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为什么要训练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8-10

孤独症儿童如何教育?生活自理能力对孤独症儿童有多重要?孤独症孩子在家如何干预?生活自理能力涉及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检验孤独症孩子融合能力的一项基础指标。从小龄阶段开始,家长就要重视对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是个体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包括日常基本生活的照料能力、对社会事务处理,比如去超市购物、乘坐交通工具、过马路等,还包括可以自行安排业余生活,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对孤独症儿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自理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必备技能。

孤独症孩子能够打理个人生活,在吃喝拉撒上完全不需要或只要很少的辅助,减少对他人照料的依赖,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对日常生活的适应性,缩小与同龄孩子的差距,保证自己无论是在居家状态还是外出融合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接纳和认可,未来成年后可以独立生活。

 

2)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其它相关能力的锻炼。

孩子学习参与洗衣、做饭、购物、打扫等家务劳动,使用各项生活用品和家具,其中必然就会涉及到对感觉信息的处理、颜色分辨、认识物品、手部操作、抓握物品、手眼协调、身体协调等,孩子在完成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尝试和练习,他的认知能力也会提升。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的养成建立在自理能力的基础上,比如饭前要洗手、睡觉前要刷牙、如厕要保持整洁、就餐保持安静等。培养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就是在塑造他们养成健康、整洁、良好的行为习惯。

 

4)帮孩子获得成就感,树立生活信心。

中重度的孤独症孩子如果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日常的衣食住行活动,不但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还可以帮助他们自己建立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但在一些大龄孤独症人士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孤独症人士预后较差的普遍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他们在小龄阶段的干预中,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忽视了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比如:

 

1)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认知和学业,忽视生活自理,甚至存在部分障碍程度较轻、智力较好的孤独症孩子反而有可能比中、重度孩子的生活能力更差的情况。

 

2)认为孩子年龄小还有孤独症,家长更容易关爱过度,事事包办、代劳,在生活上处处满足孩子的需要,要么训练时缺乏耐心,导致孩子不仅没有学会应有的技能,甚至还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更难纠正。

 

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能靠自然习得,家长必须从小就要重视对孤独症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

 

仔细观察孤独症孩子,对孩子的每一种基本生活技能目前的水平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确定训练的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必须与孩子的能力水平相适应。

 

选择适当的行为训练方法。因为每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穿脱衣服,都可以分解成许许多多小的动作单元,在训练时就要按照这些小的动作单元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地完成。

 

具体训练时要手把手地教孤独症孩子每一个动作,然后逐渐减少辅助,直至孩子能够独立去完成。

 

如果孩子在训练过程中认真去做仍然做不好,就要及时分析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比如目标行为是否明显超出孩子当前的能力范围、强化过度使孩子丧失兴趣、或是其它家庭或环境因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等,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调整。

 

对于一些不良习惯,如爱吃零食、不好好吃饭、随地大小便等,要具体分析,制定出一系列计划予以矫正。比如孩子不爱吃饭,只爱吃零食,就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调理孩子的饮食:

 

1)限制孩子吃零食,把零食管理起来不让孩子有随意拿取的机会;

2)逐渐减少零食份量,如孩子嫌少哭闹就不理他,直到停止哭闹才给他;

3)逐渐把吃零食的时间固定下来,如午睡以后;

4)只有在吃饭时才把食物放在桌上。

如果能让孩子少吃零食,就会产生生理上的饥饿感,到正餐时间自然就会有吃饭的需求。

 

家长也可以试试把目标行为分解为许多小的步骤,反复多次训练孩子学习第一步,在帮助孩子完成第一步以后的其他步骤。待第一步掌握好后再训练第二步,并把第二步与第一步连起来,并再次帮助孩子完成剩下的其他步骤。如此往复,直到学会整个行为。

 

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结合生活情景展开训练,耐心引导。在训练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强化,如做好了某个动作就可以奖励给孩子感兴趣的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