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语言训练31——镜像对话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2-04-03

镜像对话是一种扩展仿说的对话形式。扩展仿说指的是当仿说者说出与示范者给出的例子中一样的句型时需要改变句型中的部分内容。比如,根据各自手中的图片内容,当示范者说:“我有一个苹果”时,仿说者需要参照示范者给出的句型说“我有一个香蕉”。在这个对话里,仿说者复制了一样的句型:【我有+数量词+名词】,但句子中的名词或量词是不同的。

 

镜像对话的训练目标在于提高孩子扩展仿说的能力,而不仅限于孩子能在既有的阶段训练中达到预设的正确率。换而言之,扩展仿说的能力不会局限于已经教导过的句式句型。即当孩子具备这一能力时,无论沟通对象给出什么句式(可能是孩子未学习过的),孩子都需要能结合当下的情境进行镜像的回应。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一个情境下听到他人说的内容,比如小伙伴跟孩子玩的时候说“小明把我的小花弄坏了”,在类似不同的情境时,孩子就会借用相同的句型描述刚才发生的事件“轩轩把我的汽车摔坏了”,这种技能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在自然环境中语言的学习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固定句式的练习,分阶段地帮助孩子逐渐建立和提高镜像对话的能力。

 

训练一

我有【物件名称】

 

目标行为定义:当教导者根据自己手中的图片内容说“我有【物件名称A】”时,孩子能根据自己手中的图片内容独立在2秒内说出“我有【物件名称B】”。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能确保陌生人能明白。

 

教学材料:单一物件卡片20张

  •  每次练习使用不同的物件卡片(换掉20张中的部分卡片即可)
  • 准备的卡片需要孩子能精熟命名的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

2.   教导者将准备好的一叠卡片倒扣着放在桌面上的中间位置(有物件图案的朝下);

3.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目光接触);

4.   教导者说明规则“我们用【我有什么】来说一说拿到的卡片”;

5.   教导者拿取最上面的一张卡片,然后指示孩子也拿取一张卡片;

  •  训练初期,孩子可能不会拿取卡片,教导者可以给出语言提示“拿一张卡片”,并且根据孩子的反应给出手势或肢体辅助,比如给出手势后孩子未能马上去拿取卡片,教导者可以手把手的辅助孩子拿起一张卡片;

6.   教导者将卡片正面朝向孩子,同时给出示范的句子,如“我有苹果”;

  • 如果孩子会看着教导者的卡片说“我有苹果”,教导者可以在说完后把手中的卡片放下;

7.   教导者辅助孩子抬起手,将他手中的图片略朝向教导者,然后辅助孩子使用相同的句式来描述卡片,如“我有蝴蝶”;

  • 如果卡片朝向教导者之后,孩子会不记得卡片上的内容,可以允许孩子只是拿起卡片,但不完全将卡片朝向教导者,以确保孩子能看到自己卡片上的内容;
  • 如果在教导者提示下 ,孩子填空完成句子,比如教导者提示“我有”,孩子说“蝴蝶”,教导者要求孩子完整说一次;

8.   在孩子完整描述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说对了,我有【物件名称】”(重复孩子说过的话),同时给予代币;

  • 夸奖与孩子的正确反应之间0秒延宕;
  • 代币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2秒内给予;

9.    教导者指示孩子把手中的卡片放在一边,开始下一回合,重复步骤3-8

  • 当孩子集满5个代币,给予兑换强化物。若强化物为食物,孩子吃完后(口腔清空)进入下一回合;若强化物为玩具,当孩子接触强化物15-20秒后收回,进入下一回合。

 

辅助:

1.   口语示范:根据孩子手中的图片内容,示范说出正确的句子。

2.   手势辅助:手指指向孩子手中的卡片,以提示孩子根据该卡片的内容来进行描述。

 

辅助撤销:

  • 口语辅助撤销:口语示范完整句子(如:我有+物件名称)➡提示句子前面两个字(如:我有……)➡提示句子第一个字➡无辅助。

当孩子说出“我有”,但没有命名自己手中的图片时:教导者手指孩子手中的图片➡手指图片+示范物件名称的第一个字➡手指图片+完整示范物件名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孩子没有连续完整地说出“我有【物件名称】”的句子,教导者需要在孩子命名完物件后再连起来完整说一遍,可以给予完整示范。

 

训练完成标准:

  • 连续2次训练(跨2天)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

 

泛化:

  • 在训练中使用不同的教材,如卡片换成实物。
  • 更换教导者:在孩子学会了与固定的教导者进行简单句式的镜像对话后,就可以更换不同的人来和孩子做练习,看孩子是否一样能够根据示范者的句子进行物件的描述;如果不行,则需要由该人和孩子进行练习,达到项目通过标准后再进行测试,直到孩子在不同人的面前都能够进行该句式的镜像对话。

 

扩展训练1:

我看见【物件名称】

 

目标行为定义:当教导者根据图片呈现的内容说“我看见【物件名称A】”时,孩子能找出图中一个尚未被命名的物件,独立在2秒内说出“我看见【物件名称B】”。要求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能确保陌生人能明白。

 

教学材料:

    这个训练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呈现图片的方式,无论使用哪种方式,图中的物件都需要是孩子能精熟命名的:

  • 将训练1中使用的单张物件卡片在桌面上铺开呈现(15张左右),使用这种方式时,每命名一张拿走一张(拿走的图片不需要另补充,即桌面上的图片会越来越少);
  • 使用iPad、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照片浏览器中呈现,每次呈现1张图片,下一个回合滑动到下一张即可(注意可以多滑几张,以免出现固定顺序)。
  • 注意,每次训练中使用的图片需略有不同。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

2.  教导者将15张图片散乱地呈现在桌面上;

3.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目光接触);

4.  教导者说明规则“我们用【我看见什么】来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的东西”;

5.  教导者随机指一张物件图片,说“我看见【物件名称】(如,“我看见苹果”),然后拿走该图片;

 

6.  教导者辅助孩子指任意一张图片,并辅助孩子说出“我看见【物件名称】”,辅助的力度按以下顺序慢慢增加:

1)  口语提示:“到你了”;如果孩子没有反应;

2)  口语提示:“你看到什么,指一指”;如果孩子没有反应;

3)  肢体辅助:拉孩子的手到图片的上方,再提示“你看到什么,指一指”;

4)  当孩子指了某物件后,教导辅助孩子保持指的动作,同时提示句型的前三个字“我看见……”;注意,如果孩子只说了指出的物件的名称,需要要求孩子完整地说一遍;

5)  如果孩子未能完整地描述,教导者提供完整口语示范;

 

7.   在孩子完整描述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说对了,我看见【物件名称】”(重复孩子说过的话),同时给予代币;

8.    教导者拿走孩子说过的图片(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拿走),然后指另一张图片,进入下一回合,重复步骤5-7;

  • 当孩子集满5个代币,给予兑换强化物。若强化物为食物,孩子吃完后(口腔清空)进入下一回合;若强化物为玩具,当孩子接触强化物15-20秒后收回,进入下一回合。

 

训练完成标准:

  • 连续2次训练(跨2天)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时训练完成。

 

泛化:

  • 使用绘本来和孩子进行练习简单句式的镜像对话。
  • 在日常生活中说一说该环境中所看见的事物。比如在逛公园时,家长和孩子可以练习使用“我看见+物件名称“的句式来说一说看到的大树、湖泊、小鸟、白云等事物。
  • 和不同的人进行练习,让孩子可以在不同人的面前展现出该句式的镜像对话能力。

 

 

扩展训练2:

这是【物件名称】

 

目标行为定义:当教导者根据图片呈现的内容说“这是【物件名称A】”时,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图片,独立在2秒内说出“这是【物件名称B】”。要求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能确保陌生人能明白。

 

教导程序:

本阶段的训练可以使用与训练1完全相同的程序。

 

 

训练二

混合示范不同的句型

 

目标行为定义:当教导者示范说出任意一个句式(如:我看见【物件名称】、我有【物件名称】、这是【物件名称】),孩子能在2秒内独立根据相关的内容以同样的句式进行表达。要求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能确保陌生人能明白。

 

教学材料:单一物件卡片20张

  • 准备的物件卡片需要孩子都能够精熟命名
  • 每次训练使用不同的卡片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

2.    教导者将准备好的一叠卡片倒扣着放在桌面上的中间位置(有物件图案的朝下);

3.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目光接触);

4.    教导者说明规则:“你要跟我说一样的句子,比如我说我看见什么,你也要说我看见什么;如果我说我有什么,你就要说我有什么。”

5.    教导者拿取最上面的一张卡片,将卡片正面朝上放在自己面前的桌面上,然后用三个句型(我有、我看见、或这是)中的任意一个描述卡片;

  • 注意三种句型需要随机无规律的给出,并且每次训练中出现的次数相同。

6.    轮到孩子时,教导指示孩子拿一张卡片,并辅助孩子使用同样的句式描述卡片。经过训练1以及扩展训练的练习,孩子已经具备了使用这些句式来描述卡片的能力,本阶段训练的关键在于孩子要听教导者示范的是哪个句式。

  • 如果孩子没有使用正确的句式(比如,教导者说的是“我看见”,而孩子用的是“我有”),教导者先给予口语反馈,如“不对,要和我说一样的句子”,然后教导者再示范一次,示范时提高关键词的音量;
  • 如果孩子还是没有说一样的句式,教导者次给予反馈和示范,然后在轮到孩子说时,示范句式的前1-2个字(比如,当教导者说“我看见苹果”后,辅助孩子说“我看……”),
  • 如果孩子仍然没有说出正确的句子(很少发生),教导者给予完整示范;

7.    当孩子使用相同的句式描述卡片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对了,你有跟老师说一样的句子”,并重复孩子说的句子,然后给予代币。

8.    教导者把描述过的卡片放在一边,开始下一回合,重复步骤5-7;

  • 当孩子集满5个代币,给予兑换强化物。若强化物为食物,孩子吃完后(口腔清空)进入下一回合;若强化物为玩具,当孩子接触强化物15-20秒后收回,进入下一回合。

 

训练完成标准:

  • 连续2次训练(跨2天)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

训练三

扩展句型

 

在完成了训练2后,孩子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镜像对话的能力。我们下一步的训练目标是帮助孩子能在镜像对话中说出更为复杂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大部分句式应该是孩子在之前的语言扩展训练中学习过的,在镜像对话中进一步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加强学习他人说话这一技能(而不在于句式本身)。

扩展句型的训练材料按教导的句式来准备,比如在句子中加入形容词时,需要使用有明显特征的物件(不要仅限于颜色和形状),又比如在句子中加入数量词,就需要使用有数量特征的物件卡片。训练程序和前面的几个阶段的训练基本相同。

 

扩展句型列表(举例):

  • 在句子中加入形容词:我有漂亮的风筝,我有香喷喷的包子。
  • 在句子中加入数量词:我有一杯果汁,我有一把剪刀。
  • 描述活动:爷爷在公园里打拳,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
  • 在句子中加入副词:小朋友在认真地写作业,爷爷在耐心地钓鱼。
  • 描述类别:苹果是水果,火车是交通工具。
  • 描述功能:笔是用来写字的,筷子是用来吃饭的。
  • 描述职业功能或场所:司机是开车的,清洁工是扫地的;医生在医院工作,老师在学校工作。

训练四

包含不同元素的句子

 

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需要孩子能仿说随机给出的句子,每个句子中包含不同的元素,比如,戴着黄帽子的小朋友在骑车;草地上有四个小动物;小老虎开心地笑了;小女孩穿着花裙子;爸爸的手上拿着电话。给出示范的句子需符合以下条件:

  • 句子的语法正确;
  • 句子的长度不超过15个字(或根据孩子的实际语言能力);
  • 给出的图片中需要确保有足够的信息让孩子说出另一个句式(比如图片上有4个小朋友,但是没有其他明显有数量概念的人或物,当教导者说“我看见四个小朋友时”,孩子无法在图片上找出对应的信息就无法说出类似的句子)。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这个练习,比如吃完饭爸爸在看电视,奶奶在洗碗,这两个人都是孩子可以观察到的,妈妈就可以利用这个场景和孩子做镜像对话的练习。另外,在和孩子看绘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插入一些镜像对话的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不要做过多的练习,以免因为过度训练而降低了孩子对当时活动或者绘本故事的喜爱度。

 

廖庆文

(BCaBA,湖南长沙)

 

张芳萍

(BCaBA,上海)

 

朱璟 博士

(BCBA-D,新西兰)

 

*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谆仪行为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