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郭延庆答疑:你会向自闭症孩子提要求和发指令吗?

作者:郭延庆 2022-03-01

​郭延庆 

 

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医生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培训部主任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如果在给孩子提要求和发指令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本文阐述的方方面面,你不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家长,而且,可以很自豪地说,已经是半个专业的特教老师了!
 

 01

出现“期而不得”的行为往往因为指令不合适

 

期而不得的行为,就是你希望孩子当下出现、当下表现的行为,但孩子却不如你预期的那样出现或者表现。

 

在日常管理中屡见不鲜:“叫爷爷好”,“把玩具还给弟弟”,“把蛋糕分给姐姐一块”,“换上(或者穿上)拖鞋”,等等。

 

孩子年纪再大一点,能力再高一点,这些“期而不得”要求的行为就变成了“快去写你的作业”,“自己穿好衣服”,“把你的玩具收拾好”等等。

 

我曾在订阅号和讲座中提到,给孩子提要求、发指令要慎重。因为这些要求和指令有个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 一等的指令和要求,是不令而行。也就是根本不需要督促和语言提示,他自己就会根据情境的需要做出恰当的、符合我们预期的行为。

 

  • 二等的指令和要求,是令出即行。如果孩子不能根据情境的需要自发做出符合我们预期的、与情境相适应的行为,那么,我们轻轻提醒一下,他就可以立即去做。

 

  • 三等的指令和要求,是你发出指令和要求后,孩子没有出现预期的行动,但是,他仍然可以在你手把手辅助下完成这个指令和要求。

     

  • 四等的指令和要求,是你虽然发出,可是他也不去做,你又没有办法去辅助他完成。你只能气急败坏,而他能无动于衷,或者迫于你惩罚的淫威而不得不去做。

 

日常和孩子互动中,要多一些一、二、三等的指令和要求,尽量慎重或避免发出第四等的指令和要求。

 

怎么样才能做到多发一、二、三等指令,慎发或者不发四等的指令和要求呢?这需要管理者对孩子秉性、爱好、能力的熟悉和把握。

 

越是了解你要管理的孩子,你发出的指令和要求越有可能接近一、二、三等的指令和要求;相反,如果你并不熟悉和了解孩子的秉性、爱好和能力,那么,你的管理越接近以个人好恶为出发。而以个人好恶为出发而发出的管理要求和指令,会不自觉地滑向第四等。

 

 02

什么样的指令是好指令?

 

具体而言,对孩子发出的要求和指令,如果满足以下几个标准,那么这些指令和要求就是好的,属于一、二、三等的:

 

第①标准:孩子有能力做到的。

 

这个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但正因为它太天经地义了,才被很多管理者所忽视。你要想发出孩子能胜任的要求和指令,就必须熟捻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在该发展阶段下对一般儿童行为能力的预期(一般化),以及孩子距离该预期行为能力的远近(个别化)。不能以别的孩子可以做到,就想当然地要求他做到

 

建议家长了解ALSOLIFE评估各阶的内涵,了解VB-MAPP是干什么的,以及孩子在这些评估中的位置。这样,你才能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给他提出的要求和发出的指令才有可能不脱离他实际的能力太远。连这些都不了解或者思考的家长,在生活中动辄要求孩子这那的行为,往往就会让家长孩子双双挫败。

 

当然,对孩子的了解和熟悉,还包括结合具体情境地对孩子当下行为能力的评估和帮助。这里,我就不再展开了(听过讲座的家长,可以回忆当时我所列举的例证,温故而知新。

 

第②标准:对孩子不困难的。

 

这与第一个标准并不是一回事。举个例子,一道数学题,孩子花了半小时解决,而另一道数学题,孩子只花了几秒钟就解决了。这两道数学题都在孩子可以解决的能力范围之内。显然,第一道数学题对他而言是困难的,第二道数学题对他而言就是不困难的(虽然这道对他不困难的数学题,对另一个同龄孩子而言,需要十几分钟才能解出,因而是困难的)。

 

按照人之常情,困难的任务总是首先激发逃避的行为(问题行为)。而相对容易或者不困难的任务常能得以顺利执行。因此,不困难,对家长给孩子提要求和发指令,是需要特别考虑的。

 

第③标准:做起来时间不长的。

 

很多家长把这个标准跟第二个标准混淆。其实,两者有很大不同。沿用上一个例子。以第二道数学题来说,十几秒钟就能解决,是不困难的。但这样的数学题我们要求他做100道题和要求他做10道题这两个情境,很可能要求他做10道这样一个指令就是一等或者二等的指令,而要求他做100道就有可能变成四等指令。

 

第④标准:如果他不配合,我们可以手把手辅助完成的。

 

辅助的教学手段,对孩子形成特定的行为技能、对我们增进管理权威的作用和价值,已经有汗牛充栋的文献去证明了。家长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辅助的手段去帮助孩子。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形成辅助依赖。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的辅助既要及时给予(帮助孩子体会成功的快乐),又要及时撤出(不要依赖于辅助的帮助)。因此,辅助在必要时给予这个原则就很重要。

 

怎么样才能知道是必要的呢?在自然情境下,用从低到高的辅助教学技术去帮助孩子就可以做到。怎么样帮助孩子更快地体验成功呢?在了解孩子能力范围的情况下,及时给予他需要的辅助(从高到低)就很关键。因此,家长需要学习和了解这两种辅助教学技术。

 

如果在给孩子提要求和发指令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本文阐述的方方面面,你不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家长,而且,可以很自豪地说,已经是半个专业的特教老师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