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证据
编者荐语:
Cell 期刊最新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差异是因为自闭症相关的饮食偏好所致,而不是肠道菌群差异导致了自闭症。之前的研究实际上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以下文章来源于生物世界 ,作者生物世界
【秋爸爸按】
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谁是因谁是果?国际顶级学术杂志Cell上,刚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说,可别搞反了。
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自闭症是因,肠道菌群差异才是果,它是自闭症孩子的挑食行为带来的。这个逻辑关系的解释是基于对照研究的数据而给出的。
肠道菌群,是这些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更是有“肠脑轴”的说法,大讲它与脑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多人在尝试通过肠道菌群的治疗,来实现对自闭症的治疗。(☞《「16岁男孩通过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冲上热搜,你心动了吗?》)
在这篇最新的研究论文中,参与研究的有99名自闭症孩子,作为对照,一组是51名同家庭未患病的兄弟姐妹,另一组是97名普通儿童,对照分析了他们肠道的菌群与临床表现。结果是——
▐ 第一:菌群与自闭症之间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直接关联,通过菌群的指标没法对ASD给出解释。
▐ 第二: 年龄、饮食等因素,与菌群有着更密切的相关性。
▐ 第三: 自闭症的特征之一是刻板行为,挑食就是一种常见表现,这带来了狭窄饮食的问题,也就带来了菌群的差异,包括便秘等问题。
撰文|王 聪
编辑|王多鱼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外表上与常人一般无二,却仿佛隔了一堵无形的墙,使人无法触及他们的内心。
据美国疾控中心2018年统计数据,自闭症发病率高达1/59。我国缺少全国性自闭症统计数据,2015年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呈高发趋势,发病率高达1%。
更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对自闭症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既与遗传基因相关,也涉及多种环境因素。而一些研究表明,像许多其他疾病一样,肠道菌群可能对自闭症发病机制有所贡献。这是因为观察到某些类型的肠道微生物在自闭症患者中出现差异。
然而,一项发表在 Cell 期刊(《细胞》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世界权威学术杂志之一)上的最新研究发现,之前对于肠道菌群和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完全弄反了。
2021年11月11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Autism-related dietary preferences mediate autism-gut microbiome association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认为,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差异是因为自闭症相关的饮食偏好所致,而不是肠道菌群差异导致了自闭症。之前的研究实际上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文章截图
围绕肠道菌群在自闭症中的作用,有很多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差异至少部分导致了自闭症,但这些研究往往缺少确凿证据。而Cell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相关的最大规模研究,旨在克服之前研究的局限性,厘清肠道菌群与自闭症之间的关系。
再过去10年间,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让肠道微生物组的分析更加便捷。许多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并以此提出了“脑肠轴”的概念,这些研究认为肠道菌群调控着大脑,因此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精神分裂,以及自闭症相关。针对肠道菌群的疗法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科研热点。
在Cell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47名2至17岁儿童的粪便样本。这些样本来自99名确诊的自闭症儿童、51名自闭症儿童的正常兄弟姐妹,以及97名与自闭症无关的正常儿童。
研究人员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这些粪便样本,该研究还仔细考虑了饮食、年龄和性别差异,因为肠道菌群受环境影响很大,因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两个对照组,分别是自闭症儿童患者的正常兄弟姐妹,以及与自闭症无关的正常儿童。
分析结果表明,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的证据,但他们发现,自闭症与饮食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自闭症与饮食多样性较少和饮食质量较差有关。此外,自闭症特征的程度和自闭症多基因评分也与饮食多样性较少有关。
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简单而又直观的模型——自闭症相关的特征促进了饮食偏好,这反过来会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还导致自闭症儿童容易出现肠胃问题。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直接关联可以忽略不计。研究团队认为,自闭症儿童容易挑食的饮食偏好导致饮食多样化较低,进而减少了他们肠道菌群多样性,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腹泻等肠胃问题。
也就是说,不是肠道菌群的差异导致了自闭症,而是自闭症儿童的饮食偏好导致了肠道菌群的差异。因此,研究团队认为,不应当宣称肠道菌群驱动了自闭症。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