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解到表达,了解孤独症孩子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更不用说,做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但,我们还可以从专业人士的分享中“抄近路”,跟随行业大咖的经验,让自己和孩子不要走弯路。
很多人问,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发现一个儿童可能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呢?不说话,不叫爸爸妈妈,我们叫他总是没有反应,能说话但是不听话等等,这些特征反应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主要障碍特征:社会交往障碍;人际沟通障碍;行为障碍;对外界反应异常。
社交是人类生存、学习、成长最重要的能力,而社交障碍是横在自闭症儿童与世界之间巨大鸿沟,迅速找到适合儿童的社交沟通方式,才可以让大人明白,需要做什么才可以帮到这些过于“调皮”或是过于“安静”的儿童。
而语言是社交沟通中最实用的工具,因此尝试有声言语方面的训练往往是最早开启也是非常必要的阶段。
“星星雨”教研部主任吴良生老师服务孤独症孩子超过22年,在他的眼里,自闭症孩子的言语表现可谓是五花八门。
有的儿童经常会自言自语地说“爸爸的爸爸是爷爷”,但你要求儿童模仿说“爸爸”“爷爷”或“爸爸的爸爸是爷爷”时,他们却对你的指令充耳不闻,一个字也不说;
当我们要求儿童仿说“苹”时,儿童却说“果”;
当他问儿童“你叫什么名字?”时,儿童只是机械地重复我们的问话“你叫什么名字?”,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我叫**”;
儿童想要吃妙脆角的时候,我们就会问他“你要吃妙脆角吗?”,儿童却会说“哈药六厂”。
自闭症孩子的自言自语
很可能扩展为自我刺激行为
当我们关注自闭症儿童语言表现的时候,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部分是对作为输入信息的语言必须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这就是接受性语言,之所以被称做“接受性”,是因为儿童在接受语言,并对它做出行动反应。
另一部分是被称做“表达性”语言,即儿童自己用词汇表达出他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其他人对他说的话要做出反应)。
语言的这两个方面往往是协同发展地。从接受性部分开始,以表达性部分作为对应的要求。
训练开始时,当大人说出这个物体的名称(“杯子”)时,我们教儿童对一个物体作出适当的动作反应(如,指杯子),这时我们在教儿童接受别人说的话。以后,他要学习如何表达出他看到了什么(例如,他说“杯子”)。
有些儿童在接受和表达有声语言两个方面都有严重的障碍。
如果你在教一个儿童几个月后,他在语音模仿方面仍然没有什么进展,或没有接受(有声)称呼的能力,就要考虑教他学习图片沟通,以替代发声。有时图片沟通的训练可以促进有声语言的发展。
任何时候都要切记的是,有些儿童在理解有声(听觉输入)信息时有较大的困难,而视觉输入信息对他们可能还会相对容易些。
今天我们用一篇长文来向大家介绍,自闭症孩子提升社交沟通表现的重点步骤。
01
倾听是一切沟通的基础
我们大多数人经常会片面地把语言能力理解为单一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倾听语音、辨析语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总结下来就是,“听”是“说”的基础,不会“听”的儿童必然不会“说”。“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包含着听的兴趣、听的态度、“听”与“看”的结合(即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和“听音辨音”的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倾听能力。
1.语音刺激;
2.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3.建立模仿意识。
1.语音刺激
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以后,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给家长这样的建议:“回家多和孩子说话。”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正确的教育建议。但是,和孩子说什么、怎样说,却是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还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了,孩子并没有回应,也就不再坚持和孩子说话了。
平常有意识地给儿童做语音刺激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给儿童做语音刺激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儿童“听”(听声音)与“看”(看物品/卡片与口型)的能力的结合、听音辩音的能力及对词义的理解,并通过有效的强化引发儿童对“听”的活动产生兴趣,通过正确的训练使得儿童用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当我们明确了语音刺激的训练目的后,我们就不会把语音刺激训练与仿说训练混淆。
训练的方法大致如下:
我们在给儿童做语音刺激时要面对儿童,把物品/卡片放在嘴巴下面,要求儿童看着物品/卡片,当儿童按要求看了后,我们应该及时说出其名称。
一般每个物品/每张卡片说三次,每次之间间隔5秒钟,当确定儿童认真地听我们说话后应该及时给予强化,若儿童在听的过程中能模仿发出声音应该给予更高强度的强化(区别强化)。
在给儿童做语音刺激的过程中,如果儿童对某个物品/某张卡片特别感兴趣,那么可以用这个物品/卡片多做两遍语音刺激,但是要注意——同一个物品/同一张卡片最多说5次,避免因为太单调而导致儿童对语音刺激活动失去兴趣。
在给儿童做语音刺激时,语言要亲切,口型可以夸张一些,语调要柔和一些,但声音不要太大。
2.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儿童听他人说话时要眼睛看着对方,不要随便乱动,要安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
这个要求对于大部分自闭症儿童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应要求儿童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就能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而是把它作为长期的目标去逐步塑造儿童的行为,通过训练帮助儿童逐渐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3.模仿意识的建立及模仿能力的提高
在《教孩子说话从让孩子懂得模仿开始》和《面部动作和手势模仿训练教程》中我们分享了模仿学习教程。
因为言语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要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必须先建立儿童的模仿学习意识。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使用物品、模仿粗大动作来建立儿童的模仿学习意识。
通过训练帮助儿童建立起模仿学习的意识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儿童的模仿能力。逐步对儿童进行精细动作模仿训练,按节奏模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训练,嘴部动作的模仿训练,为儿童有意识地模仿说话打好基础。
在以上模仿能力的训练项目中,对于非专业的辅导者而言,辅导儿童模仿嘴部动作是最难的一个项目。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
02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阶梯
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前期准备后,我们会开启口语表达的练习。虽然语言有其复杂的大脑生理基础,但是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出来的,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阶梯式发展,语言发展也要遵循一般规律。
在此我将儿童的言语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以供大家对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时参考。
1.模仿(仿说)阶段
2.应答阶段
3.主动表达阶段
4.交流阶段
1.模仿(仿说)阶段
⑴ 模仿发单音,如:啊、屋、一、哎、到、要、不、我等;
⑵ 仿说叠音,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谢谢等;
⑶ 仿说词语,如:苹果、草莓、斑马、天安门等;
⑷ 仿说短句子,如:我要喝水;我要吃等;
⑸ 仿说长句子,如:我要出去玩一会儿等;
⑹ 仿说复合句子,如:因为我累了,所以我想出去玩一会儿。可以吗?
我们在对儿童进行仿说训练时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①从你所教个案最容易发出的音节开始进行训练。
②教导儿童仿说功能性的语言(如:是、不是、要、不要、帮帮我、……),以便儿童能稳定、准确地仿说之后,他能够使用口语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2.应答阶段
本阶段是指儿童对他人的问话能做出回应/回答。
⑴ 听到他人叫名字时,能主动答应“诶”或“到”。
⑵ 回答四类问句
①特指问句:“这是什么?”
②一般疑问句:“这是**吗?”
③是非问句:“这是不是**?”
④选择问句:“这是**?还是---?”
⑶ 抽象性语言
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a、一因一果;b、多因一果。
②回答“如果”的问题。★a、一因一果;b、一因多果。
3.主动表达阶段
⑴ 情境性的表达
①表达生理性的需求。
②表达社会性的需求。
⑵ 情感的表达
①表达自身的情感感受。
②感受他人的情感并表达。
⑶ 使用问句
学会使用“这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等问句,向他人寻求帮助/答案。
⑷ 描述性语言
①用一句话描述图片/物品。
②用几个形容词描述物品。
③不用形容词描述事物。
④描述怎样做一件事情。
⑤描述一个话题。
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交流阶段
⑴ 交换信息:“我有……”“我看见……”“我叫……”等。
⑵ 按要求转述信息。
⑶ 情感交流。
以上的言语能力发展阶梯是按顺序性排列的,那么我们对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我们对儿童进行训练时,请大家谨记: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出来的(阶梯式发展)。
语言能力阶梯式发展
03
引发儿童沟通的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任何行为的出现都是由相关的动机引发的。如果我们想通过训练让儿童学会使用语言与人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对儿童进行训练或交往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发儿童的沟通动机。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发儿童的沟通动机:
1.辅导者与儿童共享食物/饮品,或与儿童一起进行他所喜欢的活动时,引发他主动与别人沟通。例如:在做“蚂蚁上树”的游戏时,当辅导者的手指爬到儿童手臂的一半时突然停止,待儿童提出要求(说:“往上爬”)后才继续往上爬。
2.故意给儿童制造麻烦,引发他主动跟别人沟通。例如:儿童要出去时,辅导者可以故意挡住儿童的去路,引发儿童主动与辅导者沟通——说:“请让我出去”。
3.在进行轮换互动的游戏(例如:藏猫猫)时,轮流扮演躲藏者。例如:轮到儿童躲藏时,让儿童学会要求辅导者找寻自己。
04
扩展更多沟通选择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儿童有了与人沟通的动机,而没有口语表达能力时,我们应该如何教会儿童表达自身的意愿呢?我们在教儿童表达之前,应该先了解儿童的能力,然后根据儿童的能力特点教会儿童使用口语之外的言语表达方式。
教会自闭症孩子使用沟通簿
有些儿童在接受和表达有声语言两个方面都有严重的障碍。如果你在教一个儿童几个月后,他在语音模仿方面仍然没有什么进展,或没有接受(有声)称呼的能力,就要考虑教他学习图片沟通,以替代发声。有时图片沟通的训练可以促进有声语言的发展。任何时候都要切记的是,有些儿童在理解有声(听觉输入)信息时有较大的困难,而视觉输入信息对他们可能还会相对容易些。但是首先要常识有声语言的训练,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它是最实用的。
很多人害怕使用非口语的交流方式后,儿童就更不愿意说话了。但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使用非口语的交流方式会破坏或阻碍口语的发展。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使用这些方法反而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良性的影响。在这里不是要强调非口语的交流方式最终能导致口语的产生,而是告诉大家如何让儿童变成一个主动的沟通者。
引导孩子主动沟通
05
是细水长流、更要温柔似水
当我们要求儿童学习时,有一部分儿童会出现比较激烈的情绪问题,例如:哭、闹等。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儿童的情绪,使得儿童不再拒绝学习呢?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家长在孩子配合不好的时候就会怨气冲天,自哀自怨或者是抱怨孩子,更有甚者在孩子配合不好的时候责骂孩子、殴打孩子,往往这样下来的结果是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使孩子惧怕类似的情景——任何的学习情景,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孩子进行教学呢?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忽略孩子在教学中出现的我们所不期望的行为,其次还要做到用心发掘孩子的长处,最后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好的方面。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先了解儿童的能力的基准线,再根据儿童的能力设置目标,当儿童完成了我们的要求后,及时给予强化。
我们还要学会在儿童比较愉快的时候结束课程,让儿童知道与老师/家长在一起学习并不困难,并通过不断的强化让儿童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快感,逐渐改善儿童的情绪问题。
为帮助家长少走弯路,“星星雨”出动最强特教团队,希望和您一起做好事儿。
2022年10月10日-10月15日,我们将举办线上直播公益讲座。
6节线上直播课,单节购买39元/节,6节课一共99元,所有讲课费用都将用于支持“上学的愿望”公益项目,助困境孤独症家庭实现上学梦,快快加入我们吧!
文:吴良生
文字编辑:铭铭 凯诗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