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如何科学地认识儿童自闭症or孤独症?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3-03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近年来,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对自闭症的认知和了解都有大幅提升,这就导致很多人会觉得自闭症孩子似乎越来越多。那么自闭症到底能不能避免或预防?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自闭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在我国大陆的通用说法是孤独症,港台地区则习惯翻译为自闭症。由于港台地区对自闭症的干预教育发展的比大陆更早,所以我们平时更习惯把它称为自闭症。

 

现在对ASD的健康诊断包括以前要单独诊断的几种病症:自闭症、其他未明确说明的普遍性发育障碍(PDD-NOS)和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些情况现在都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在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自闭症是一种发育迟缓,表现为他们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存在着巨大缺陷和挑战。两大核心障碍为:第一,社交沟通障碍;第二,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由于自闭症人士的表现各不相同,呈现出来的症状也轻重差异明显,像彩虹的光谱一样范围宽广,从有才能的人到有严重挑战的人,ASD人士的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千差万别。一些自闭症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提供很多帮助,一些人则需要相对较少的帮助。不同表征的ASD人士,他们具有以下几种共性:

◆主要障碍:社交沟通缺陷和障碍、兴趣活动范围狭窄、重复刻板的行为;

 

◆常常伴有的其他障碍:感知觉功能障碍、语言落后、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

 

患有儿童自闭症的患儿外表通常与正常小朋友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们的交流、互动、行为和学习方式可能与大多数人不同。这点从他们与其他小孩的交往关系特征中可以提现出来,比如宝宝缺乏表情、情绪不稳定、很少与其他人目光接触,需要妈妈更多的关注。

 

现在社会上对自闭症人士的认识普遍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有两种极端的看法,有人认为他们是一群与众不同的天才,相反,也有人认为他们是需要终身看护的残疾人。事实上,有个别自闭症人士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专长,属于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白痴天才”;而也有个别重度的自闭症人士确实需要长期的密切看护。但这两种极端状态下的自闭症人士比例并不高,无法代表这个群体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绝大多数自闭症人士经过合理的干预,都可以带着他们的自闭症特质进行独立生活。自闭症的症状开始于儿童早期,通常会持续一个人一生。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病因,也无法预防,不能像唐氏综合征那样在孕期就可以检查出来,只能通过观察孩子婴幼儿时期的行为表现,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