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这样做”“做一样”,动作模仿指令你可能一直都理解错了

作者:ALSO孤独症 2020-08-06

如何把桌面习得的技能泛化在生活里?
想在生活中自然地教孩子,却不知如何下手?

自然的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

如果你对上面这些问题充满了困惑,

本节微课你一定会收获良多。

ALSOLIFE第五季微课
主讲人:陈志良
主题:自然地教孩子社交与沟通
时间:2020年6月6日(周六)20:30
ALSO群在线收听
未入群家长请扫以下海报二维码入群

 

 

 
微课前,陈志良老师发来一篇小文给大家热身,关于动作模仿的指令还有这么多门道。
从动作模仿的教学指令来谈泛化
 

文 | 陈志良

01
动作模仿指令的是与非
 
如果你有曾经教过孩子动作模仿的经验,对于下列的口语指令一定不陌生,如:「做一样的」、「这样做」,我们再重复读一遍这两个指令,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两句话好像在一般生活中(机构以外),不太常听到,尤其是「这样做」可能更少听到,因为「这样做」似乎是从英文硬翻译过来的(Do this)。
 
但是,有人会说即使很少听到又会怎样?孩子能依照指令做一样的不就得了?
 
如果我们教学时,不去考虑指令(情境)的自然性,那孩子只有听到「做一样的」、「这样做」时,才会做出动作模仿,孩子最终所习得的技能,将只能在非常局限的条件下展现,也就是所谓的泛化问题。
 
02
一般情境中,
动作模仿的指令是怎样的?
 
让我们想一下,在一般的情境中,孩子听到什么指令会做出模仿行为呢?
 
以我自己的孩子为例,他现在一岁两个月,如果我希望他模仿我的动作——踢球,我会说:「你看哦!」,并加上手指指向要他注意的事物(我的脚),然后做出动作(踢球)。

 

其中,「你看哦」以及手指指示,为的是让孩子注意到我要示范的重点,在孩子注意之后,我做出动作,而这个动作才是模仿中最重要的指令。
 
严格来说,动作模仿的教学,最主要的指令并不是口语指令(做一样的、做这个),而是那个需要被模仿的动作
教学者之所以要给予这些额外的口语指令(做一样的、做这个),多半是为了要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准备好观察对方的动作,来做出相同的内容。
 
03
不自然的指令带来的泛化问题
那使用「做一样的、这样做」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想想融合吧,孩子去了幼儿园,体育课老师要示范一个推球的动作给孩子模仿,老师会下什么指令? 「做一样的」、「这样做」? 不可能吧?
 
体育老师应该会说:「来看这边,我示范一次」,然后就做出动作了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只能对「做一样的」、「这样做」做出注意行为然后模仿的话,在体育课就发呆了,因为从没听过有人下这种指令「来看这边哦,我示范一次」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没有注意又何来模仿呢?
   
04
如何给予合适的模仿指令
 
我们可以把模仿的指令分为两部分:①让孩子的注意力与我们示范的内容有所交集,也可以说是建立共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常使用口语结合非口语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以模仿拍手为例,指令包括:「看哦」(比较夸张化的声音)+双手举起适当高度轻度摇晃,夸张化的声音以及轻度摇晃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注意到要观察的重点。而口语指令的内容,则尽可能与一般说话的方式相似(看哦、来看这边、看妈妈)。
 
②在孩子有效注意到要示范的重点之后(看向摇晃的手),教学者将动作非常清楚地做出。让这个动作的示范非常明确,不会过快或过慢,这才算是给予了一个好的模仿指令。
 
总结
 
每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初,教学者需要有画面感。什么是画面感?就是想象你现在正在教授的技能,在家中或将来去到了融合的环境,技能在实际使用上是什么样的。
√ 体育老师会如何给予模仿指令?(来,看这边)
√ 在哪些情境下需要做出模仿的行为?(体育课、美劳课、教具操作…)
√ 当不会做的时候该怎么办?(求助老师、请老师再示范一次)
 这些模仿行为又会产生怎样的自然后果?(完成作品、老师的口头鼓励、同学的掌声…)
有了这些预先的思考,会让我们的教学方式产生变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所习得之行为,能实际、有效地运用在自然情境之中,提高孩子适应未来的可能性。
 
注:本文所提及的模仿指令,是以被动模仿课程为例,而如果要教导孩子主动模仿,则指令有将有所不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