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干预七分力,留下三分是余地

作者:星星雨 2022-03-30

作者 | 周岩

 

拿起笔来写这个题目,实在是有些“惆怅”,因为关于“行为”方面的文章凯爸已经写过了,已经没什么可写了。

 

之所以拿起笔来写,还是因为在给家长做咨询的时候,相当多的家长表示,看了凯爸关于行为问题的文章,依然还是稀里糊涂。要求凯爸能不能用“大白话”再给大家聊一聊,这是凯爸的责任。

 

融合教育倡导多年,很多人都在期望通过提升孤独症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来达到上学的目的,并认为孩子必须要上普校,只要上了普校,能够和正常孩子在一起,她的孩子就会越来越正常,甚至于会达到正常孩子标准,就会万事大吉。我称之为“上学派”。

 

基于这个观点,不少父母反复强调理解和认知上来了,就能去学校,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行为视而不见

 

 

有位咨询我的妈妈在机构阶段花了很多的钱给孩子补了无数的注重认知的“个训课”。上小学以后,为了课业能够跟上,每天晚上要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周六周日花钱请老师给孩子补课。。。。

 

但是事与愿违,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因为种种“行为问题”四处碰壁。

这位妈妈经常被学校约谈,备受打击。终于在上了两年学以后,被学校劝退在家。现在的结果是回到家以后,问题行为越发严重了。无论孩子在学校也好,在家里也好,所产生的行为问题这位妈妈都束手无策,无法解决,更谈不上给学校老师提供好的建议,给孩子做支持系统了。

 

她跟凯爸咨询的时候也是反复的在说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在机构的时候很好的,机构老师都说他能上学。。。

 

凯爸长叹一声,归根到底,逃不过她一直都回避的“行为问题”。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行为分析”。

 

没办法,就只有硬着头皮拿起笔,谈一谈凯爸个人对于“行为”的一些学习体会吧。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看得明白,所以不会那么严谨。如果有不专业的地方,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毕竟凯爸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是极其有限的。

 

如何解决让你头疼的问题行为

 

弄清概念和理清脉络(凯爸学习时最重要的第一步)

 

什么是行为:基本意思是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行为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正确”行为和“问题”行为

 

1、什么是“正确”行为

符合绝大多数群体以及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就是“正确”行为

 

2、什么是“问题”行为

  • 妨碍和影响到绝大多数群体,不符合社会规范要求且能被观察的行为。
  • 对于自己以及他人构成危害,伤害的能被观察到的行为,才能被称之为“问题”行为。

    

3、“正确”行为和“问题”行为的相互关系

( 1 )相互对立

说相互对立,是因为大家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问题”行为的时候,总要找一个对立的参照物,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正确”行为。

 

( 2 )相互关联

说相互关联,具体就体现在,我们在处理“问题”行为时所采用的方法上面。

  • 通过对“问题”行为的分析来查明行为动机。
  • 通过干预“问题”行为,强化“正确”行为来逐步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 最终目的就是教会星儿,用“正确”行为完全替代“问题”行为。

 

 

总结一下:凯爸认为,针对星儿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教会星儿用适当的或者说是大环境可以接受的行为来替代或者减少“问题”行为。(个人总结,不是很严谨。)

说了这么多概念的东西,下面会和大家分享点干货。

 

导致星儿“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所谓治病治根,你要想彻底解决星儿的“问题”行为,你就得找根源,找原因,凯爸争取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诠释这个问题。

 

1、病理原因导致的问题行为(生理性)

  • 内在原因:

主要是因为星儿的感知觉异常(味觉、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等感知器官异常所造成的“问题”行为。

例如:旋转、尖叫、捂耳朵、皮肤敏感、偏食等等.....

 

  • 外在原因:

星儿也是孩子,吃五谷杂粮嘛,就算是火星娃,也会得地球人的病。在无法使用语言表达或者无法正确表达自身痛苦的情况下,就会用“问题”行为来控诉。 

 

例如:在机构的时候,一名很“温婉”的星儿突然间出现了击打自己“腮帮子”的行为,家长用了很多方法也控制不住。凯爸觉得很诧异,拉过来,还没仔细看,口气就扑面而来。拿一块糖让他把嘴巴张大,好家伙,牙都黑了,一碰就躲。我跟她妈妈说,是不是平时爱吃糖,又不经常刷牙,孩子有龋齿,俗称”虫牙“。去医院一检查,果真如此,经过治疗,很快问题行为就没有了。所以说家长有时候是要“长点心”的。

再比如,一个星儿老是抠墙皮往嘴里塞,咬指甲,咬东西,无论个头和体重都比同龄星儿差一截。做了很多行为分析以及干预,效果都不是很好。凯爸建议这个家长去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查。好家活,严重缺锌。服用了两个月葡萄糖酸锌,症状明显好转,也胖了好几斤。

 

 

2、因为沟通交流不畅导致的需求性原因(社会性)

具体表现为:

  • 家长无法“正确”解读星儿表达出来的想法和诉求

星儿感觉到了家长对他的忽视,通过“问题”行为来吸引和寻求关注。

  • 例如:功能低一点的星儿比较爱哭闹,攻击别人。功能高一点的孩子不停地提问,不停地插话等等。

 

3、因为家长“溺爱”导致的“问题”行为以及延续

在实践工作中凯爸发现,除去上面两种原因,百分之八十也就是绝大多数“问题”行为都是家长错误强化的结果。

 

例如:孩子在超市得不到满足大哭大闹,最后家长好面子没坚持住给买了。结果就是这个孩子在遇到同样画面的时候,大哭大闹的行为变成了常态化。

 

所以说,“问题”行为说白了就是个因果关系。因为家长的不恰当妥协,让孩子找到了一条错误的,但是效果明显的表达以及满足需求的方式。

 

所以,在某种情况下,看似孩子的情绪问题,实则体现的是大人的思维方式。所以,大家在分析孩子的问题行为时,一定不要忽视家长这个重要环节

 

解决问题行为的大致脉络

 

明白因果,找到动机

强化及时,奖惩分明

温柔坚持,彻底忽视

坚持原则,执行到底

少说多做,合理引导

建立规则,社会接纳

 

 

一些常见的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

 

“问题”行为涉及面很广,但最让家长头痛的恐怕还是星儿的“情绪问题”。俗话说,小孩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叫家人难以琢磨。

 

所以在这里谈一下:

1.及时改变场景和环境,让孩子摆脱“问题”源头。(感知觉以及不愉快经历)

2.提前通知,如果要改变固定环境或者要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或学习,需要先去让星儿去类似环境体验一下,也可以利用图片提前下个通告。

3.适当发泄,孩子哭闹不要怕,可以让他适当的发泄,最主要的是同时让他明白哭闹也达不到目的,乖乖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4.捕捉时机,及时强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时候,抓住一点点“正确”行为给予及时强化,都会慢慢的打开局面。

 

对于捕捉时机,及时强化我一定要重点谈一下。

 

凯爸在咨询工作中发现,好多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容易,你要让她谈谈孩子的优点的时候,那是难上加难。

 

星儿也是需要夸奖的,一个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并且会夸奖孩子的家长,孩子进步那是相当快的。做的不好的也可以当做家长的“问题行为”来克服。

 

还有一个问题,好的行为标准是什么,这是很多家长跟凯爸提出过的。凯爸思前想后,只能说自己的标准比较低,给出的答案是只要不太出格,没有不适当的行为就当是好的行为吧。

 

甚至于可以再降低一些标准。同一件事情,就算是今天表现得依然很糟糕,但是只要比昨天有进步,甭管他这个行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要及时夸奖强化。

 

 

5.事后继续教育:孩子情绪稳定了,快速地回到事件发生地进行现场复原工作,培养其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

 

例如:小孩乱拿人家东西,你可以先提问,不经爸爸允许,拿人家东西对吗?(理解程度好)。

 

也可以直接下圣旨,不经爸爸允许,拿人家东西不可以,配合手势。(理解能力差)。

 

无论你如何解决,都要牢记一点。当你纠正孩子一个错误行为的时候,必须身体力行的教会孩子什么是正确行为,切记不要光用嘴巴去说。东北有句老话“光说不练假把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前提是要快速及时,别等都过去两三个小时,开饭了,你才想起来进行教育,黄花菜都凉了。

 

 

总结一下:凯爸认为,基本解决方式就是从“问题”行为本身出发,作为起点。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归“问题”行为本身,作为终点,这可能就是“因果”关系吧。

 

例如:孩子哭闹

分析原因,得出答案,是为了逃避上课。

 

在可控范围内,你可以选择坚持和忽视来解决。在反应过于强烈,严重影响到其他人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改变环境和允许孩子适当地发泄来解决。

 

很重要的是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正确”行为要及时给力的强化。

 

最后回到起点,也就是事件发生地,让星儿明白,他的“问题”行为没有得逞。哭闹过后咱们继续上课。

 

但是有一点家长要注意,孩子会逃避任务,是因为他没有动机去学,所以我们在制定项目时,一定要站到孩子的角度,从他的兴趣点出发,同时要注意项目的难度。

 

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家长小时候是为了了完成科目来做科目,大一些是为了学业而学习,而忽视了上学的主要目的是慢慢的适应环境以及被社会环境慢慢接纳。

 

 

因此最好是能结合孩子的能力,来选择项目的难易程度,可以定的比孩子的能力高一点点,家长要辅助。这个在ABA里叫目标的设定以及调整。

 

所以凯爸认为问题行为的解决就是一个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问题。不一定对哦,只是个人看法。

 

星儿行为正确发展的要素有哪些

 

指导思想:必须确定为以发展星儿的社会适应性为主。也就是目标必须要和星儿康复教育的大方向保持一致。(社会化)

 

1.必须牢固树立“持久战”的思想观念

说句大实话,帮助星儿建立和发展“正确”行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凯爸个人认为,就是个“终身”制。因此家长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方法,劳逸结合,心态平和。

2.凸显爱心,反对暴力

凯爸在工作中发现,对于正常孩子来讲,通过理解认知的提高,通过说教形式,通过思维是可以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的。

但对于星儿来讲,他们对于一些正确行为“固执”的表现,是以他们自身的认识标准为依据。

 

很多试图用传统说教形式,通过讲大道理来改变星儿行为问题的家长,尤其是程度较好的星儿,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

曾经就有一个家长跟凯爸反映,他的孩子能说会道,每次犯错误批评他都会态度很诚恳的表示自己错了,甚至于都会抢妈妈台词了,自己错在哪里都说的明明白白。问题是同一事件,下次依然会犯同样错误

 

于是乎,家长在绝望中就会采取另一种极端方式,对星儿暴力相向。按照家长说法,这孩子太气人了,啥都懂,就是不干人事。我说不过你,我打你好了。这个问题所导致的最直接恶果就是孩子进入成年后,因为潜意识的形成,开始随意攻击别人。最后受伤的永远是我们星儿自身。

用一句很有佛性的话来总结,就是,孩子的行为本身,就是大人思维方式的映射。

 

 

4.“正确”行为的建立必须坚持社会化

为什么强调社会化,实在是因为在工作中凯爸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面对星儿的问题行为时,不是及时“疏通”,而是“封堵”。

也就是因为面子问题,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

 

差一点的,因为怕孩子“闯祸”,怕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或者伤害到别人,因此把孩子“桎梏”在家里。

 

好一点的,上小学就开始“捂盖子”,抱着一丝侥幸心理,颇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最后结果就是没有一个捂得住的,通通都得暴露出来。

 

担心是应该的,但是必须认识到,孩子最终是要长大的,迟早要面对这个社会。因此,绝对不能“因噎废食”。

凯爸一直认为,社会上发生的“问题”行为必须到社会上去解决。越早走出家门,越对孩子有益,越有利于星儿的身心发展和正确行为的建立。有些东西不是窝在家里或者是机构一对一教学能够解决的。

5.干预行为问题,要分清主次

说实话,我们的孩子身上可能各种问题都有,我们要抓最主要的矛盾,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标准就是这个问题行为,已经发展到对孩子自身以及别人的正常生活都有影响了,就可以出手干预了。

简单地说,这篇文章就是一篇“科普”文章,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些关于“行为”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和脉络,更多的专业方法还是要家长自己慢慢去学习和掌握。

 

 

凯爸对于行为问题的心得体会

 

通过总结咨询记录,凯爸发现,除去重度并伴有合并症的极少数星儿。

 

绝大多数轻中度典型谱系星儿,问题行为爆发都集中在两个节点:

一是刚入学

二是青春期

因此希望家长在这两个节点一定要重视起来。

 

另外,在对待问题行为方面,千万不要以点带面。怎么讲呢?任何星儿问题的大爆发,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很多细小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最后堆积到一起,被某个小事件(导火索)引爆,来个集中大爆发,甚至于失控。

 

而很多家长更喜欢纠结于这个小的事件(导火索),更深层面的东西(爆炸物)不愿意去深入了解,结果就是越干预问题越多。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绝大多数夫妻离婚都不是因为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都是因为几年甚至几十年琐碎的小伤害,最后某一事件成为导火索,来个大爆炸,周围邻居还得八卦,就这么点小事就离婚了,不应该呀?

 

好比容嬷嬷用针扎紫薇,身上伤口不大,外人看不出来。但是却足以让紫薇痛彻心扉,深入骨髓。

 

我们星儿受到的伤害亦是如此,尤其是一些没有任何支持就入学的星儿。因为缺乏正确的社交方法以及语言表诉能力,更因为家长隐瞒或者隐不隐瞒都存在的校园歧视,很多孩子的内心已经伤痕累累了。

 

最可怕的是,直到孩子问题大爆发的那一天,许多星儿家长还在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孩子的内心感受却无人理会!

 

带娃经验

 

最后,应大家要求,凯爸用比较佛系的方式给大家总结一下个人带娃经验:

 

凯爸闲来无事,和凯凯一边喝茶一边整理咨询记录。当凯凯一边给凯爸倒茶,一边自言自语说“茶到七分酒到满,留下三分是情谊”的时候,突然间有种“顿悟”的感觉,这不就是凯爸带凯凯方式的最好总结吗?

 

 

大家知道,茶水斟倒以七八分满为宜。俗话说:“茶满欺客”,如果茶水斟满一是会使客人感到心中不悦,二是杯满不易端杯饮用,茶都是开水沏的,要是倒得太满,烫手,无法端,所以就倒七分。

 

调侃一下,人家孩子大老远从火星到地球投奔到咱们家,就相当于咱们的客人。

 

引申到大多数能力稍高的孩子身上,此类孩子大多数家长对待孩子教育态度就是“茶满杯”。表现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以及承受能力,拼命的进行所谓的“学业”能力的开发。

 

最主要的是,家长根本不清楚或者是没能力把控好孩子的能力“上限”。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勾画所谓美好蓝图,直到孩子承受不了“崩溃为止”。

 

凯爸举个例子:认识一个高功能孩子,上了初中。同学对他很不错,初一的时候学业也勉强跟得上。于是乎,他妈妈产生了一个想法,再加把劲,他是不是可以考上一个好高中,未来可期啊!

 

于是开始每天洗脑式的给他灌输这个想法。孩子初二就已经力不从心了,但是他妈妈坚信只要再加把劲,就可以有更大的进步。终于初三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崩掉了,问题行为全面爆发,只能休学在家

 

最痛心的是,家里人已经跟他讲,不用学习了,他的情绪都放松不下来。每天在家里都要学习,一面学还一边自言自语,“某某某”你最棒了,再加把劲,你就可以上高中了,你一定行,妈妈爱你哦!

 

转瞬间,就会画风突变,开始一面撕书一面歇斯底里的大叫,我不上学。估计他妈妈灌输给他的想法已经像“梦魇”一样植入到他的脑海里了。

 

好了,正所谓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凯爸套用一下做为个人育儿总结吧:那就是“星儿干预七分力,留下三分是余地。”凯爸个人看法哦,不是很上进。

 

凯爸总觉得世界上的事,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凡是留有余地,才能持之以恒。

 

 

另外有很多家长让凯爸聊聊,对于自闭症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的看法。

 

凯爸表示这是难为凯爸了,这是上层建筑该考虑的问题。但是盛情难却,就借用易中天老师的三句话来表达凯爸个人的看法吧:那就是现状不可描述,未来不可预测,一切皆有可能。

 

谢谢大家多年的支持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