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郭延庆答疑:3000字详解自闭症儿童家长的7个问题

作者:郭延庆 2022-03-04

 

有了前面三期的铺垫,想必家长们已经对“不期而得”和“期而不得”的行为管理原则有了一些思考,以下,仅就家长们提到的七个问题,分别给予一些解答和述评

 

Q1

可乐爸爸

孩子6周岁,平台评估6阶,有个问题行为一直困惑着我们:比如看电视过程中不小心遥控器掉了,一定要捡起来再摔一次;吃饭不小心食物掉地上,一定要夹起来故意扔一次;不小心磕到碰到一定要故意磕一次碰一次。该怎么办?

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回答四个问题:第一,孩子一定要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要吗?这实际上是一个到底要不要在这件事情上给孩子立规矩的问题。

 

第二,什么叫“一定要”?这实际上是行为分析中还原事实的问题。也就是回顾在历次孩子出现类似行为之前、之中、之后,我们对孩子的言语以及相应的行为,以及孩子对我们的言语以及行为的后续行为回应。

 

这里的“一定”二字,内涵丰富,往往意味着,如果不,则怎样。那么,到底怎样呢?谁要求他不这样呢?是用什么样的行为姿态要求他不这样呢?对这样的要求,孩子给出的行为回应是怎样的呢?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回应又给予了什么样的回应呢?如此又是怎样反复的呢?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每一次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第三,为什么它会“不期而得”?这实际上是结合上面那个问题而对该行为功能的一个推测。

 

第四,历史中对类似行为管理的得失是什么?有没有新的策略可以利用?只有明了行为发展的历史,才可以避免管理重蹈覆辙;如果已经明了既往得失,则新的策略必然产生。

Q2

泓羽妈妈

孩子6岁,学业认知6阶,家有两个NT姐姐,孩子和小姐姐总是打架。每次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但是因为谱系的特性,很少揍小的,对于姐姐就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基本都是揍屁股。这让姐姐觉得我偏心,小的每次看到我发脾气都会拿棍子递给我。他不理解我每次都是吓唬吓唬而已。对于小的一般都是剥夺强化物或者罚时出局。对姐姐这招没用。我应该如何平衡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

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相信孩子的善良,也相信孩子会处理好他们的问题。成人的兄弟姐妹之间要有什么罅隙争端,父母往往很少介入。事实上,成人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争端往往更不可揣测,更难于防范,甚至更危险。而10岁以内小孩子的吵架拌嘴你来我往,往往也不会阴险恶毒到哪里去,而父母则往往每每介入。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不在子女身边,子女之间吵架拌嘴并不少见,但过不了几分钟,两个人就能各自找到妥协和乐子。要是恰好在争执的时候父母在旁且介入,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无论是各打五十,还是让小让弱,其实都已经失去“正”机。

 

第二,底线管理原则在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上就更显神威了无论是谁,无论长幼、无论强弱,都不能动手打人、毁坏财物、伤害自己。碰到这些行为,必要及时管控,使其不有或不能继续这些行为。没有这些行为,尽量让他们自身解决。

 

除非他们之一主动来寻求仲裁,即使来寻求仲裁,也不要急着仲裁,而是倾听原委。你会听,他们就各自会说。他们能说,你能听,则义理自明。不会说的即使不会主动来寻求仲裁,但这无妨碍他得到公正,只要你这个会听的能从会说的那里得到事实!

 

Q3

婧婧爸

女儿5岁4个月,目前ALSO平台评估学业认知生命技能5阶,生存技能社会规则社交技巧4阶。请问郭大夫,孩子当前这种能力在您看来是算中功能、中高功还是高功能?目前在机构,如果今年9月以这样的能力进去幼儿园融合是否合适,离9月份还有三个月,拼一拼可能生存技能可以到5阶,社交不好说,比较困难,这种能力的话去幼儿园是否合适,半天幼儿园半天机构,现在这个年龄了,未来实现独立无陪读状态上小学的希望有多大?初期上小学肯定会陪读就是后期还是要撤销陪读,就是根据您接触到的大量的个案来看,当前这种状态未来翻盘独立的可能有多大,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

对于谱系儿童的安置问题,我有以下几个原则性的建议:

 

1、力图就高原则(或者最少干预原则)

只要孩子能力勉力可及,能在正常环境里有状态地学习就放在正常环境学习,而不是融合或特殊机构。但力图就高,不是盲目就高;勉力可及,不是谣不可及。

 

如果孩子认知基础太差,学习准备技能不足,规则意识太弱,还是需要给予适当的强化行为干预或者特殊教育干预来先尽量弥合这三方面与同龄孩子的差距为好。

 

2、重视孩子参与的状态而非结果

在充分重视基础的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当把孩子安置到正常环境(或者较高环境)之后,家长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孩子在该环境下的学习和适应状态而非结果上。换句话说,要看孩子有没有在听,而不是是不是记住;看孩子有没有在看,而不是是不是已会;看孩子是不是在做,而不是是不是已能。

 

没有记住、不会、不能有很多渠道可以检验,容易发现也容易弥补。恰恰是孩子的状态,往往家长和老师不够在意。经常会有老师和家长反映,他似乎没有听、没有看,但都会、都能、都记住了。在没有状态下保持会、能、记住的日子不会太久。相反,暂时不会、不能、没有记住,但只要有状态,慢牛也可以行千里。

 

3、重视对老师这个关键线索的回应而不是与同龄儿童的融洽一体

对于谱系儿童的家长,如果他已经去了幼儿园或者上学,那么,我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对幼儿园或者学校老师的行为回应,而不是跟同龄孩子玩得怎么样。

 

只要我们的孩子对老师要求的事情能够比较有状态地参与(看、听、跟随),那么,从幼儿园开始的未来十数年,只要他智力不下滑,他就可以大致正常适应。相反,如果他对老师的行为回应越来越差,那么,他重返家庭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高。

 

综合以上,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是有状态的参与,那么在园在校的时间就是越多越好;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自身完全无状态,那么,一个小时也是浪费。

 

Q4

当当妈

孩子4岁。问题:娃一直往嘴巴里塞各种东西,家里在地上看到什么马上塞嘴巴里,或者橡皮筋放嘴巴里嚼;出门拔草放嘴巴里嚼;学校里的软积木都被他咬过。现在是看到了马上制止,但最近好像越来越严重,还老把手指放嘴巴里(之前没有)。该怎么处理?

类似行为问题的管理在本公众号里很多不错的小技巧和帖子可以参考。结合本系列前面三篇的原则指导和这些小技巧、小策略,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难以克服的问题。

 

Q5

虫爸爸

情绪行为怎么处理?怎么尽快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有时能哭闹二十几分钟,才慢慢平静下来,期间忽视、安抚都没什么效果。

情绪行为问题大多不是凭空爆发,也决不是简单忽视或者安抚就能减少的。需要对历次(历次就是每一次,而不是概括的泛泛而言)情绪行为发作的背景、人物事件以及在其经历的时间之内的相互互动的过程、表现分别了解、探查并描述清楚。这也是行为分析的过程。知之越多,则所施加的行为管理越有效。

 

Q6

汤圆妈妈

孩子5岁,强化物很丰富,但是一到上课效用就不行了。手机是维持课题较稳定的,其他的一两个回合就被淘汰了。怎么才能让孩子对强化物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还是可以以手机为主,其他的一两个回合淘汰也没关系。

没有一成不变的强化物,无物不可以是强化物,无事不可以是强化物,无人不可以做强化物。欲得而不得,则强化物效能累积;欲脱而不得脱,则脱之的强化效果增强。

 

Q7

杰爸

阿斯伯格是否已经被排除出自闭症范畴了?是否因为阿斯伯格能够在他擅长领域产生一定对洞见,所以不同于自闭症?

阿斯博格综合征(AS)之所以在官方的诊断分类系统被取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专家学者们对AS的界定标准不一。但是,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个群体里面,也的确是异彩纷呈、各式各样。
我们既要了解谱系内部个体表现的巨大差异,同时,也要对谱系这个群体在总体上的社交、兴趣、行为挑战给予充分的重视,去帮助他们尽可能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更多孤独症儿童康复知识请访问郭延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