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相处有技巧!这些与机构打交道的“万能法则”,你做到了吗?| 点评大会

作者:ALSOLIFE 2021-01-11
​自闭症干预为什么强调家庭与机构合力?
 

自闭症康复干预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强调早期密集行为干预(EIBI)的有效性。EIBI要求对自闭症谱系儿童进行每周25-40小时的密集干预,这样的时间和强度光依靠机构是难以达到的,干预成本也太高。因此,家长应该把干预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保证技能更好地习得和泛化。

 

从家长的角度,有哪些方式和技巧可以与机构老师保持良好关系,双方共同形成合力,使孩子的干预效果最大化?


在“点评大会”中,踩过坑也尝过甜头,在和老师相处的实践中积累下丰富经验的爸爸妈妈们,对此各抒己见。领学社区也特地邀请到ALSO·IN治疗师宋宁宁老师为大家点评总结、答疑解惑。宋宁宁老师大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与家校合作相关的。在“点评大会”中,他为大家仔细梳理了家长和机构老师的良性关系,也提供了许多沟通、处理问题的小技巧。

 

 

先来看看家长们的精彩发言

(都是干货经验!)

↓↓

@山西1703逸轩妈:
1.和老师拟定共同目标任务,认知、指令、大运动、精细、自理技能等等。列表格,已会的有哪些,待学习的有哪些,目标是哪些,全部详细列好贴在墙上。会的穿插复习锻炼,待学的努力教,目标任务分解逐一完成。难点共同达成,简单的分工合作完成。比如:我孩子认知卡片任务比较好教,就在家教。老师则负责教授一些难的新知识新概念,因为相比较而言,老师的经验还是比较多。

2.及时沟通很重要,每次个训课后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用心记录老师今天练习的是什么,问题点在哪里,优点在哪里,回去后怎么加强练习。课上练习,课下复习,这样可以加深孩子的记忆,使学到的更加牢固。其他时候也要经常和老师沟通,比如生活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行为,以及教学中遇到了哪些难解决的问题都要及时请教老师。因为除了家长,最了解孩子的应该就是个训老师了。及时沟通不会有误导孩子或是教学错误的情况出现。

3.老师和家长一样,需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孩子在老师跟前才可以尽情发挥,优点缺点都会呈现出来。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孩子也会更加配合,老师在教学时也能施展十八班武艺。

 
@湖北1411喆妈:

1.首先找到合适的机构,机构干预理念和方法要与家长一致,没有乱七八糟不靠谱疗法。

2.找到合适的老师,老师负责有爱心,跟孩子能磨合好,孩子喜欢老师。

3.跟老师一起针对孩子情况,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每节课有课堂数据详尽记录孩子的进步情况。

4.如果上课可以观摩则家长做好课堂笔记。如果不能观摩,课后老师要跟家长沟通课堂上学的内容以及孩子的掌握情况,家长课后对机构学到的东西进行泛化。

5.与机构、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好的机构应有家长培训,教家长干预知识及操作方法。出现问题家长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6.在机构和家中标准必须一致,不能在机构干预在家中就放纵不管,那样等于没有干预。

在家长们的讨论中,提到了一些共同话题:
 
1

重要的记录工具:视频

家长发言

@内蒙古1810若汐爸爸:把孩子在家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最好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老师分析。

@河南201705米果妈:在日报中选择那些正确率低、和老师沟通时提到的需要特别练习的项目再练一下,然后以视频打卡的形式呈现给老师。
@福建1709童妈:家长要把居家干预的小视频或者干预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帮你出出招,老师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能轻松解除你的烦恼。
@广西1707宸林妈:即使老师没有规定发视频的,家长也可以主动发孩子的视频给老师,让老师指导。

 

老师点评

很多家长提到,在沟通过程中,以录制视频,发视频的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这是一个很好、很实用的方法。

 

因为有时我们很难用文字或语言去描述清楚遇到的问题,可能还会带上个人情绪或主观色彩。

 

如果家长在某个点上存在疑惑,就可以针对这一点录制视频,然后反馈给老师,和老师一起讨论。录制视频还有一个好处,它是一种能够永久保存的材料,方便我们后期去进行对比分析。不然,家长由于经常和孩子待在一起,可能不太容易察觉到孩子的变化,在和老师交流时出现分歧,成为“形成合力”的阻碍。

2

家校合力的基础:沟通

家长发言

@咸阳1505旭旭妈:首先就是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利用孩子上下课的时候,交流孩子的问题和进步情况。

@福建1703墉妈:教学方式要沟通,尽量方法一样,免得孩子无所适从!
@太原1707小九爸爸:机构老师排课较多,很难特别关注个体,需要家长多跟老师沟通,及时反馈问题。
@河北1609乐乐妈:在进入机构前,先跟任课老师沟通,将孩子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简明扼要的说明。

 

老师点评

家长及时、有效地和老师沟通孩子情况,双方共同参与,一块儿去商讨干预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采取共同商讨的方式,而不是单方面地灌输,或者从各自立场出发,各说各话。

 

家长平时要多找机会和老师沟通。上课前和上课后,这两个时间段是机会最多的时候。比如说上课前,在将孩子交给老师之前,家长主动地把孩子有关的一些情况告诉老师:今天孩子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精神状态怎么样?睡眠怎么样?吃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等等。这些信息有时能帮助老师判断,以及对课堂做一些调整。

 

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家校统一,在学校要求是怎样的,在家也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去要求孩子。这样一方面孩子不会觉得家和机构有对比、有反差;另一方面,双方运用的方式和手段一样,会更有利于孩子掌握某项技能。

3

良好关系如何维系?

家长发言

@海南1602军宝妈:家长把孩子的情况跟老师说清楚,老师也把干预计划告知家长;双方知道现在干预的小目标,一起去达成目标。

@杭州1709小石头妈妈:机构老师具有流动性,家长处于核心环节,我们要帮孩子做好各个场景的过渡和新老师的适应。

@南京1704汉堡妈妈:家长选择了一个老师,就要充分相信老师,这个相信不是盲目相信,而是建立在家长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学习专业知识。
@内蒙1710辰妈:家长要积极地回应老师,老师给了建议没有收到反馈和改善,也会变得消极。

 

老师点评

家庭和机构,是孩子生活中最常待的两个环境。目前咱们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培养优质、优秀的老师;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家长和老师相互监督老师可能需要监督家长课下的任务完成度,家长可能需要监督老师上课的表现或计划方面的的操作等等。家长可以通过看课、意见箱或家长群等渠道,及时地反馈问题,便于老师及时地解决问题。

 

家长和老师相互信任。将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双方才会互相感染,互相强化,互相支持。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两股绳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老师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家长不断丰富自身知识。

 

孩子多数时间是在家人陪伴下度过的,因此家长的角色非常关键、无可替代。家长不仅要站在孩子,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孩子上课哭闹,家长在安慰孩子之前,可以先和老师沟通,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做什么?现在是不是可以安慰孩子?需要注意些什么?根据老师的干预判断,和老师同步、一致地对待及处理孩子的情况,这样会更有利于攻克孩子的问题。

 

家长对老师口头上的关心问候,情感上和工作上的支持,都会有助于双方关系的稳定与长期发展。

 


 

宋宁宁为大家总结、提取了3个家长和机构老师相处的关键词:

共同

共同意味着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应该做到相互联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协作,协同发展。

相互信任的重要前提,是双方以诚相待。老师对自己上课的内容和过程认真负责,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并在课后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家长;如果有需要家长方面去做的准备或调整,一定要与家长沟通到位。家长需要把孩子真实、客观的状况,准确及时地传递给老师。双方可以形成一定的机制,把沟通过程定期化、规范化。

合力 

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中的各种支持能够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种合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有难度的。尽量让家庭和机构两个地方的环境具有一致性。同一件事儿,孩子在学校怎么做,在家里也应该遵循同样的标准。

这要求家长不断地学习,填充自己的知识盲区,提高自己的实操水平等各方面能力。家长不仅会切实影响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用积极的态度感染老师。

目标一致 
目标一致的重要前提是目标明确。只有目标明确了之后,双方才能真正达成一致,从而使干预的方向更加清晰。
根据孩子的情况,要制定一份合格的IEP,一定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双方共同参与的长在参与目标制定的时候,提供的信息一定要客观并全面可以结合视频、文字、音频等多种方式。

在制定好IEP之后,家长也需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条件,去判断是否有一些不合适孩子当下学习的目标,然后把这些问题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对目标和教学做出调整。

文章版权为ALSOLIFE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