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专家给你支招(9)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1

文 | 邓晓蕾

 
案例

小音3岁半,弟弟2岁。弟弟在玩声响玩具的时候,只要一按出声音,小音都会过去把玩具从弟弟手里抢过来。即使不在同一个房间,只要一听到声音,他都会过去抢玩具。抢来以后他有时候会玩一会儿,有时候就放在自己身边,弟弟也会和他抢夺,但是因为小,总也抢不过他。如果家长看到的话,会从小音手里把玩具拿回给弟弟,告诉他不能抢,等弟弟玩好再给他。但是小音会大声叫,哭闹,家长就会把玩具还给他,让弟弟拿别的玩具玩。
 
行为功能分析

1) 根据案例的表面信息,小音抢了弟弟的玩具被家长拿走,但在小音哭闹后,家长又把玩具从弟弟手里拿回来给小音,初一看行为是实物强化的功能,即孩子在哭闹之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东西。
2) 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小音抢过来玩具并没有怎么玩,说明小音对玩具并不是那么喜欢,那他为什么要去抢呢?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小音多数时候抢的是带响声的玩具,并且都是在弟弟按响玩具的时候才抢。结合另一个原因,小音是一个对声音敏感的孩子,我们发现小音抢玩具的目的其实是在于逃避声响,或者说避免弟弟再一次按响玩具。
事件发生时正确的处理方法
1
在小音从弟弟的手里把玩具抢过来的时候,家长把玩具拿回给弟弟,这个处理是正确的。不管小音抢玩具的原因是什么,抢这个行为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表达方式,所以不应该强化。
注:如果你知道拿走小音的玩具,小音一定会哭闹,而你是无法忍受小音的哭闹的,那么在这里就不需要做任何事。小音抢玩具的行为,在小音拿到玩具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强化了,因为他逃避了音响或者说得到了玩具(无论行为是哪种功能或两者皆有)。这时,把玩具从小音的手上拿走,其实是一个惩罚性的结果,在这里是可做可不做的。
2
如果你已经做了第一步,小音开始哭闹,这个时候,为了不强化哭闹这个行为,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忽略小音的行为。这时候不适合讲道理,也不要哄孩子。等孩子情绪略稳定的时候,再与孩子互动。
当然,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很多家长做不到让孩子一直哭,你可以去安慰孩子,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但你需要意识到,你给予的安慰可能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如果你把玩具还给小音,则一定会强化小音的哭闹行为。
正向的
干预
目标
帮助小音增加对玩具发出声响的承受能力,从而不做出即时的反应。

第一阶段
家长玩声响玩具
说明:以小音目前的能力为起点开始训练。在观察中发现,当大人玩响声玩具时,小音会看看,也会出现想要去拿玩具的行为,但频率相对较低,而且动作强度也较低。
家长1和小音坐在一起完成做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拼板,涂色,搭积木等),家长2在小音身后一米处按响声响玩具,5秒后关闭。家长1鼓励小音继续做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后奖励玩iPad1分钟。如果小音出现离座往玩具的方向走的行为,家长1尽快阻止或把小音带回,继续做任务,完成任务后仍然可以得到iPad的奖励。
小技巧1:声响玩具要准备3-5件,时常变换。
干预每天安排最少一次,每次做10个左右的回合(即家长2间歇性地按响玩具10次左右。)当小音对家长按响的玩具不再有任何想要去拿的反应时(可以接受小音转头看一下),维持这样的状态2天后可以进入第二阶段训练。

第二阶段
逐步延长玩具响的时间,直到玩具持续声响达1分钟
说明:选择1分钟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将来小音能忍受1分钟就能忍受任何声音。而是为了能让家长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从而可以在小音出现问题行为之前帮助小音解决问题。(对声音的脱敏训练,不在本案例的范围内。)
干预的方法和第一阶段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家长2每次按响玩具后,保持玩具响的时间越来越长。一般的建议,当玩具发出声响而孩子不再表现出有想要去拿玩具的反应时,维持同阶段1-2天,然后以5秒的强度往上加一个级别,直到小音可以接受玩具发出声响达1分钟。
小技巧2:延长的时间需要根据孩子的反应调整,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好,家长也可以一次就增加10-15秒;相反,如果孩子对于声音特别敏感,增加时间后孩子无法适应,则把增加的时间减少到2-3秒。

第三阶段
弟弟玩声响玩具
在同一个房间,家长坐在小音的附近,给弟弟音响玩具,由弟弟来按响玩具(为了增加训练的频率,家长也可以辅助弟弟按响玩具)。当弟弟按响玩具时,小音在10秒内没有起身去拿玩具,家长夸讲小音并给予iPad玩。如果小音起身想要去拿玩具,家长阻止小音,辅助他接着玩自己的玩具,10秒后给予iPad玩。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淡出给予iPad的这个强化后果,在弟弟按响玩具2次后给1次iPad,然后3次,4次,最后变成不固定频率。
小技巧3:玩具发出声响的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记得我们前面训练小音的能力是最长忍受玩具发出声响1分钟。

第四阶段
家长淡出
当小音对弟弟按响玩具也不会做出即时的反应时,家长逐渐拉开离小音的距离,从小音身边到离开小音一步左右距离,再到房间内其他地方,到房门口,到门外,最后到离开。这时候,训练就可以转移到日常生活的自然环境了。
小技巧4:在弟弟按响玩具时,家长一定要在1分钟之内做出反应:1)帮助关掉玩具的声音;2)给弟弟换一个玩具;3)把小音和弟弟安排到不同的房间玩;这些都是可选的方案。
小技巧5:仍然时不时地给小音iPad作为他不抢弟弟玩具的强化。

注:我很能理解对于小年龄或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家长一般会偏袒一些。可是不论怎样,孩子都需要学习的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不可以做的。孩子需要从小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自己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在未来发生更多更大的问题行为。对于上述案例,后续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干预,比如孩子自己求助,声音的脱敏训练等,受文章篇幅的限制,这些技能的训练在这里不做进一步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