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康复需要什么样的家庭训练?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7-12

孤独症康复有没有捷径?家长如何提高孤独症治疗的效率?科学的家庭训练是影响孤独症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孩子确诊以后,家长必须认真学习孤独症干预技能,尽可能从情感和经济上保证对整个家庭的支持,避开一些常见的干预误区,做好为孩子提供长期训练的准备。

 

 

 

孤独症孩子的预后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还会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状态。要想提高孤独症康复的效率,要先从家长需要的支持入手。家长作为孤独症早期干预的主要执行者,如果能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支持,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帮助:

 

1)情感和精神支持

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家长会进入挫折期,这时候积极的情感支持不但可以帮助他们转换心态,勇敢接受现实,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念,还有助于他们释放压力,降低负面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

 

为家长提供安慰、倾听、理解及心理疏导都属于情感支持,可以来自家庭内部成员,比如孩子确诊以后,家长应该及时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倾诉,让彼此了解孩子的情况。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其他孤独症家庭建立交流和联系,分享各自养育孩子的经验和心路历程,通过家长互助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2)信息资料支持

科学的信息资源支持是家长个人和家庭获取理论知识,改变视野,形成新观念,保持生活理性的基础。新家长在孩子确诊初期缺乏对各类信息的判断力,很容易因为盲从走入歧途,政府和专业机构中有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家长,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和专业知识为孤独症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意见指导,可以尽快帮家长建立起对孤独症的科学认知。

 

3)科学的方法支持

即为家长养育孤独症孩子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尽快建立完善的家庭内部支持系统,解决现实问题。比如针对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沟通技能的培养问题,向家长提供解释、说明、示范、协助等一系列有形的支持,有经验的家庭或家庭成员提供经验,将自己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或结果进行分享,能帮助遇到问题的新家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4)外部支持

即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的帮助。自闭症家庭的亲属、社区邻里、同学和同事,以及融合学校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关系资源,来自小群体或小范围的融合支持可以为自闭症家庭创造更友好的环境,减少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障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家长的自信心,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孩子,而且愿意去争取更大范围的融合支持。

 

获得以上支持是帮助家长开启干预的第一步,接下来进入干预实操阶段,家长在家庭训练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各方干预力量

各家庭成员要充分了解孤独症孩子的障碍情况和干预计划,保持言行一致,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早期家庭干预提供适合的家庭环境,避免因为教育理念分歧或是其它家庭矛盾对孩子的干预造成困扰。

 

 

2)进行合理的家庭干预分工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训练:调理孤独症孩子的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建立稳定的生活常规,减少孩子的挑食、睡眠不足等问题,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多引导孩子进行室外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协调性,还能强身健体。

 

生活自理和独立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饭、洗澡、刷牙、如厕等日常生活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当中与人进行社会交往、自我控制与调解的能力等。家长要擅于利用日常生活情景,对孩子展开禁食、穿脱衣物训练,通过动作、步骤拆解,不断强化孩子在各方面的技能学习。

 

语言训练:家长可以在高频率和高密度的亲子互动中融入教学项目,激发孤独症孩子主动发起沟通的能力,提升孤独症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注重潜能的开发: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孩子的优势,适当加以引导和培养,开发孤独症孩子的闲暇技能。

 

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定期反思教学,根据孩子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节奏和进度,不断改进方法,同时还要避免以下干预误区:

1)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

孤独症康复没有适用于所有孩子的统一方法,每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干预教学也会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家长在利用ABA行为原理对孩子进行干预时,应该灵活使用分离式回合教学(DTT)和自然情景教学(NET)法,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使用不同的方法,既要注重桌面训练,更要注重生活中的泛化练习。

 

2)过度注重语言、认知,忽略社交

孤独症孩子的核心障碍在于社交,部分家长在早期过于注重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去做感觉统合训练的做法明显偏离了孤独症康复训练的重点。社交能力才是帮助孩子通向融合的基础,社交技能要从眼神对视、应名反应、指令服从、动作模仿等基础技能练起。

 

3)过于迁就孩子

家长因为孩子年龄小,不忍心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或认为能力不足做不到,就完全不给他尝试的机会。过分溺爱孩子,凡事代劳,对孩子有求必应,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

 

4)认为融合教育越早越好

普校融合并非越早越好,没有准备好融合的孩子勉强进入融合环境非但不会进步,还可能因为环境中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社交体验出现能力退化。

 

如果孩子当前的能力还不足以融入主流教育环境,不必强行将他们送进去,不然孩子和家长都会很有压力。应该在家庭训练中做好基础训练,再逐步地辅助孩子过渡到校园中去。

 

孤独症康复没有捷径,家庭训练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行为表现各有不同,训练必定也是根据他们各方面能力发育情况及行为表现因人而异。家长必须从生活的细微处做起,坚持由易到难的训练顺序,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每个微小的举动和变化,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行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