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语言训练19——扩展语言长度(1):使用【形容词+名词】描述物件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谆仪

语言发展的一个向度是表达的长度。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先会发一些简单的音,然后是叠词,然后是2-3个字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始教孩子形容词、动词、地点状语、数量词、副词等不同的词汇,然后帮助孩子按正确的语法结构组织简单的句子。当我们教会孩子大量的单词后,下一个训练目标就是扩展孩子语言的长度。在后续的几篇文章中,我们将分别介绍各种组合的短语(如【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和简单句子(如【人物+动词】、【人物+地点+动词】)的训练。

训练一

使用【颜色+名词】描述物件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呈现一张卡片,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时,学生能独立在2秒内使用【颜色+名词】的短语进行描述。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确保陌生人能够明白。

 

先备技能:孩子已经精熟掌握命名物件(见【基础语言训练2】)和命名颜色(见【基础语言训练3】)的技能。

 

教学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选择有明显颜色特征的物件图片,如下图所示:

  • 对于能力好的孩子,每次训练不需要固定图片,可以从事先准备好的50张左右的图片中任意选出10张左右来练习

  • 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分阶段进行训练,每个阶段5-10张卡片,完成一个阶段后用新的卡片(10张左右)进行测试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有短暂的目光对视);

3. 教导者告诉孩子规则,在讲述规则时,可以使用一张图片来当例子,如:“我们现在用颜色来说说你看到的东西,比如这个是‘白色的汽车’”;

  • 用于示范的图片可以是本训练阶段中的图片,但开始正式训练回合时不要马上呈现这张图片。

4. 教导者随机呈现一张图片,同时给予指令“你看到了什么?”;

  • 如果图卡在一次训练中出现多次,确保每张图片出现的总次数相等(如五张图片做10个回合,则每张图片出现2次)。

  • 图片出现的顺序随机,不要有固定规律。

5. 当孩子只说出物件名称或颜色时,教导者直接示范正确的回答,以红色的草莓为例:

  • 如果孩子回答“草莓”,教导者直接示范“红色的草莓”;

  • 如果孩子回答“红色”(可能性较小),教导者同样直接示范“红色的草莓”;

6.   当孩子正确进行描述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对了,这是【颜色+物件名称】”,并且给予代币;

  • 夸奖与孩子正确反应之间0秒延宕

  • 代币在孩子正确描述物件之后2秒内给予

7.   重复步骤2至6,进入下一回合;

8.   当孩子集满5个代币,给予兑换强化物。若强化物为食物,孩子吃完后(口腔清空)进入下一个回合;若强化物为玩具,当孩子接触强化物15秒后收回,进入下一回合。

  • 每次训练进行10-15个回合

辅助:

口语示范:教导者示范完整的描述

 

辅助撤销:

  • 训练初期,教导者示范完整的描述【颜色+物件】

 

 

  • 辅助撤销时,教导者教导孩子的反应示范【颜色】或【物件】的第一个词,在孩子说了物件之后,教导者要求孩子连起来说,并给予完整的示范,让孩子仿说

 

  • 下一步的撤销是在前面单词提供辅助后,教导者不再示范完整的描述,而是给指令让孩子自己说。如果提示是给在【颜色上】(即物件没有给提示),教导者给指令“再说一遍,你看到什么?”;如果提示是给在【物件上】(无论颜色有没有给提示),教导者给指令“连起来说一下,你看到什么?”。

 

  • 如果孩子在指令下没有做出反应,教导者仍然需给出完整的示范。

训练完成标准:

  • 如果每个阶段使用固定的图片,则当前阶段完成标准为:连续2次训练(跨2天)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

  • 训练完成标准:呈现新的图片时,孩子能够独立使用【颜色+名词】的短语来描述物件,正确率达80%以上。如果在测试中孩子的正确反应百分比未达80%,则继续训练新的图片。

  • 如果在训练中使用不固定图片,则只需要孩子达到连续2-3天正确反应百分比达80%以上即算训练完成。

维持:

对于已经达到完成标准的阶段,并不代表孩子对于这一技能就已经掌握娴熟,我们仍然需要让孩子对这些习得技能保持一段时间的练习,以提高孩子对技能掌握的精熟度。维持练习的建议如下:

  • 在维持训练中首先是减少每次训练的回合数,比如原来每次训练做10-15个回合,维持阶段逐渐减少到3-6个回合。

  • 当孩子在减少训练回合数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较高的正确反应(80%以上),就可以开始减少维持训练的次数,比如由开始的每天都进行维持到每两天一次,再到每三天一次等,最后可以进行不定时的测试。

  • 在维持练习中,不再对孩子的反应给予连续强化,也就是说不再是每一个反应都给予一个强化(代币),一般每2-4个反应给予1次强化,并且强化物直接跟随的反应必须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正确反应。

  • 在维持练习中,使用由少到多的辅助方式,即在孩子出错时给予正确的示范,并且在孩子正确仿说后不给予代币。

泛化:

教导孩子任何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技能,也就是说孩子仅能使用【颜色+名词】描述教导过的物件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完成训练后,我们需要测试孩子是不是能灵活地使用【颜色+名词】的短语。我们建议至少进行以下的泛化测试:

  • 使用不同的物件图片进行测试。

  • 由不同的人来给指令。

  • 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

  •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适合的机会,要求孩子使用【颜色+名词】的方式来描述。比如,有时家长会拿的东西问孩子“这是什么?”,我们不再接受孩子只说【物件名称】,而需要孩子说【颜色+物件名称】;再比如孩子提要求要某东西,而这些东西有不同的颜色(比如QQ糖,巧克力豆),家长可以要求孩子通过【颜色+名称】来提要求(如:红色的巧克力豆)。

 

训练二

使用【形状+名词】描述物件

 

【形状+名词】的训练程序与前面介绍的【颜色+名词】的训练基本一致,只需要将【颜色】变为【形状】即可。训练完成标准、维持与泛化,也同样参照上面阶段的训练。

注意

【颜色+名词】与【形状+名词】的训练并没有绝对的先后之分,一般选择孩子掌握得好的技能先开始。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呈现一张卡片,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时,学生能独立在2秒内使用【形状+名词】进行描述。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确保陌生人能够明白。

 

先备技能:孩子已经精熟掌握命名物件(见【基础语言训练2】)和命名形状(见【基础语言训练4】)的技能。

 

教学材料:选择有明显形状特征的物件图片,如下图所示:

 

 

 

训练三

使用【其他特征形容词+名词】描述物件

 

除了颜色和形状形容词外,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用到很多其他描述物件特征的形容词,比如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等,这些词汇都需要通过直接地教导才能让孩子掌握。因为形容词的数量相当地多,我们也可以先分类来教导,然后再教导不被包括在常用类别中但在生活中常被用到的形容词。我们推荐的类别包括:

  • 视觉: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胖瘦、空满、弯直、亮暗

  • 触觉:冷热、凉暖、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 味觉:甜、酸、咸、苦、辣

  • 其它常见(举例):香臭、美(好看、漂亮)、丑、新旧、脏、干净、好坏(指物件损坏)、粘、整齐、乱

注意

教导时,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用词方式,比如:香喷喷、亮晶晶、毛绒绒、笑嘻嘻、脏兮兮、红彤彤、胖乎乎、热腾腾、绿油油、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等。

关于描述感觉的形容词

      触觉、味觉、嗅觉的形容词,需要孩子有自身的体会才有可能泛化,即在接触到新的物品或食物时,能使用这些已经学过的形容词去描述它。这个技能在教导时,对于孩子的基础认知能力的要求相对比较高,所以我们在基础认知训练中并未将这个部分包括进去。由于需要孩子自身去体会,所以在教导这几种形容词时,我们不能仅使用卡片,不能止步于孩子记住“柠檬是酸的”、“糖是甜的”,我们希望通过教导,孩子能真正了解这些不同的味道和感觉,所以在教导中会使用实物而不是卡片。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具体介绍如何教导这几种形容词的区辨和命名。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呈现一张图片,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时,学生能独立在2秒内使用【形容词+名词】(非颜色和形状)的短语来描述物件。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确保陌生人能够明白。

 

先备技能:孩子已经精熟掌握命名物件(见【基础语言训练2】)和命名物件特征(见【基础语言训练9】

  • 在前面的训练中,我们已经教导了一部分的形容词,但并没有涉及全部的形容词。在做这个阶段的训练时,对于孩子已经掌握的形容词,让孩子使用短语【形容词+名词】来描述的时候,任务的难度相对较低。对于孩子还未接触过的形容词,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教学中直接教导,只是孩子可能需要多一点的练习次数才能熟练掌握。

  • 注意: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弱,直接学习新的形容词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短语的形式来描述卡片对于孩子来讲太难,那么我们还是可以先单独教导形容词,即呈现同样的物件卡片,只要求孩子说出描述卡片上物件特征的形容词。在孩子能正确说出单个的形容词后,我们再要求孩子将形容词和名词连起来说。

教学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阶段:建议先按类别教导,然后再教导常用的其他形容词

  • 我们并不需要孩子掌握所有我们所知道的形容词。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要教导孩子(1)适合其年龄的;(2)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形容词就可以了。

  • 每个阶段教导5个形容词(如果孩子学习能力好,可以增加到每个阶段不超过10个形容词)

  • 教学材料:物件图片,如下图所示:

教导程序:

 

  • 训练程序与使用【颜色+名词】的训练方法基本一致。

  •  如果教导的形容词是孩子未掌握的,因为已经完成了前面【颜色+名词】和【形状+名词】的训练,孩子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形容词而卡顿,而不是直接说出名词,所以家长可以把主要的辅助放在形容词上,程序如下图所示:

 

  • 如果在进入这个阶段的训练时,孩子在看到图片时仍然使用【颜色/形状】形容词来描述卡片,教导者先肯定学生所说的内容是正确的,然后要求学生再说一个不一样的形容词,辅助的重点仍然是在新的形容词上,程序如下图所示:

 

  • 如果孩子没有能连续且完整地说出【形容词+名词】,家长需要让孩子再说一次,根据孩子的能力,家长选择给予完整示范,或不示范,直接让孩子自己说。

    辅助撤销:

  • 示范完整的形容词➡示范第一个字➡示范第一个字的起始音➡示范第一个字的口型➡

3-6岁应掌握的词汇

-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