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专家给你支招(28)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贾丽娜

 

如果不是因为源源,今天的我应该仍然每天在医院坐诊,帮助另一群需要特别照顾的人。很多人为我觉得可惜,觉得作为一名医学博士、一位医生的价值是远大于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然而,于我而言,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成就,是做好一个妈妈,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因为源源,我接触了应用行为分析(ABA)。当我打开这扇门,我看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我有信心陪伴着源源一直走下去、且走得更远的路。虽然,我不知道这条路最终通往哪里、路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景,但我不再焦虑,不再害怕;我重新找回了以前的心境,会因为一阵拂面的风而感到惬意,会因为一抹草香而感到舒心。

前几天,听到几个家长聊天,说这样的一个孩子毁了一家三代,老人带着到处奔波受苦,家长需要辞职,生活脱离了原定的轨迹。感同身受,我很理解星儿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以及教不会孩子时的沮丧与颓废。然而,ABA课程的学习,让我体会到努力教与正确教之间的区别。在实习的时候,有那么多次,老师的一个小小的点拨,就让孩子原本卡壳停滞的学习出现转机,我时时体会着什么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我收到我在这条专业道路上的第一个认证(BCaBA)时,我是喜悦的,那是对我过去一年的付出的肯定。然而,当瞬间的兴奋平息时,我很想说,于我而言,过去一年最大的成就并不是拿到这张证书,而是我亲自陪伴和见证了孩子们(我教导过的孩子们和我的宝贝儿源源)的成长和进步,这才是让我坚定地在科学干预这条路上走的真正动力。未来的路我不会孤单,有前辈老师,有同学同行,更重要的,有源源和孩子们与我同行:当我说是我陪伴着源源成长,其实又何尝不是源源在陪伴着我。我真心希望,同样身为家长的你,也因为有我们而不觉得那么孤单。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案例


在源源4岁时,已经有能力使用简单口语来提要求,但她的等待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对于她特别喜爱的东西,在她提要求后,如果不能立即满足,就会出现一些小小的问题行为。比如,源源很喜欢吃棒棒糖,当她拿到一个棒棒糖打不开时,会请求妈妈帮忙。然而,如果妈妈没有立即打开,哪怕只是让她等了几秒钟,她就开始表现出不耐烦,嘴里发出哼唧的声音。我一直很重视在行为方面的管教,即使是很小的问题,但只要这个行为并不适当,我就会去避免强化这样的行为。所以,在源源嘴里发出哼唧声音的时候,我会将棒棒糖从她的视线中移开,并且不给予她额外的关注,然后等源源安静了几秒钟后,再给她吃,并且对她说:“源源现在安静了,可以吃棒棒糖了”。然而,这样策略并没有能有效减少源源在不能等待时的哼唧。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告诉我,我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正向的干预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

源源哼唧的行为多数发生在她的要求不能立即满足的情况下,而且一旦她的要求得到满足,哼唧的行为也就停止了。因为源源有能力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获得我的注意力,并且也从来不会在长时间没有得到我的关注时发生类似行为,所以这个行为并不会是为了获得我的注意力。另外,类似的行为在源源独处时并没有发生,在类似情境下也没有指令的给予,所以一样排除了自我刺激或逃避的行为的功能。所以,我判断了源源的这个行为是获得了实物强化,即行为的发生是为了获得她想要获得的东西。虽然,在行为发生时,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她想要获得的东西,但我仅只是让她等待了几秒后就马上满足了她的要求,因为问题行为和满足的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所以,给予她想要的东西的这个结果仍然有可能强化她的哼唧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我从来没有刻意地教导过源源应该怎么样等待,那么对于一个不会安静等待、甚至根本就不明白等待是什么意思的孩子而言,她所能做的当然是她已经很熟练的哼唧了。

 

基于这个分析,我决定从

(1)教导新行为:安静的等待;

(2)避免强化问题行为:给予更明确的后果,这两个方面来着手干预。

后果干预:避免强化问题行为

我先讲后果干预,是因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对应策略,没有大长篇需要写。

当孩子因为不能等待而哼唧时,家长停止手上正在拿取孩子想要的东西的动作。如果确定孩子的行为中没有获得家长注意力的成分,家长可以安静地看着孩子,但不要与孩子有任何的互动,也不要有语言教导(比如,有的时候家长会说:“你先安静,然后妈妈会给你。”)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中有获取家长注意力的成分,家长在确认孩子不会有过激的问题行为的前提下(我们无法忽略自伤或破坏的行为),可以选择暂时离开。当孩子安静下来,家长给予孩子1-2个简单任务,比如将东西扔到垃圾桶,比如给妈妈递一张纸巾,然后家长可以把之前孩子要求的东西拿出来给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明确地把获得喜欢的东西与孩子的哼唧行为分离开,时间上可能并没有太长的间隔,但在问题行为和满足后果之间,我们加入了正确行为,至少让强化性的后果不直接跟随问题行为。在一开始使用这个策略时,家长很有可能会先看到行为的升级,比如哼唧的声音更大、持续的时间更长,这是使用削弱策略的正常现象,所以家长不必紧张。在这个情况下,家长只要坚持“不给予”的原则就可以了。孩子的问题行为持续的时间越长,他需要等待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加长,需要完成的任务数也可以适当增加,以确保问题行为和强化后果之间的关系被清楚切断。

 

注意,我们案例中的孩子仅4岁。如果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只是短时间的等待或做一两个简单任务是不够的,所以这个策略适用于4岁以下的孩子,并不适用于5岁以上的孩子。

教导新行为:安静的等待

孩子不能等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并不具备等待的技能,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等待”,并且练习这个新技能。

目标行为:

当孩子提出要求后,可以安静地等待5分钟。安静是指孩子不出现任何不适当的行为,包括(非穷举):哼唧、反复提要求、伸手来抢东西、甚至哭闹或攻击。


第一阶段训练目标:

在提出要求后,可以等待5秒

呈现孩子的偏好物(孩子看到就会提要求的物件),当孩子提要求时,家长伸出手放在胸前位置,手掌对着孩子(类似于一个阻挡的动作,但与孩子没有接触),并且指令“等一下”,然后家长数5个数“1,2,3,4,5”。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保持安静,家长在数数后,马上说:“你有很安静地等,给你吃/玩XXXX”。

注意:

※  5秒的选择是根据案例中的源源的基础能力来选择的。如果你的孩子完全不能等待,第一步要从1秒开始。即家长说做出等待的手势,并给指令“等一下”,然后马上夸奖孩子能等待,并给予他要求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成功捕捉到孩子安静等待的部分(即你在给指令的那1秒),然后给予强化。然后我们再一点一点增加要求,数数可以从2个数,3个数,这样慢慢增加,直到5个数。

※  数数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孩子会不能等而加快速度,按1秒1个数的节奏来数。

※  很多时候孩子在用口语提要求时,会伴随伸手拿的动作。这时家长需要用手阻挡孩子伸手的动作,确保孩子在等待的时候手是放好的,不仅不能碰鉵他要求的物品,也不可以有试图拿取的动作。


第二阶段训练目标:

辅助撤销并逐渐延长等待时间至10秒

训练流程同第一阶段,此阶段主要目的是撤销辅助并延长等待时间。呈现孩子的偏好物,当孩子提要求时,家长仍保持手掌对着孩子的动作,并且给予指令“等一下”,但是家长数数的音量逐渐减低,然后只是其中间隔的几个数的音量可听见,一直到家长在心中默数5个数,孩子都可以安静的等待,然后给予强化。之后,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第一阶段建立等待能力的速度来延长等待的时间,比如增加两个数至7,开始延长时间时给予数数的辅助,然后逐步撤销辅助,当孩子在家长默数可以安静的等待7秒后,再慢慢增加,直到10个数。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时间时,如果孩子无法安静的等待,可以减少延长的幅度,比如一秒一秒的增加。


第三阶段训练目标:

在等待期间,孩子可以在指令下从事其它活动,并且继续逐渐延长等待时间,直至“等待时间”达5分钟以上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在等待的时候无所事事,所以在孩子初步具备了等待的能力后,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加入指令,让孩子有事可做。

在训练时,呈现孩子的偏好物,当孩子提要求时,家长仍保持手掌对着孩子的动作,并且给予指令“等一下”,然后家长安排一个孩子精熟的指令,比如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将一件脏衣服放进洗衣机等等,孩子完成指令后,给予孩子在等待得到的东西,同时表扬孩子有耐心等待和完成相应任务的好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更换指令的任务,这些任务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逐渐增加,比如,做一个拼图、给一幅画涂色、把玩具收到收纳筐里等。随着完成任务的时间的逐渐延长,孩子对于他想要得到的东西的等待时间也随之自然延长了。除了选用耗时更长的任务外,也可以给予多个任务,直到孩子需要等待的时间达5分钟。

 注意:

※   在这个阶段中选用的任务需要是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以避免因为任务本身的难度而使得孩子抗拒执行该任务,从而出现逃避行为。

※   在孩子完成指令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在旁边观察,当孩子没有继续执行指令时给予及时的辅助。

当孩子能对其所要求得到的东西等待5分钟以上,并且在等待的过程中能去从事其它活动,那么因为不能即时满足要求而引发不适当行为的问题应该就已经解决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这个干预中,并没有直接解决因为拒绝孩子的要求而引发的问题行为。如果你想要干预的问题是由后者原因引起的,则需要加入其它的干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