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语言训练32:听一段话回答问题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2-04-03

在前面的训练中,我们帮助孩子完成了大量的知识积累:孩子能命名人物、物件、事件、地点、职业、功能;能命名颜色、形状、其他形容词和副词。我们也帮助孩子扩展了句子的长度:孩子能说完整的句子,也可以使用一些固定句式,比如“因为……所以……”。另外,在区辨问句的训练中,我们也教导了孩子去听他人问句中的关键词,从而给出相应的答案。这些能力的建立,可以帮助孩子实现被动的对话,即在他人发起话题(提出问题)时,孩子可以正确回应。

 

一个完整的对话,不仅需要孩子能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孩子能对他人的发言做出评论或提问,需要在同一个话题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且能通过辩论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些复杂的技能,在我们做少儿(7岁以上)社交语言训练时会展开专项的练习。在早期干预阶段,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实现双向对话的一个基础技能:关注对方说话的内容,所以在完成前面一系列的训练后,我们将开展“听一段话回答问题”的训练。

 

训练一

听一句话回答问题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说出一句话,并根据这句话的内容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能在2秒内说出相应答案。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能确保陌生人听明白。

 

先备技能:

  • 孩子能复述10个字左右的一句话。

教学材料:

  • 在纸上事先写上念给孩子听的10句话;
  • 每句话的长度在10个字左右;
  • 句子中仅包含人物、地点、事件的相关信息;

举例:

说明:

准备的句子可作为参考,在给出句子时可以随机做出变化。

  • 比如,准备的句子写的是“爷爷在公园里打拳”,在给出句子时,可以说“小朋友在公园里放风筝”。
  • 为了增加给出句子的多样性,在准备训练材料的时候,也可以把句子元素列举出来,在训练时随机组合给出句子,见下面的示范: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
  2. 教导者获取孩子注意力(目光对视);
  3. 教导者给予指令:“认真听”,然后教导者读一个句子,如:阿姨去超市买饼干;
    1. 如果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注意到孩子没有听,需重新获取注意力后再读句子;
  4. 教导者讲完后随机提问一个关于地点、人物和事件的问题;
    1. 参考前面给出的例子,每个句子都可以问多个问题,在训练时,每个回合随机给出一个问题;
    2. 每个句子只问一个问题;
    3. 在提问时,不要出现整句话,比如针对“阿姨去超市买饼干”这个句子,可以问“阿姨去哪里了?”,但不要问“阿姨去哪里买饼干?”
    4. 不同回合间尽量不连续出现同类问题,比如都是问“谁”的问题。
  5. 如果孩子没有说出正确答案,教导者要求孩子再听一遍,然后让孩子复述一遍听到的句子。当孩子正确复述后,教导者再问一遍问题;
  6. 如果孩子仍然没有说出正确答案,教导者缩短句子,让孩子听一遍,再提问。在这一条件下,孩子应该能正确回答。
    1. 比如原句是“阿姨去超市买饼干”,提问的是“阿姨去哪里了?”。缩短句子时说“阿姨去超市了”,然后再提问“阿姨去哪里了?”
  7. 当孩子说出正确答案后,教导者立刻夸奖孩子说:“对了,阿姨去超市了”,并且给予一个代币。
    1. 孩子仅需要回答关键词“超市”,不需要用完整句子来回答,否则我们无法判断孩子是在复述句子还是在回答问题。
  8. 教导者进入下一回合,给出一个新的句子,重复以上步骤2-7;
    1. 每次训练进行10个回合。
    1. 孩子集满5个代币后兑换强化物。若强化物为食物,孩子吃完后(口腔清空)进入下一个回合;若强化物为玩具,当孩子接触强化物30秒后收回,进入下一回合。

训练完成标准:

  • 训练完成标准:连续两次训练(跨两天)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
  • 注意:只有在孩子听完一句话后直接回答的问题才算正确反应。在要求孩子复述后孩子才回答正确的回合,需要记录为错误反应。在训练结束时,我们需要孩子能做到听一遍句子,在不复述句子的情况下就能回答问题。

 

训练二

增加句子长度

 

本阶段的训练与上一阶段完全相同,但我们通过在句子中加入其他元素,如时间、数量、形容词、副词,来增加句子的长度。下面给出一些句子的例子:

 

 

训练三

听一段话回答问题

 

本阶段的训练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需要孩子听的内容,之后提问个问题。给出的句子可以2-3句,总字数在40个左右。当孩子能正确回答1个问题之后,可以在给出一段话后提问2个问题。

 

当孩子未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导者先复述一遍读给孩子听的内容,在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逐个句子仿说。如果孩子仍然未能回答问题,教导者复述包含有问题的那句话,然后直接提问,这时不要再要求复述句子。

 

下面给出两个例子:

 

1、给出句子:晚饭后,红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动画片小猪佩琪,兰兰在厨房里帮妈妈洗碗。

 

 

2、给出句子: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去动物园玩。小明特意穿了一件白色的小老虎T恤。他跟爸爸说最想去看企鹅。

 

 

当孩子能完成听两句以上的一段话回答问题后,鉴于孩子的年龄还小,我们不建议教导者进一步增加听的长度。我们接下去可以做的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和孩子展开对话,包括日常生活中随机提问、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提问、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时提问。

 

扩展练习1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当家长告诉孩子一个信息或给孩子一个指令后,可以马上跟一个确认问题。比如:

 

 

扩展练习2:

读绘本回答问题

 

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在绘本中让孩子学习一些知识和道理。无论孩子是否有较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我们都建议家长和孩子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每天讲一个小故事,帮助孩子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进行本项练习时,家长和孩子坐在舒适的位置,沙发上、床上都可以。因为是需要孩子来回答问题的,绘本中涉及的内容最好是孩子能理解和命名的。家长自然地按绘本给孩子讲故事,每讲2-3页问孩子1-2个问题。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当前页上可以看到的内容,也可以是前面一页里讲到的内容。如果孩子没有能回答问题,家长可以指着绘本上的图案,再给孩子讲一遍内容,然后再重新提问。一般情况下,在家复述了内容后,孩子应该都是可以回答问题的。

 

另外,在这个练习中,我们也可以加入更复杂的问题,如1)“为什么”的问题;2)是不是的问题(带干扰的问题),比如“是小熊给小猴子送了礼物吗?”(绘本上小熊和小狗去看小猴子,其中一个小动物给小猴子送了礼物)。绘本的图案会给孩子一些视觉上的提示,所以这时加入这一类问题的难度相对较低。当孩子无法回答问题时,家长可以指示孩子看绘本的图案,重复故事的内容,然后再重新提问。

 

扩展练习3:

看动画片回答问题

 

看动画片的时候的教学方式与讲故事的过程基本一致,但需要在提问的时候暂停动画片的播放,回答问题后继续看动画片。如果孩子不能准确回答,教导者重新播放这一段的视频,并在播放开始前提出要求仔细看相关的内容,如:“仔细看【人物名称】在做什么?”

 

 胡占萌

(BCaBA,上海)

 

朱璟 博士

(BCBA-D,新西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谆仪行为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