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反控制 (1)
文 | 马凌冬
薯条摆在涛涛面前,涛涛特别想吃,但摇头说不想吃;换了电动玩具车,他明明喜欢,但是听到老师讲 “先...再...”,涛涛马上转过身;最后老师拿出杀手锏 --- Ipad,涛涛迟疑了一下,看得出他内心的纠结,几秒钟后,淡定地说:“不玩!” 过了几招,老师有些泄气:“什么都不好使,这孩子内心也太强大了,简直就是一位革命小英雄。”
即使连连败下阵来,ABA是积极的,我们要正面激励他,强化他!干预团队为涛涛做了好几次偏好物评估,讨论如何建立动机,怎样赢得教学控制,如何调整环境。为了更加正面积极,我们允许涛涛上课用特殊的铅笔,允许他在课堂上戴棒球帽,允许他烦躁的时候去操场溜达,还专门在教室里给他开辟一个“安静角落”,教他放松。。。但是涛涛还是什么都不想做。
为了更加专业,我们请来了BCBA给涛涛做综合性的功能性行为评估,评估报告表明涛涛的问题行为其实有多个原因,有时是为了引起注意,有时是为了逃避任务,有时是自我刺激。针对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建议,每当考虑他在寻求关注时,团队会让他先遵守指令,才给与注意力;每当认为他的问题行为是自我刺激,团队就使用感统老师的建议,为他提供感统套餐。但是效果不佳,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比泥鳅还滑,没人能摸清他的路数,始终无法跟他建立起教学控制(建立教学控制的七个步骤)。
碰到无欲无求的 “佛系” 学生了,至少表面上无欲无求!希望通过给他们的行为实施有意义的后果来改变行为,这简直比登天还难!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孩子想得到的东西更隐蔽一些,比如控制权和主导权,也就是他们需要在跟老师家长和同伴的关系中 “说了算”。尽管孩子可能在寻找注意力、逃避任务或自我刺激,但他最终不愿意放弃他的泛化强化物 -- “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来获得眼前的强化物。
佛系学生通常有不错的理解认知能力和超常的动机,他们很快就明白老师的种种强化物后面都隐藏着任务,老师企图用这些好吃的好玩的来 “控制” 他。于是他们心里开始嘀咕:“我才不要听他们的,但怎么反控制呢?嗯,我要用钢铁般的意志来忽略眼前的强化物,才能不上他们的当。我要用行动证明,虽然你手里有很多我想要的东西,但是你跟我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我说了算。” 换句话说,这类孩子知道如何使用ABA的原则来捍卫自己的权力。
看来不少孩子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其实还是要“得到”,得到在互动关系中占主导的支配地位。怎么知道您孩子的行为原因是控制与支配?Robert Schramm, MA, BCBA 列出了20个问题清单,有类似疑虑的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清单对一对:
1. 当你让孩子做某事的时候,孩子极少合作;五分钟后,他兴高采烈地去做同一件事,因为他觉得这是他的主意?
2. 你是否觉得很难找到维持孩子兴趣的强化物,哪怕一两分钟?
3. 你孩子是否看起来什么都喜欢,但却选择独自玩窗帘,而不是通过听从指令来赢得喜欢的玩具?
4. 你孩子是否必须携带物品,比如手里攥着或者嘴里含着?
5. 你孩子的行为是否看起来没有原因?
6. 你孩子的行为是否看起来有无数原因?
7. 你孩子是否必须按照特定顺序来摆放物品,或者把物品摆成一条直线?如果你干预,他会生气?
8. 你孩子是否不仅喜欢看电视,听音乐,还必须控制音量,频道,拿着遥控器不放手?
9. 你孩子是否只吃某种特定食物,并抵制任何让他尝试新食物的尝试?
10. 你孩子是否期待你在他旁边的时候表现出某种行为,比如遵循特定的仪式或惯例?
11. 你孩子是否宁愿几个小时不吃东西,也不说“请”?
12. 你孩子是否让你背着他,给他唱歌,或者做任何你不愿意的事?
13. 你孩子是否会一直说,直到你让步,并重复他说的话给他听?
14. 你孩子是否经常指向或者敲击书中的物品或者照片,让你为他命名?
15. 你孩子是否有些东西,只有他自己才能接触或者把玩?
16. 你不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是否马上不理你,发脾气或者走开?
17. 你孩子是否会故意说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让你生气或尴尬?
18. 你孩子是否一直改变话题,或者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
19. 你孩子是否会巧妙地拒绝给你你想要的东西,但总给你类似的东西,并让你接受它?
20. 当你强迫孩子完成某任务后,你孩子是否拒绝接受强化物?
以上20个问题,如果您的回答中有一两个“是” 或者更多的“是”,那么应该考虑孩子的真实强化物可能是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他做任何事都可能是为了得到并保持他在互动中的自主权。了解了这个内在动因,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和孩子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