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小学入学准备⑨:入学基本技能之参与游戏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朱璟 BCBA

 

面对自闭症的孩子,家长会提到,孩子对物的兴趣大于对人,对于一般小朋友热衷的集体活动与游戏没有兴趣,即使带着孩子去参与,孩子也常常一个人走开。也有一些家长会提到,孩子很喜欢小朋友,但只是在一旁看站小朋友玩,除非有大人带着,否则孩子并不去参与;另一些小朋友倒是很积极地去参与,但在和小朋友玩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状况,欺负其他小朋友,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发脾气。我也常常被问到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小朋友感兴趣这个问题,其实,不论孩子自己是不是对小朋友或社交活动感兴趣,归根结底都需要先看孩子有没有社交的基本技能。即使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如果孩子具备参与活动的能力,能在社交环境下使用正确的社交行为,那么上面举到的种种问题,往往都不会在社交活动中突显。
在自闭症孩子的干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非常地重视孩子的语言与社交这两个方面。而事实上,认知能力对于孩子在上述这两方面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或者说是基础。比如,如果孩子还不认识颜色与形状,他又如何用语言来描述颜色与形状,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去使用。又比如,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远落后于其年龄水平,那么在与同年龄孩子交往的时候,他又如何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如何去理解和遵守规则,如何参与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呢?所以,要让孩子有能力与同年龄孩子互动游戏,首先要查看孩子的认知水平是否与其玩伴相接近。
在孩子已经具备适当的认知与语言能力的提前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查看孩子是不是具备基础的社交技能:
1
当孩子想要加入游戏时,他是否会主动提要求?
很多时候,孩子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加入游戏而只是游离在同伴的游戏之外。家长会看到孩子站在场外看或者跟随着其他小朋友跑动,却没有参与到游戏中去。也有的时候,孩子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加入而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方法,比如小朋友在玩球,孩子就跑去把球抢走;小朋友在搭积木,孩子上去就把小朋友的积木推倒。在这些情况下,小朋友会对孩子作出一些负面的反应,比如责怪孩子或推开孩子。然而,即使小朋友的反应并不友善,但对于孩子来讲,这也是小朋友给予他的反应,当孩子很想获得同伴的反应时,孩子不正确地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与反应的行为就被强化了,从而越来越多地发生。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通过正确地提要求来加入同伴的活动,或者邀请同伴来与自己玩,我们就需要教孩子这个技能。比如,教孩子轻轻地拍拍别的小朋友或叫小朋友的名字来获得他们的注意力,然后通过正确的语言来提要求“我可以一起玩吗?”“我可以加入吗?”“你要不要跟我一起玩XXX?”
其实教孩子通过提要求来加入游戏往往是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要教孩子的技能,这个技能也被使用在整个社交互动过程的最初环节。而事实上,我常常都会建议家长在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游戏的玩法,有一定的接受变化与输的能力之后才来教这个技能。为什么呢?因为教会孩子用正确的语言提要求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很多情况下,小朋友也会接受我们的孩子一起玩游戏。可是,当孩子被接受之后,他如果不具备游戏的技能,那么后续的活动就无法展开,小朋友也会因为孩子不会玩而给出负面的反应或再次将孩子排除在游戏之外。换句话说,我们教会了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水,却不管这个人跳进水中之后要如何生存,那么这个人即使会跳水也会选择不去跳。因为孩子在与同伴的互动环节中的困难与不舒服的经验,会使得孩子因为害怕这些困难或问题而不再愿意去要求加入游戏。所以,虽然“要求加入”这个技能是必备的,我们最好还是等孩子具备了一些基础的与小朋友游戏互动的能力之后,才来教这个技能。
2
当孩子被接受加入游戏,他是否能明白游戏的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有些简单,有些复杂。孩子看似乱追乱跑的活动,其中其实也存在一定的规则,比如谁负责追、谁负责跑,就是一个简单的规则。当孩子参与一个他从未玩过的游戏时,孩子需要去学习游戏的规则,才能和他的同伴同步地去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对于游戏规则的学习,最常用是通过两种渠道:1)语言的描述,小朋友用语言来说明游戏的规则,其他小朋友跟从;2)在游戏的过程中,跟从模仿其他小朋友的反应并且从结果中学习规则。第一种学习方法需要孩子能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并且有能力把语言上的理解转变为行为;第二种学习方法需要孩子能观察并模仿其他小朋友,并且能从结果中去领悟游戏的规则。比如玩“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孩子可以根据听到的规则来玩,也可以在游戏中看其他小朋友怎么玩来跟随着玩,小朋友往前迈步,孩子也跟着往前走;小朋友开始往后跑,孩子也跟着往同样的方向跑;小朋友跑到一定的位置停下来,孩子也跑到那里停下来。渐渐地,孩子领悟到,什么时候往前走,什么时候该跑,跑到哪里可以停下来,这就是一个在参与中学习的过程。
因为自闭症的孩子的学习速度往往比正常发育的孩子慢一些,对于从规则到行为的转换能力可能弱一些,在过程中观察和跟随的能力上也有不足,所以,与其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慢慢琢磨,不如家长先在家里教会孩子怎么玩,然后再到自然环境中去泛化。我常常会建议家长注意孩子所在的学校经常会玩一些什么样的游戏、小区里一起玩的小朋友玩哪些游戏,先在家教会孩子玩,然后尝试带着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最后才让孩子自己去加入独立和小朋友一起玩。
3
当孩子明白了游戏规则,他是否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我们都知道,知与行是相互关连却并不完全同步的两件事情:明白未必代表着会去做。因为自闭症孩子在理解上的独特特点,他们有时不能完全把理解的东西从行为上表达出来,也有可能不把理解的和需要行动的联系起来。比如,当我们告诉孩子,但你听到老狼说12点,你就要往回跑。这是一个直接且简单的规则描述,当你说完后问孩子,明白吗?孩子会回答说“明白”;当你再问“如果听到老狼说12点,你要做什么?”孩子会回答“往回跑”;可是,我们仍然会看到,在游戏中,当扮演老狼的孩子说了12点之后,我们的孩子却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往回跑。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就需要在演练中让孩子真正地去按规则执行,只有孩子能做了,才能说明孩子是明白了游戏规则了。
4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是否能接受游戏规则的变化?
我们知道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有些刻板的特点,当他们接受了一种规则之后,就会严格地去遵从这个规则,不太喜欢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孩子因为变化而出现情绪上的反应,并且使用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来表达他的焦虑与不满。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变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说,相同的游戏可能有不一样的规则;比如说,同一个游戏,受到游戏场所和玩游戏的人的不同而在规则上稍做改变;最多发生的,是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突发其想地改变游戏的规则。所有这些变化,对我们的孩子来讲,都是大大小小的挑战。如果孩子跟不上这些变化,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愣了一下不再跟上,渐渐地退出了游戏;有的孩子在原地叫嚣“不是这样玩的”,却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回应;甚至有的时候跑去拉扯同伴,要求他们按原来的规则来玩游戏,最终使得快乐的游戏成为了吵架与假打。在我给小年龄孩子家长咨询的时候,我一直都建议家长在一开始教孩子游戏的时候,就要主动地去变化游戏的规则,让孩子明白同一种游戏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再进一步,还要训练孩子能在游戏玩到一半的时候接受规则的突变。这个能力的建立,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社交互动活动中减少很多与小朋友的冲突与问题。
5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是否能接受输?
孩子不能接受输,可以说是我被问到的关于社交互动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接受输,并且在游戏中输掉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是一个基本的社交技能。一个不能接受输的孩子,在游戏中落后时,就已经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这个变化直接引起的是负面语言的增加和语气的变化;渐渐地,随着落后的时间的持续,或者最终输掉游戏,都有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问题行为。在这一类孩子中,往往也会存在另一个极端的问题:不能接受输的孩子,对赢也有可能特别在意,所以在孩子赢的时候,也会因为过于兴奋而出现不太适当的语言和举止。我们都知道,在孩子们游戏的时候,在游戏输或赢时都会做出不适当举动的孩子,往往是小朋友不太愿意接纳一起游戏的;所以如果不具备这个基本能力,就有可能会减少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的机会。
我常常建议家长们在孩子还没有建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的时候,就先培养孩子接受输的能力。什么是接受输,不仅仅指孩子在游戏落后或输的时候保持情绪的稳定,同时也要做出一些适当的反应,比如孩子可以平静地表达“我输了”,可以对赢的人说“你赢了,你真厉害”,可以表达“下一次我会赢,我们再来玩一次”,等等。如果孩子已经在游戏输了的时候会出现问题行为,那么就需要使用计划性地干预,通过增加正确行为来减少问题行为,这个干预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只是一味地让孩子输,然后忽略孩子哭闹的问题行为,并不会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方法
上面提到的这些基本能力,能帮助孩子加入和持续游戏的过程,并且减少孩子在游戏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要使得游戏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最重要的其实是在于孩子是否能与其同伴展开互动,对同伴的动作与语言作出相适应的反应。在这里,我们要看的不仅是孩子是不是觉得游戏好玩,我们更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能力让与他一起玩的同伴觉得和我们的孩子玩是一件好玩且有趣的事。只有其他小朋友觉得好玩有趣,他们才有可能继续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玩,带着我们的孩子一起玩。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我无法在本篇文章中一一例举孩子需要的技能,但希望大家能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从而看到孩子的认知能力对于其社交能力的影响作用。很游戏技能、互动性的对话,我们都可以一点一点的去教孩子,但要实现这一点,对于孩子的认知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拔苗助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按着孩子目前的能力,一步一步地帮孩子在各方面平衡地提高,才有可能真正地帮助到孩子,最终实现孩子能与他的小伙伴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快乐地分享在一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