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15:区辨钱币和钱币的兑换(4)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谆仪

钱币训练的最后一阶段,我们介绍的是如何解答钱币相关的应用题。在这个训练前,孩子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础能力:(1)语言理解,能明白题目的意思,比如买几种东西一共多少钱;或要买几种东西,给了多少钱,要找多少钱;(2)钱币的文字与数字之间的转换;(3)简单加减法的能力。

第四阶段:

钱币应用中关于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

 

例题1:小明买一本书要6元3角,买一支笔要2元,他一共用了多少钱?

 

教导步骤:

1. 家长指示孩子读题,

2. 家长指示孩子先将图中的文字金额转换为数字表达,如:6.30和2.00

      ※   注意,没有数字的币值需要用零补位

3.  家长要求孩子再读一遍题目,判断加减法后列出相应的公式:6.30 + 2.00 =

     ※  在前面【谆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6】:简单加减应用题中我们介绍了基本的解题思路,这时孩子要能从题目中的关键字判断出“是使用加法还是减法,并且写下算式”,如果孩子不会,请参照简单加减法应用题的教导。

4.  要求孩子完成计算

     ※    如果已经会同位相加的孩子,可以直接进行计算

     ※    如果不会同位相加,则要求孩子列竖式来计算。注意,在列竖式时,注意小数点对齐。

      ※    关于竖式计算的训练,参见【谆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8和9】

5. 当孩子完成计算后,要求孩子把答案写在等式后:6.30 + 2.00 = 8.30

6. 要求孩子把数字的钱币转为文字表述即:8元3角

7. 当孩子完成书写后,夸奖孩子做对了

8. 家长给出下一题(每次练习5题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也有可能要求孩子以文字书写的方式来解题,如下图所示:

以这一方式解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知道同单位相加减,即元与元、角与角相加减。以上题为例,解题步骤如下:

1. 家长指示孩子读题,并判断加减法

2. 家长要求孩子列出计算公式,在写数字时,直接使用文字来书写,即:

6元3角 + 2元 =

3.  家长辅助孩子进行计算,

      ※   计算时从最小的单位开始,并解释未出现的单位则不需要进行计算

      ※    完成每个单位的计算时直接写下答案

     ※   在书写时,注意孩子留出前面的位置,不要顶格写

     ※  当然,能整体视觉计算的孩子可以从“元”开始写答案

4. 孩子写出正确答案 6元3角 + 2元 = 8元3角后,家长夸奖孩子

5. 家长给出下一题。

 

 

例题2:小明买了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笔3元,小明给了售货员10元钱,要找回多少钱? 

 

解题步骤示范1:

1.  家长指示孩子读题,

2.  家长指示孩子先将题中的文字金额转换为数字表达,如:5.00、3.00、和10.00

3.  家长要求孩子再读一遍题目,判断加减法后列出相应的公式:10.00 - 5.00 -3.00 =

     ※   这道题中因为没有角和分,所以可以不用补位,即写成10 – 5 – 3 =

     ※   对于不使用完整¥0.00的格式也能理解元角分概念的孩子,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需要时用零补位;但对于有一些刻板的孩子,坚持用零补位可以减少孩子犯错的机率。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决定使用哪种方法

     注意:在这里我们并没有教导小数点,只是教导了带有小数点的钱币的数字表示。但这个技能的建立有利于将来孩子对于小数点的学习。

4.  要求孩子完成计算。

5.  当孩子完成计算后,要求孩子把答案写在等式后:10.00 – 5.00 – 3.00 = 2.00

6.  要求孩子把数字的钱币转为文字表述即:2元

7.  当孩子完成书写后,夸奖孩子做对了

 

解题步骤示范2:

1.  家长指示孩子读题,并判断加减法

2.  家长要求孩子列出计算公式,10元 – 5元 – 3元 =

3.  家长辅助孩子完成计算,使用竖式或同位连减的技能

4.  当孩子写出正确答案 10元 – 5元 – 3元 = 2元后,家长夸奖孩子

 

应用题的扩展练习:

涉及钱币使用的应用题有很多,比如关于XX多少元,XX比XX多少元?或者买某一件物品还差多少钱等等,所以需要家长多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文字,让孩子能熟练掌握有关钱币的文字。

 

第五阶段:

根据物件价格拿出相应金额的钱币

 

这个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钱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基本不需要自己计算一共要多少钱,而是根据由收款员给出的总金额来支付。另外,在支付时,我们通常也不需要拿出完全一样等值的金额,实用的角度而言,孩子需要学会的是拿出大于但最接近需要支付金额的整数金额(比如,需要支付¥23.58,孩子需要知道给出25元、30元或50元——根据其手中的现金来决定给出多少钱)。在第一阶段的训练时,我们已经教导了在给出多张不同币值的钱币时,孩子可以数出总金额,这个阶段的训练中要利用孩子已经会的技能,即孩子不断拿取相同或不同币值的钱币,边拿边计算,直到达到或超过所需要的金额时停止。

 

目标1:当他人说出某一数额的钱数时,孩子能独立交出相等金额的钱币。

 

教导步骤:

1.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

2.  家长将不同面额的钱币全部呈现在桌面上

在训练初期,为了方便孩子拿取,在摆放时,注意以下规则:

      ※    不同币值纸币从大到小按顺序在孩子面前摆开

       ※    多张同币值纸币叠放在一起呈现

      ※   硬币也按同样方式呈现(但不用叠起来)

3.  家长提问孩子,我买东西需要11元,请你拿给我

4.  家长辅助孩子拿取出对应的钱币,如1张十元,1张一元

口语辅助:

(1)提示孩子可以拿哪种币值的钱;

(2)提示孩子拿取后相加的总数

手势辅助:手势指向对应的金额

5.  当孩子交出对应金额的钱数时,家长夸奖孩子:拿对了,这里是11元

6.  家长给出另一金额继续练习,每次训练8-10个回合

 

训练阶段的设置:

1.  拿出等金额钱币,并且两张钱币就可以组成该金额,比如20元,11元。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建立需要用两张钱币来拼出一个总金额

2.  拿出等金额钱币,使用多张(含两张)钱币。【钱币训练1】中的累加技能是进行这一阶段训练的必要前提。

3.  拿出大于要求金额的钱币,使用2张钱币。在做这个训练时,确保你给出的备选钱币中,孩子无法拿出等金额的钱币。

4.  拿出大于要求金额的钱币,使用多张钱币

 

注意:如果您的孩子不参与学校的学习考试,您只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使用钱币购买的技能以满足日常生活自理的需求,您不需要教导孩子以上的全部内容,建议教导的内容包括:

1.  区辨和命名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包括元和角

2.  能对叠加累积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命名(元和角的累积叠加)

3.  能完成不同面值的兑换,如100元等于2个50元,10个10元等等

4.  能命名价格标签

5.  能根据价格拿取对应(不少于价格数量)的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