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居家正向行为支持策略

作者:梦翔特教 2021-09-02

居家正向行为支持策略

 

梦翔学校的督导专家Chloe Wang  (BCBA)在上一期公众号文章中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其使用场景、使用原则、以及在处理令家长和老师非常头疼的问题(或挑衅性)行为上的优势等方面的知识。

 

PBS的精髓在于通过辨别行为的功能(行为发生所传递的信息),将干预主要放在预防和支持的策略上,从而有效减低问题行为的发生。医疗上我们经常说“预防胜于治疗”,其实这一点在PBS的使用原则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对问题行为的传统“治疗”上,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通常高度关注行为是否发生,从而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对行为发生之后的直接后果处理上,然而到头来发现行为问题的改善效果甚微(即便已知晓了行为背后孩子希望传递的信息),特别是对有限的效果和干预人员的努力代价进行比较时,发现付出和产出明显不成比例。

 

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产生的:

 

(1)行为的后果控制策略往往伴随惩罚手段(如:肢体限制,责备等)。我们都知道惩罚只是短暂性的压制行为的发生,然而行为背后传递的信息仍未得到解决(如:想你看看我,想休息,想要那个玩具);

 

(2)由于在不同环境处置方法上的差异,容易产生行为对比。比如在学校学生的行为有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但是在家里行为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甚至恶化。另外,老师和家长可能比较容易达到处置上的统一,但是环境中其它因素可能很难控制(例如:很难让全班同学对一名孩子的骂人行为进行忽视);

 

(3)对每一例行为的发生都需要“关注”,一旦行为处置不当,很容易间歇性强化问题行为,下次的消弱成本将变得更高。

 

显然,直接的后果控制对行为减少并不是最佳方案,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考虑前情环境的调整(例如:视觉提示,规则说明)、建立适应性技能(例如:提升耐受能力以减少逃避困难任务),调整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为什么不考虑使用强化程序去建立替代行为呢?

 

这些策略的实施均发生在问题行为发生之前,它们体现了PBS在预防问题行为和提供支持上的考量。那作为家长,在居家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哪些策略呢?看看如下几条,家长不妨在家里开展起来:

 

(1)多思考您孩子的优势和兴趣。陪您的孩子多参与他/她喜欢的活动和游戏(如:到小区转转,去骑小车),不要用您的“成人视角”要求孩子。在过程中可以使用“先......,然后......”策略,它能有效减少以逃避困难任务的行为问题。先做一项难度高的任务,再做喜欢的任务或活动(例如:先吃晚饭,然后骑小车)。当然,在困难任务的选择上一定要和之后的活动是匹配的,切勿要求多给予少;

 

(2)家庭活动中有明确且具体的期待。例如:使用“安静地做两页算术题”而不是“做算术”,使用“上完厕所记得冲水”而不是“快去上厕所”,使用“要使用请和谢谢”而不是“要礼貌说话”,使用“还可以看2集动画片哦”而不是“还可以看一会动画片”。另外,孩子在完成明确期待的任务后请不要吝惜您的赞美;

 

(3)使用日程表的方式,让家庭活动的转换更加明确。活动转换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比较困难,特别是当孩子从一个喜欢的活动转换到一个不喜欢的活动的时候(例如:从看电视到去洗澡)。日程表经常以视觉图片呈现,可以辅以计时器等方式,让孩子对接下来的活动和当前活动还有多长时间有明确的期待,以减少转换时的不适;

 

(4)坚持原则,保持一致性。在家庭生活中,代养人要设定好能体现理解性和支持性的家庭规则。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直的说教没有后果的跟随将不利于家庭规则的建立。另外,既然是家庭规则,那我们所有家庭成员都需要保持一致,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威胁或协商。注意,提供选择和坚持原则是两回事。提供选择是常用的支持策略,每个人都喜欢有选择。在需要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里,孩子一定是喜欢有选择的:先做数学还是先做语文(不做作业可不是可选性哦!);

 

(5)成人多提供示范/辅助。承认孩子当前的问题行为沟通方式,但在表示理解的同时,重申明确的要求,成人可以提供示范如何完成,如果有必要提供辅助;

 

(6)多表扬好行为,别关注不好的行为。具体赞美的“威力”是很强大的。很多家长经常很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往往是揪住孩子的不恰当行为不放,甚至有时会把小问题自行放大。家长要注意好行为是夸(赞美或强化)出来的,当孩子发现好行为越来越多被注意到时,好行为就会更好的维持下去,会占据越来越多,这样不恰当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在发现“闪光点”时,不妨多观察一下是否孩子现在是安静的、是关注的、是动作快速的、是积极回应的、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做的.....

 

上面的策略希望家长们能在家中用起来。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孩子的代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作为代养者我们要放平和心态。在心态“炸裂”时,多深呼吸试着让自己先平静,多想想普通发育的孩子这些情况也都会有(一样会鸡飞狗跳),多想想孩子现在的发育年龄(少对比其他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想想自己对他/她的支持够吗(以上的策略哪些还可以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