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与普通小学一年级孩子家长的对话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1

文 | 朱璟

从事自闭症训练和行为干预很多年,我却很少和身边的朋友谈及行为干预的问题。对于正常发育的孩子而言,不刻意使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家长利用一般的教育理念来教导孩子,也能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改善孩子的行为,所以很少有人再进一步去花时间了解和学习其它的科学方法。而事实上,应用行为分析(ABA)是一门十分接近生活的科学,基于行为原则衍生出来的策略可以用于各种人群,包括孩子和成年人,包括正常发育的人群和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在我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也常常听朋友抱怨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各类行为渐渐难以管理,这时我总会想,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使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问题其实是有可能避免的。每每这时,我便会在能抓得住听众的时候多唠叨几句,于是有了下面的聊天对话。

 

在我重读对话内容时,感觉这些内容也许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于是复制出来供大家参考。对话中,朋友的孩子是一位刚进入小学的正常发育小朋友。

 

家长:孩子写作业很粗心,明明是会的题,但会做错,有什么建议?

 

朱璟:关于粗心的问题,给几个建议供你参考:

1、小学一年级出错,表面看是粗心,那是因为你认为孩子都会,或者说你认为孩子想一下就能说出正确答案,但实际上的问题可能是精熟度不够,所以建议做速度练习,目标是让孩子不仅要会,而且要精熟掌握。速度练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比如通过闪卡练习来背定义背数字公式,或快速提问和回答,或在规定速度内完成一定的任务。

 

2、帮助孩子提高对于正确率的意识,也就是说孩子主动追求高正确率。使用正强化可以建立这个意识。这里的正强化是指在平常孩子独立做作业时,将孩子独立完成的正确率与完成后的奖励正向结合起来,根据正确率获得奖励。对于正常发育的孩子,这个奖励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偏好活动,不需要是额外加的。举例来说,孩子喜欢玩iPad,第一会使用“先。。。然后。。。”的策略,先做作业,然后玩iPad多少分钟。第二,将玩的时间与正确率结合。比如,做完20道快速口算题,可以玩5分钟iPad,如果全部做对,额外加1分钟玩的时间。你要根据孩子目前的正确率来决定你的标准。比如出错率高的孩子,也就是说孩子肯定不可能完全做对,那么会用80%正确率加30秒,90%正确率加1分钟,全部做对加2分钟类似这样的比率。

 

有效的强化不是对你的目标给出一个奖励,而是根据孩子可实现的目标来给出奖励,最终实现你期待的目标。简单来讲,你设置的标准一定是孩子能做到的,也就是说你给出的奖励是孩子略付出努力就能拿到的。这样的强化才是有效的。

 

3、教会孩子在做完作业后进行检查,这是一个新技能。一年级的孩子通常这个能力都不太好。你可以先让孩子理解检查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你写10道数学题,其中有两道答案是错的,但你不会告诉孩子有2道错了,你会告诉孩子,里面有错的,孩子找出来1道,就获得一个星星,以此类推,最终可以用星星换她的偏好活动。当孩子能完成正确地找出你写出的错题时,开始要求孩子在写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如果孩子自己能找出错题,则给出奖励。

 

家长:我们已经在做的是:速算,要求自己检查,如果错了让她自己找。但是,会发生的情况是,她自己检查还是找不出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朱璟:给出的任务要求要与强化相结合,动机很重要;一味要求,孩子努力做了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相反做得不好还会被批评,那么这个要求对于孩子来讲就是压力,孩子负担重就会想逃避。

 

如果是我,我会用强化:1)如果孩子没有检查出来,是因为本来就是做全对,奖励; 2)有错,孩子检查出来,按检查出来的数量来获得相应的强化,就是找出来的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 3)有错,孩子没有检查出来,只能得到完成作业的奖励,没有检查作业和全对的奖励。这样的设置,既能让孩子追求高的正确率,也会让孩子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

 

与此同时,如果你做了精熟练习,孩子的技能会越来越好,出错本身就会减少;孩子有意识主动去检查,能查出来的错误也会增加,剩下孩子实在找不出来的,也是正常,我个人认为绝对0出错的要求是偏高的。我们要培养小朋友的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每次作业都拿100分,当然,如果孩子能力所及,尽量拿满分的要求是可以给出的。

另外,你也可以教孩子检查的方法,同一道题,用一样的方法做一遍,错的可能仍然错,所以尝试在检查时用不一样的方法。比如,加法题,2+3=5,检查时可以用3+2来算,也可以用5-2或5-3来算。这个对孩子的要求就更高一点,但如果孩子能力好,也是可以教的,并不难。

 

家长:还有一种粗心,是漏题。这个有什么针对性的建议?

 

朱璟:漏题最简单了,我们教导孩子自己检查的第一步,要先按顺序看一下是不是每一道题都做了,看的时候,用手指一行一行指下去,不能只是目测。养成习惯就行。这个你用练习结合强化的方法,如果每次作业都练习,我估计不出一个星期就能养成这个习惯。

 

家长:这是我们现在正在用的一张表格。这个表格我们是从寒假以后开始用的。有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不再赖床,养成了早读习惯,吃饭速度也加快了,作业也能在我们回家前主动完成了。这在寒假前都是问题。但洗澡的确是要求太高,我也在反思。

朱璟:这个系统是非常常见的,在学校你也会看到老师用,普通孩子身上用,很容易看到效果,但显然没有取得你所期望的最佳效果。呵呵,我能说这个系统你没用对吗?

 

1、从你的统计数据看(即孩子获得星星的数量来看),你设定的目标,孩子实现的比例过小。当我们给孩子设定目标的时候,是要以孩子能实现并且能得到奖励为标准的,这里的孩子能实现包括在辅助下实现,比如20分钟内吃完饭,你可以在过程中提醒,以保证孩子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然后得到星星。

 

2、每一个目标都很大,当然,如果孩子能力所及,你可以把目标定得大一些高一点;但如果孩子平常独立做到的频率很低,就说明孩子能力未及。那么你把所有孩子平常无法独立做到的目标都放进一张表里,其实就是把很多对孩子来讲相对困难的任务捆绑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困难任务。每一件事孩子都要学习都要付出努力去做,而且家长通常的要求是孩子能独立做到,这对孩子来讲要求是很高的,我会说是太高了。

 

我们教导的目标是让孩子成功,而不是为了让孩子从失败里吸取教训,下次再努力。比如,你目标里的吃饭,如果孩子平常都无法独立在15-20分钟内完成,通常这是我们会先给孩子练习的一个干预项目。在干预时,通过加入家长的辅助确保孩子达成目标,然后逐渐减少家长的提醒和辅助,最终实现孩子独立完成。所以整个干预的过程中1)孩子总是能成功; 2)任务难度保持一定水平(开始孩子做不到,说明任务难,通过家长辅助提醒来降低难度,随着孩子能力提高,辅助减少,相对而言任务难度保持不变)3)每一次练习都是好习惯的练习,正确行为持续发生。

 

3、有的目标不明确:比如讲文明讲礼貌,没有说明孩子做到什么符合这一条定义。你的期望表达得越明确,孩子越有可能去做。比如,见人要打招呼问好;要说“请”和“谢谢”,你把这些要求写出来,孩子就知道去做什么,也就更有可能去做。

 

4、混合了机会性的要求,机会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生或得到,所受表扬并不是孩子能控制的,即有机会性,可以作为额外的奖励标准,但不适合和其它的要求放在一起。在这里,机会性是指正确行为是否能发生受控于环境中是不是有这个机会让孩子去做, 比如当别人给孩子东西时要求孩子要说谢谢,在自然环境中,说谢谢这个行为的发生是“机会性的“,因为如果没有人给东西,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说谢谢,而这里的前提条件不是孩子能控制的。我们把这一类行为叫做限制性行为,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

 

5.     加入了“反应代价”的元素,即当表现不好的时候,扣除星星。并不是不可用,但我们一般都会建议避免。孩子从一些好的表现上获得的奖励,因为另一些不好的表现而被扣除,万一扣得过份(这个度在孩子心里,你无法得知度在哪里),那么你用来鼓励好行为的这些奖励都会变得无效。

 

还有一些细节,我不具体写了。总之,代币制(你用的这个系统)的目的是让孩子能获得星星,而不是只是用来衡量孩子的表现。换言之,你设置了这些目标,我们想要看到的是几乎每个格的星星孩子都能得到。这样,这个系统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家长:你说的有道理,我正好准备修改一下。

 

朱璟:给你几个建议参考:

 

1、把目标写得更明确

 

2、 操作的时候,对于孩子目前无法独立达到的目标,在操作的时候加入你的辅助,帮助孩子达到目标,比如前面提到的吃饭,然后在过程中逐渐减少你的辅助。

 

3、对于你辅助也无法保证达到的目标,或者你无法保证你一定有时间去辅助的,降低目标到孩子基本能达到的标准,一段时间之后(比如孩子连续两周达到标准),逐渐提高要求

 

4、对于机会性的奖励,分开书写,至少不作为表格中间的一部分(让孩子看到一张画满星星的表格)

 

先提这些,你可以试试。如果你把这个系统做为一个管理孩子行为的策略,那么你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实现孩子的自我管理

 

家长:关于受表扬,我也有些困惑,孩子有几次回家告诉我,她在学校里被老师表扬了。我一开始都给她星星了,但后来我就有所担心了,怕孩子无中生有,毕竟我不可能去找老师验证。这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璟:其实这个是我刚才想问的另一个问题。一般,对于无法难证的行为,是不会放进代币制里的。正常发育的孩子的很大强化是社会性强化,就是表扬。也就是说,她的好行为已经受到老师的表扬的强化了,你并不需要再使用二重强化。当然,如果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她回来很高兴地告诉你,今天因为做了什么而受到老师的表扬,你可以额外地给予星星。这里,你需要做到并不是每次她说受表扬都会得到额外的星星,只有特别的事才会给,而这些特别的事并不容易编造,你也可以偶尔地去跟老师求证,有这个后果,差不多可以避免孩子因为想得到星星而说谎。

 

在代币制中,额外的星星是不需要写在表上的。1)只在特别突出的表现时,你才会给,而这个突出通常不是你能预期的,所以你应该写不到表上; 2)代币制的使用是希望帮助孩子建立和巩固你选择的目标行为,只有当绝大部分的代币只能通过尝试做出正确的目标行为来获得时,代币制的强化效果才更好。3)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要换成星星,比如孩子说今天被老师表扬,你想要进一步鼓励她,可以直接给予一个偏好活动作为奖励,而不需要什么都放进代币制里去兑换

 

总体上来讲,你用了很多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好行为,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