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用好了这玩意儿,自闭症孩子越来越“听话”了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8-05

 

秋爸爸有一句金句——一切没有强化、没有辅助的训练,都是耍流氓。

 

“强化物”是ABA中的重要概念,家长在训练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出在强化物上,包括孩子在上课当中的抗拒、逃避等,我们都可以从强化物上找到最关键的原因。就算家长崇尚自然环境下的教学,有时孩子做出一些好的行为,这个时候强化物的力量也非常有用。

 

对于问题行为也是,孩子乖的时候我们自得其乐,但孩子一哭闹,家长马上脸色一变,甚至会上去哄劝、训斥,跟你在孩子乖时的状态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给孩子带来的刺激就是强化物。孩子看到的是:我一闹,面前这个人就立刻跳起来了,就如同摁了按钮一般。这种关注与安抚的强化物,我们是在不经意中给孩子的问题行为提供的。

 

尽管“强化”已经是谱系家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但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运用强化物,使其达到最大的训练效果吗?今天我们邀请到ALSO·IN南京督导、BCaBA李曼老师就“如何正确认识训练中的强化物”这一主题跟大家分享,并针对家长在实操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答疑。

 

李曼(BCaBA)

ALSO·IN南京中心督导

 

1.强化与强化物是什么关系?

 

强化是指一个过程,强化物是指一个刺激。

 

强化: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刺激,然后这个行为在未来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这个过程叫做强化。

 

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即常说的“厌恶刺激”),两者如何区分?只需明确两点:一是,只要行为在未来发生的频率增加了,这就是强化。正负的区别就是,正强化是在这个行为之后给予的一个刺激,负强化是在这个行为之后移除的一个刺激。

 

举个例子,小朋友每次说“饼干”,我们就给他饼干,这是正强化。负强化如小朋友每次说“关掉音乐”,我们就把音乐关掉,相当于这个他不喜欢的声音被移除了,可以称为负强化。

 

2、强化物的分类?

 

日常教学或者带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给强化物进行分级,这些强化物的喜好程度是怎样的?我们先了解一下强化物的类型。

 

强化物的分类

①可食用的强化物,比如水果、零食、点心或者饮料等可以吃或喝的强化物。

②感官的强化物,比如听到的声音、看到的一些刺激,或者闻到的一些味道等。

③有形的强化物,也就是一些真实的物品,比如玩具、绘本、各种各样的贴纸等。

④活动类的强化物,比如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我们就可以在他完成一件任务之后,跟他进行一个小游戏,以此充当他的强化物。

⑤社会性强化,也是我们比较期望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强化物,包括我们的赞美、拥抱、关注等。

 

特别说明:有一些类似于惩罚的刺激,也有可能会成为强化物,比如孩子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我们会凶他几句,最后你发现这个行为好像越来越多了。我们判断这个行为很可能是为了获得关注,哪怕孩子得到的是一个负向的关注,但对于他来说,也是获得了关注,这个过程是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思考一下,孩子出现这个不恰当行为的功能是什么,如果是获得你的关注,那你给他的不管是正向的反馈,还是负向的反馈,其实都有强化到他。

 

3.如何进行强化物评估?

 

进行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确认孩子强化物有哪些?如何确认,可以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方式操作比较简单,我们只负责呈现这个物品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第一次呈现球,观察孩子会不会拿、会不会玩?第二次呈现汽车,第三次呈现拼板等,我们只是把单个物品呈现在他面前,如果他有兴趣去拿或者去摸,就可以判断他到底喜不喜欢。喜爱程度可以参考小朋友脸上有没有开心的表情,或者他玩这个玩具的时间有多久,以此来判断他是很喜欢、一般喜欢还是有一点点喜欢,亦或是完全没感觉。

 

第二种方式,我们可以成对地呈现两个不同的强化物。

 

比如同时呈现球和拼板,如果小朋友选择了球,对比来看他是更喜欢球的;再换汽车和拼板,如果他更喜欢拼板,那拼板的喜爱等级是高于汽车……以此类推,我们列强化物清单的时候,就是“球>拼板>汽车……”

 

第三种方式不是很方便操作,计算喜爱程度的方式也更复杂,家长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即同时呈现多个物品。

 

比如“1、2、3”三件物品,小朋友喜欢“2”,把“2”拿走了,下一步我们再放相同的“2”,然后又把“123”同时呈现给他,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拿哪个物品的次数越多,他就更喜欢哪个物品。还有一种方式是无替换,即我们呈现所有的强化物,观察他第一次拿的是什么,第二次拿的是什么,第三次拿的是什么,根据他拿的顺序判断他对这些物品的喜爱程度。

 

4、如何利用强化物?

 

第一,做到立即性。

当孩子出现我们所期待的行为时,要立即给予强化物,这样效果最好。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出目标行为,但在给他强化物之前他又做了点其它行为,我们这时强化的话,很可能强化到的不是我们期待的那个行为,而是他做的其他行为。

 

举例,比如我们希望小朋友提要求会说“饼干”,如果他说完“饼干”之后我们没有立即强化,他而是等他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之后再给他,很可能强化的就是他这个哼唧的行为,而不是他说“饼干”的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强化的及时性。

 

第二,注意强化的一致性。

在我们教学或者带孩子的过程中,会给孩子一些社会性的夸奖,这个夸奖最好和我们的任务有一定的联系,保持一致性。比如说配对卡片时,小朋友放完之后,如果你想强化的点是“快速放”,你可以说:“哇,你放得很快呀!”如果你强化的点是“小朋友看桌面”的行为,这次的社会性强化就可以是:“哇,你有好好看着桌子找。”要突出我们想要强化的点是什么。

 

第三,关注孩子的动机。

对于可食用的强化物,我们要注意,让孩子有一定的匮乏,比如我们打算用零食当强化物,这个前提一定是小朋友有点饿,没有吃很多东西。如果小朋友刚吃完早饭,这个时候给他展开教学,使用零食强化其实不太合适,或者你会发现零食强化的效果没有那么好,所以要注意孩子的动机。

 

玩具也是,当孩子一直玩某一个玩具时,可能玩着玩着就烦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他玩烦之前,给他换一个,保证强化物的丰富性,确保他的兴趣,避免孩子对某一种玩具或某一种零食饱足。

 

第四,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一定要去观察和分析,孩子喜欢的物品是什么,而不是我们觉得看起来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零食;

 

✦或者当我们看到一个小朋友喜欢球时,并不一定我们的孩子也喜欢球;

 

✦又或者同样的玩具,不同小朋友的玩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小汽车,有的小朋友就喜欢推,有的小朋友就喜欢把形状块投到小汽车里,所以一定要去观察孩子喜欢的点是什么。比如他喜欢把形状块投到小汽车里,但我们每次给他的强化都是带着他推一推小汽车,其实这个过程没有强化到孩子,他也没有在这个活动中感到快乐。

 

第五,考虑强化刺激的强度。

任务难的时候给的强化可以大一些,任务简单的时候给的强化可以弱一些,让孩子能够感觉到,他付出的努力越多,得到的越多,付出的努力少,他得到的也相应减少。

 

除了以上五个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我们往往会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关注到他好的行为,然后去强化,比如孩子喊叫了,这个时候我们示范他安静,然后去强化他安静。其实更重要的,要去做的一件事情是,当孩子主动保持安静的时候,我们要关注到,然后给他强化。就像刚刚描述的那样,很有可能强化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每次他想要强化物时,就先喊一声,然后再保持安静。所以这个点大家要注意一下,最好多发现,多强化孩子自身主动表现出的一些良好行为。

 

5、教学之前应该怎么做?

 

第一点,结合上面讲到的强化物的评估方式,在教学之前我们要列出强化物清单,清单上可以是孩子最喜欢的、一般喜欢的、一点点喜欢的,这样做更有利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项目的进行。

 

比如孩子特别讨厌项目是词汇区辨,我们就可以把他最喜欢的强化物搭配词汇区辨这个项目进行,而且我们还可以控制这个强化物,也就是他只有在做词汇区辨项目时,才能得到最喜欢的这个强化物,其它任何活动中都不会出现。

 

第二点,开始学习之前,我们要确保自己成为那个能给予孩子一些好处的人,而不只是发指令的那个人,否则孩子很可能无法和我们建立良好的教学配合,影响学习项目的进展。

 

怎样跟孩子建立配合?我们可以先免费给孩子一些他喜欢的物品,然后和他一起玩,这个过程中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

 

(1)先观察孩子喜欢哪一种玩具,喜欢怎么去玩。

 

(2)跟随他一起玩,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去玩.

 

(3)引导他开发出更丰富的玩法,这个过程中他会感觉你是陪他玩的人,他会喜欢和你互动。后期我们在玩中穿插一些任务,他可能就不会那么排斥了。

 

还有就是,初期教学过程中,不要把任务和强化分得太开。先在孩子玩得快乐的过程中稍微加一点点任务打好配合;当两个人有很好的关系之后,再把强化物拿走,加入更多的任务,先搞好关系再去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强化频率。一般来说,新学习的目标可以使用连续强化的方式,孩子做完一个回合,或者他表现出一个好的行为时,我们就1 : 1给他强化。

 

对于他比较熟悉或者是已经掌握的行为,可以使用间歇强化,比如两回合给一次、五个回合给一次,让他摸不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也要注意,不要孩子学会之后,我们以后就再也不给强化了,那样很容易造成他已经习得的技能的消退,可以让他摸不着规律,时不时地给他一些好处。

 

 曼曼老师家长答疑 

 

问:怎么合理运用强化物,我家强化物收走他就不配合了;有强化物就抱着强化物玩了,也不好好配合上课?

 

曼曼老师解答

 

第一个思路:只有这个强化物吗?可不可以换成其它强化物?

 

妈妈说到的这个问题应该是给一些玩具就收不回来,收回来之后孩子会有情绪,或者不配合导致任务没办法进行,对此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零食。有的家长非常介意使用零食作为强化物,不过眼下的重点是教学,而且我们可以控制零食的量,这种方法我们和孩子不会产生很大的拉扯(拉扯的过程中可能会激发孩子更严重的情绪问题,得不偿失),而且比较节约教学时间。

 

第二个思路:不用零食,如果坚持使用这种必须要收回的强化物,应该怎么做?我们要考虑,给孩子的任务是不是节奏太快了?

 

可以做的尝试是——

(1)当孩子拿着玩具不想给我们的时候,他是否意识到了——这个玩具收回去了,下一步我就要做任务了,或收回去以后要好长时间才能再次玩到它。

 

孩子不相信把玩具给我们之后,他还能很快地得到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先不加入其它任务,先让他去提要求。提要求也有不同的介入程度,首先我们可以不收回强化物,遮挡住它或者按住孩子的手(他就没办法玩这个强化物了),这个时候让他去提要求,提了就松手,让他相信,我们是可以给到他这个强化物的,但需要他做出一些表达。

 

(2)当孩子相信我们可以给到他这个强化物之后,试一试把这个玩具控制在我们手里,但我们不从桌面上移除,只要他说了,我们就推到他面前这样子。

 

(3)他能接受第二条之后,慢慢拉远玩具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刚开始距离他一点点距离,慢慢地到妈妈这边更远一些;或者如果这个玩具不影响孩子注意力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收走,就放在桌子旁边进行任务,任务完成后,我们从桌子旁边直接拿给他玩。选择哪种方法根据“玩具会不会影响到孩子做任务”为判断标准。

 

 

问:孩子大部分的自理、行为习惯培养都会用代币(如画/贴小红星),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即时兑换强化,比如每周某个时间进行一次大的兑换,请问怎么把代币运用得更好,激发孩子更大的内驱力?

 

曼曼老师解答

 

可以考虑给孩子建立一个代币系统。比如每次集满十个代币(或贴满十个小红花),我们先不直接给他喜欢的玩具或零食,而是在中间加一个换勋章的流程——集满十个代币换一个勋章,然后拿着勋章去换后备强化物。

 

等孩子能够接受,并且对勋章有动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他建立一个体系,比如说一个勋章可以买零食,两个勋章可以买玩具,三个勋章可以去游乐场玩,这样子逐渐运用起来。像这位提问题的妈妈说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等待意识,可以在每周某一个时间段去兑换,这样是更好的。

 

对于还不能做到的孩子,为了让他更好地理解这个体系,可以给他呈现一个视觉提示,把代币系统粘贴出来,这样看起来会更清晰一些。

 

说到这里再跟大家强调一下,有的小朋友对代币还没有意识,如何建立孩子对代币的动机我们可以先把代币和他喜欢的物品搭配到一起,成为他喜欢的强化偏好物,或者是强化刺激。比如使用五个代币时,我们可以先贴四个,让孩子直接贴完一个,就给后备强化物;慢慢过渡到让孩子贴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再给后备强化物。

 

贴的过程中要注意任务难度,比如刚开始免费给,贴好就给他好吃的或好玩的;然后可以让他提要求说“代币”,说完后直接让他贴完代币给强化物;到最后加任务再给,逐渐提升难度。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等待能力在慢慢增加,就可以从一个很高的强化慢慢过渡到比较低的强化频率了。

 

当孩子从第一个过程过渡到第二个过程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有耐心多练习,尤其是从提要求到做任务这个过程,他一时很难去接受,可以多来几次提要求,同时考虑缩短做任务的时间,等孩子接受后稳步向后推进。

 

 

问:孩子喜欢看动物书,去哪儿都要拿着,我会把动物书当作强化物给他讲里面的东西,可他又不听,站起来就走,还自言自语,有什么好的方法处理?

 

曼曼老师解答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思考一下,当下最关心或最想让孩子提升的能力是什么,是纠正他的刻板行为还是让他配合我们去学习,去完成任务,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我们就不会纠结了:如果是想让孩子配合我们去学习,那他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开心就好了,我的目的就是孩子表现出配合我一起做任务这个行为就可以。

 

如果我们当下的目标是纠正他的刻板行为,那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引导;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去讲绘本或者听绘本,那我们就要辅助他去讲或听,然后去强化他讲或听的行为。以上两种情况要考虑好优先级。

 

在这里想强调一下,孩子的刻板行为是很难完全纠正的,我们一定要把它纠正过来吗?

 

首先要看这个行为对他有没有造成影响,对别人有没有造成影响?如果都没有,纠正刻板行为可能就不是最优先的考虑。

 

如果一些刻板行为需要调整,我们可以去引导,丰富它的玩法,但不要抱着必须要把他纠正过来的心态,否则家长会很累,也会让孩子感觉你并不理解他(如果孩子认知、理解能力好一些,他虽然不愿意,但也可能会配合你,跟你玩新的玩法,但对他本身来说,新玩法可能是很无趣的)。

 

 

问:强化物、贿赂、契约的区别?

 

曼曼老师解答

 

强化物就是使行为在未来发生的频率增加的这个刺激,它可以是有形的(食物、玩具),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或社会性的夸奖。

 

贿赂就是我们希望孩子出现一个好的行为,但是他现在出现了一个不太好的行为,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家长跟孩子谈条件的情况。比如我们想让他坐在椅子上,他却躺在了地上,我们就说:“你起来好不好,你起来坐在椅子上,我就给你吃个苹果。”这其实就是一个贿赂的过程。长此以往就会陷入孩子要和我们谈条件的境地:你让我干活,那你给我什么好处呀?你不给我好处,那我就不干了!

 

通过贿赂的过程我们会看到,教学控制是强化物在控制孩子,而不是我们去控制孩子。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次做完任务之后,我会给你强化物,你想要的东西一定是在你好的行为之后发生;而不是在你好的行为发生之前,我就把这个好处给你拿出来,和你谈条件。

 

契约是我们和孩子提前共同商量好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工作时候签的合同:你干完这个活,就可以得到这个奖励,代币系统也属于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出的一种契约。契约中可以包含好的契约,也可以是不好的契约,比如扫地了就可以得到零钱;如果在地上随意丢垃圾,就要从已有的零钱里扣除一部分。

 

契约可以是图片、文字或语言形式,孩子完成了某些任务,就可以得到相应奖励,孩子违背了相应的规则,就要得到相应的扣除或惩罚。

(以上图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