包容、接受噪声的存在。不过,引起他们不快的很可能是部分家长的态度:我们家孩子是特殊需要孩子,是弱势群体,别人应该表示理解和同情。

 

这恰恰是不能让人忍受的。此前,ALSO社群曾经发起一次讨论——自闭症孩子划坏别人3辆车,理应被更宽容地对待吗?家长们普遍认为:“家长应该尽全力不让孩子去惹祸,不给别人添麻烦,才能让别人对我们产生所谓的包容,而不是直接让别人包容这是一种病,请你们接受他的行为,他不是故意的。人们对自闭症群体负面评价很可能就是来源于没有管好。”

 

很多有经验的老家长也一再强调,学会让孩子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让外界看到谱系家长在管理孩子、融入社会上的努力和诚意,才是给这个群体争取支持的最好姿态。

 

千万抓住跟邻居相处和教学的好机会

 

成都轩轩爸爸

儿子轩轩14岁,为自闭症人士

     

我们原来住在一个老小区的4楼,楼房本身隔音效果就差,互相有个声音都能听到,在这种氛围中,哪怕孩子哭闹,邻居整体上还是能够接受。我觉得高档小区的接纳程度反而没这么好,因为业主买的就是高品质的生活。

 

我们一直很注意噪声的影响。陪伴时间长了,我们都很了解轩轩,看他情绪快要爆发了,就会想办法提前预防,不然哭闹起来,楼里老人居多,也影响人家休息。但反过来,大部分老人又能理解孩子,毕竟都是从那会儿过来的。这种相互作用,让我们相处得还算愉快。

 

轩轩会弹琴,刚开始学弹得不好听,我们就卡着点练习,晚上9:00后就不再弹了。有时9:00之前也会有人投诉,打电话给物业,物业会来找我们。发生这种情况后,我们就把钢琴的脚踏板给压下去,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弱很多。再后来又买了一台电钢琴,可以把声音调到更小,完全避免了噪声的干扰。再到后来,轩轩弹琴很好听了,邻居听习惯了甚至觉得还挺舒服,有时弹到晚上10:00也没人管。

 

在邻里关系的处理上,我平时下了很多功夫。那个老小区没电梯,大家进进出出经常能在楼道碰上,见到轩轩的机会很多。不用我讲,一看就知道轩轩有点特殊,有人会问,这孩子怎么这么闹啊?我会跟他们讲,轩轩是一个有特殊需要孩子,患有自闭症,这种孩子不太好带。别人也就了解了,有时还会表达关心:“又带着孩子去这个看病啊?最近怎么样?”

 

从邻居到小区其他业主,再到物业和居委会人员,都是轩轩社区融合的有力支持者。前两天晚上排队做核酸,一个妈妈看到我跟轩轩后,对自己的孩子说:“轩轩哥哥来啦,你叫‘轩轩哥哥’。”当别人这样反应时,我马上要回应别人,“你们也来啦,轩轩赶紧叫‘妹妹’,叫‘阿姨’。”小区的物业、居委会交物管费时,我都带着轩轩去,进门先“阿姨阿姨”地叫上,这样以后有什么事,别人也不会刻意去找麻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要让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凑一块,有的邻居也没有那么热情,所以有些交往点到为止即可,没必要非得套近乎。我的建议是,当我们带着孩子和别人面对面,特别是你的目光和对面家长的目光触碰那一瞬间,就要教孩子去沟通,比如相互点个头,或引导孩子说“阿姨好”“爷爷拜拜”,既能拉进关系,也能抓住这种自然情景下的机会进行教学。

 

比如轩轩去别人家串门时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拉人家的抽屉,翻别人的东西。有的邻居看到后第一反应是说“没关系没关系”,我说那不行,并希望邻居配合做一件事——借邻居之口郑重地告诉轩轩“这是我家,是我们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乱翻”。

 

家长配合之后我会告诉轩轩:“看见没有,这是叔叔的家,不是咱们家,不能乱翻。如果想看,要征求人家的同意。”轩轩就会问:“叔叔,我想看一下抽屉可不可以?”如果对方同意,轩轩可以看一看,但看完马上关上。这就完成了一次社交礼仪的学习。

 

轩轩挑选喜欢的玩具,选完后再把玩具依次放好(源自:公众号“星宝轩轩”)

 

再比如,轩轩进到小卖部,也会乱翻货架上的商品。我的第一反应是,进门先跟老板讲好:我的孩子稍微有点特殊,他会在这里看一看,我尽量不让他不乱翻,如果翻乱了我来整理,如果物品有损坏,我来买单。

 

这样沟通后,老板提着的心就放下了,看轩轩的眼光也少了异样。类似情况还有,孩子在公共场合频繁地关门,搞得人很烦,不知情的前提下,外界通常会认为是家长没有教好。

 

如果吵到了别人,首先要说对不起,我会引导轩轩说:“你叫一下叔叔,说对不起”,他因为语言不够流畅,讲得结结巴巴很吃力,这时对方基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一般都不会再跟孩子计较。

 

以上方法很适合在社区周围使用,孩子常去的理发店、菜市场、常坐的公交车等,可以给他营造一个接纳的环境。

 

家长不能光觉得抱歉,还得拿出行动来

 

红叶

心理咨询师,8岁自闭症孩子昭昭的妈妈

 

我们住在14楼,昭昭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住在这个地方,四面全有邻居,昭昭情绪爆发时大家肯定能听到,因为邻居家发出一些声音,我们也能听到。

 

昭昭是重度自闭症孩子,情绪特别多且说来就来,尤其最初确诊我还不会干预他的时候,真的是束手无策,他会捶胸、跺脚,喊叫的声音蛮大的。白天还好,大家都去上班;晚上尤其到下半夜都睡得香甜的时候,要是出点什么声音,的确挺让人崩溃的。

 

我们的邻里关系相对和睦,大家在电梯里碰到都会打招呼,我也会带着昭昭主动跟他们问好。邻居第一印象是——唉呦,这家孩子很有教养,妈妈非常有礼貌,也会给你一个微笑。有时看到邻居拎着什么东西,我们也会帮忙一起拎。

 

时间长了,大家都能看出昭昭的不一样,我就会展开跟他们说一说自闭症是怎么回事,他们听后一般会表示同情,也会表示出对孩子的支持。当然,这个前提是孩子的父母留给他的感觉很好,有礼貌、有教养。

 

在小区,为了获得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我把昭昭一直“暴露”在所有邻居面前,很多人见证了我陪伴昭昭成长的点滴,学走路、学轮滑、学骑车、学着参与别人的游戏……邻居们都看到,昭昭有一个这么努力的妈妈,在努力地教育他的孩子,都很感动,少了歧视,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经常鼓励自家孩子跟昭昭玩,也鼓励昭昭“唉呦,昭昭进步很大,可以去读书啦,真不错”;而且常在小区活动,人家都认识他,避免了走丢等一些危险的发生,我记得有一次昭昭在小区走丢,消息发到业主群,大家都下来找,孩子很快就被找到了。

 

总而言之,昭昭确诊至今,我们其实没有太多家里有一个特殊需要孩子的感觉,邻居也不这么看,都觉得我们的日子充满了喜乐。

 

有时昭昭晚上的确吵到了别人,第二天一早,我会去敲邻居家的门道歉,解释一下吵闹的原因,有时会带点礼物,人家一看你拎着东西呢,首先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在情感上先容忍了。

 

前段时间疫情,学生们不得不24小时在家,还要上网课和做作业。有一天,楼下的孩子上来敲门问,阿姨怎么这段时间这么吵?孩子态度很好,我就更加警觉了,问清楚他大概什么时间学习,在哪里做功课等?

 

因为楼上楼下户型一样,了解清楚以后,我就把昭昭白天玩耍的场所从书房移到了阳台,还铺了一块隔音地垫,解决了这个问题。

 

矛盾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家长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这些细节,不能单方面要求邻居接纳、忍耐。因为很多普通人对声音也是非常敏感的,一个有工作的人如果几天睡眠不好,他的内心也会崩溃,甚至做出偏激的行为。所以家长不仅要表态,还要在能力范围之内有一些行动来解决问题——我把你的事当回事了,也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闻开头的那位妈妈,可能并没有理解到对方对声音的敏感,采取了报警、在网络上曝光邻居做法的方式,回应邻居提出的抗议,把关系搞得很僵,激化了矛盾。

 

家庭内部也是有可以作为的空间的,父母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孩子的问题,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看孩子是没有得到满足?吸引关注?还是逃避?亦或是刻板行为?并采取对应的干预。

 

白天可以多带孩子出门,开展户外运动或参加一些兴趣课程,游泳、跳绳、骑自行车等,消耗体力,改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