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自闭症孩子的异常行为有哪些?家长如何应对?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10-14

自闭症孩子的异常行为有哪些?什么是儿童自闭症的症状?家长如何应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自闭症症状主要集中在语言、社交和行为三大领域,自闭症儿童在婴幼儿期就会表现出行为异常。应对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干预加以改善,另一方面也需要普通大众适当给予宽容。

 

自闭症的两大核心障碍为:第一,社交沟通障碍;第二,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孩子与普通儿童外表看起来没有区别,但只要近距离接触或观察以后,就能发现他们的社交互动、学习方式和日常行为与同龄人有明显的不同。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导致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呈现出以下特点:

1)社交障碍

与人互动缺乏目光对视,对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社交姿势等多种非语言交流方式掌握不足。

缺乏学习认识自身与他人关系以及基本的社交应对能力,不能建立符合其年龄发展水平的伙伴关系。

缺乏自发性寻求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表现,比如不会向他人展示、分享或指向感兴趣的物品。

难以体会他人情绪或感受,缺少回报式的社交反应,不会以一般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

语言、动作刻板或重复,比如经常拍手、晃动身体、手部和手指,这些行为基本不具备社会意义。

坚持程序或仪式性行为,顽固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僵化地遵守特定的惯例或仪式,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诱发他们的情绪问题。

高度局限性的兴趣,比如痴迷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

感觉系统异常,视、听、触、味、嗅等感官对环境中的刺激高度或低度敏感。

 

自闭症谱系群体之间有很强的异质性,围绕着两大核心障碍,不同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相异的症状。除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老师等密切接触者以外,普通人对自闭症以及自闭症人士的认识不足,往往很关注他们的一些异常行为,比如:

 

① 不看人、不理人,总是一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状态,排斥外界交流,对他人的主动分享和互动充耳不闻,无法给出恰当的回应,容易让想要结交他们的普通人感到挫败;

② 有时候会兴奋傻笑、手舞足蹈,在课堂或参加集体活动时不遵守规则,发出怪声或弄出很大的动静干扰他人;

③ 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在公众场合情绪崩溃、大哭大闹,很难接受家长或他人的引导,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服从家长的管教;

④ 不注重个人卫生或是极端爱干净给他人造成困扰,外出时穿着打扮不得体或是行为不雅观,行动迟缓或笨拙,容易被路人认为是智力障碍人士等。

 

 

自闭症人士类似的异常行为如果发生在公共场合,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造成普通大众对自闭症人士的误解,加深偏见。为了给自闭症人士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融合环境,普通在对待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异常时,必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异常实际上就是自闭症症状的体现,一些外人看起来十分怪异的,甚至不妥当的行为并不是自闭症孩子故意为之,普通人如果和自闭症人士发生冲突,尽量不要一味地用道德判断去评价他们,一方面是自闭症人士很难对他人的批评或指责给出恰当的反应,导致批评无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普通人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会让场面更加失控,更科学的办法是及时找到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理性沟通。

 

第二,如在公共场合遇到自闭症孩子发脾气或是家长管教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不围观、不指责、不要过度关注,适当的时候可以上前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对于自闭症孩子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及时向家长反应沟通,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对于自闭症孩子的一些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刻板的、重复行为,只要未干扰他人或环境,要尽量忽视,用包容和理解为他们创造一点自由活动的空间。

 

第四,自闭症的异常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能力上的不足,他们不应该因为先天的能力障碍而受到负面评价。自闭症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只是与众不同,无论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还是普通人,都不应该带着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不同。

 

针对于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异常,家长需要根据行为的性质分情况处理,比如一些严重影响自闭症孩子个人成长和干扰他人的问题行为,就要制定计划优先干预。在日常干预中,可以严格执行分析行为功能、希望孩子怎么做、怎样做好预防与控制、发生了如何正确应对这一套行为干预策略。

 

1)分析行为功能

行为有四种功能:获得关注、想要某样东西、逃避任务、自我刺激,每一种行为功能对应一种干预方法。家长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记录,分析并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功能,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干预。

 

2)希望孩子怎么做

孩子因为不想完成作业或为了获得家长的关注大哭大闹,要改善孩子动不动情绪崩溃的行为,应该教导他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拒绝,比如主动告诉家长或老师,“我不会”“太难了”,或是学会用呼唤“妈妈”的方式来得到母亲的关注。

 

3)做好事前预防

坚持做好技能训练,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行为替代不恰当的行为,比如学习用语言、动作等方式沟通,掌握一些必要的闲暇技能。提前安排好自闭症孩子的日常活动,让孩子时刻有事可做,不能闲着,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坚持和孩子互动,激发并维持孩子对亲子游戏、学习等有意义活动上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4)行为发生时要坚持住

干预训练要坚持原则,如果问题行为发生了,孩子想干什么、想要什么,就不给、不让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