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自闭症孩子一直鹦鹉学舌咋办?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10-21

模仿语言就我们俗称“仿说”无论普通子还ASD在语言学习中都会经历这段,比如时候模仿爸爸妈妈口型喊爸爸”“妈妈”,看到喜欢“饼干”模仿说“饼干”,我们正是通过模仿学会了语言认识了世界

 

在自闭症儿童刚开口说话时仿说其实一种好现象说明孩子语言能力提升了。但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长时间停留在仿说阶段要引起家长重视了:怎么到了仿阶段就这么难突破了?我说什么就学什么跟鹦鹉学舌一样好烦人啊这样仿说又有什么意义?

 

如何突破仿说瓶颈引导孩子过渡到主动表达阶段?今天ALSO·IN太原中心督导、BCaBA任路岩老师将围绕“孩子可以仿说但不会主动表达”这问题给大家支招

 

任路岩(BCaBA)

ALSO·IN太原中心督导

河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士

 

孩子真的想说话吗?

 

回忆一下我们什么时候更想开口说话:第一有需求表达的动机,比如“你帮我把水杯拿过来”。第二遇到我们特别喜欢东西跟人分享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包特别好看……”

 

回到谱系孩子身上我们都道,提求能练习主动语言,那什么时候才是提要求的恰当时机呢?干预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操作:孩子正在玩玩具为了让他表达,家长把的玩具拿走目的是让他说出“想玩小汽车”。但实践下来,孩子往往压根不看也不张口说话

 

觉得把他的汽车拿走了,他就动机提要求了,但可能孩子并不这样觉得,这个汽车我又不太喜欢,拿走或拿走来说没特别大差别发音本身就比较困难的小朋友,想让他张口就更难了

 

这时我们就要思考,怎样才算有动机?我怎么知道孩子想要某个东西呢?

 

回想下我们和孩子相处情景,当孩子想喝饮料时,他会有什么动作他可能直接起身,打开冰箱拿;然后把饮料递给你,让你帮忙打开;也可能递给你然后看看你说:“妈妈打开。”

 

是动机!当孩子有动机时,会有外的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向喜欢的东西靠近、用手指一指、用睛看看、用口语说一说等

 

 

如果想让孩子主动表达,要满足的条件定不仅是把他的玩具拿走,我们拿走的,或者说我们控制住,必须是孩子真特别想要的东西所以,在创造表达机会之,一定要心里有数:他真对我做的这个事情/拿的这个东西有动机吗?有动机了,孩子主动表达的几率就

 

有了动机之后,怎么利用好这个动机更加重要。比如孩子想吃海苔,一片海苔可以引出多少主动表达的机会。

 

●海苔最开始大包装袋里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他会提要求“拿下来”;

 

●拿下来后要撕开包装袋,他可能会提要求“打开”;

 

●打开后,可以先给孩子吃一小块,再吃一块然后等一等,引导他说“海苔”,再给他海苔……如此,只要你想,就能创造出更多机

 

家长可能会说,我家孩子对吃的无欲无求怎么办?有喜欢玩具吗?比如玩喜欢的小汽车,推着推着,我们拿一个小动物模型挡住推的路,他推不过了怎么办?引导他表达“让开”“拿开”这也是的。

 

孩子听懂你说什么了吗?

 

我们都学过英语初学时大都先从着老师读字母、单词、短语学起这也是仿。学英语时存在一种情况,我能把长段句子说下来,但可能并不太懂句的意思,因而很难做到把这些英文用到生活中去交流沟通

 

样的情况们提个醒我们总想让孩子主动交流,但没有想过:一、他知不知道自己要主动说些啥?二、我们对他说话,他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还是只听到了发音,但不明所以?

 

结合这两个问题,教自闭症孩子主动表达,他应该先具备一些技——

 

第一个技能孩子有一定的兴趣自己想要、想拿或者想要找的东西借助于这些动机更地引导他主动表达

 

第二个技能,孩子要有一定的关注,我们可以提前练习孩子的眼神,孩子能够去追视个强化物,从而更好地提升他对人、对物关注。

 

第三个技能,孩子定的口语能力即使说不清楚也能够用相似音来表达需求;如果没有口语,我们也可以先教孩子通过手指一指来表达

 

主动表达也存在于们和孩子的对话中。我经常纳闷,孩子怎么从来不自己发起一来一回的对话?对这个疑惑,除了动机这一因素,孩子没有对话的回应能力也是需要去考量的,如果没有他主动发起对话就比较困难

 

你强化到点上了吗?

 

到小朋友主动表达要具备一系列能力,很多家长挠头:“这么多技能孩子得一个个练,会提要求得练,能提要求但命名不行,又得练命名我该怎么教?教的过程中我说‘你要什么’他跟着说‘你要什么’我说‘这是什么’,他跟着我说‘这是什么’,完全束手策呀!”

 

这里大家要避免一个误区:当小朋友还不太理解我们的问话是什么意思时,我们要直接告诉他答句,而不是重复提问

 

 

比如孩子想吃海苔,已经眼巴巴望向你,小手也已经勾向海苔了我们要做是直接提示他“海苔”他说了“海苔”然后给他。的情下,尽量不要总问“你要吃什么?”孩子跟着说“吃什么?”没有达目的后又问第二遍、第三遍……搞得大和孩子都很耐烦

 

过,我们要一直样教他说“海苔”吗?不是的教任何技能一定要想到逐渐辅助撤退,孩子才是真正学会了。

 

还以海苔为例,刚开始孩子看们一眼、手一勾,我们就说“海苔”可以连续两三次每次他都能很好地仿说的话,接下来有两种方法测试孩子到底学——

 

第一种,逐渐减少提示的字数,或逐渐降低的音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朋友本身对海苔这个物品认知比较弱可能知道这个零食叫海苔

 

第二种如果小朋友知道是海苔,但每次让他自己说,他就不说,会多地使用时间延宕一看到有要海苔表达我一开始会语言提示他海苔”,慢慢地适当延长时间给他反应的机会如果给了机会他没说这时再提供辅助。

 

整个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忘记这件事

 

刷抖音会刷到年轻的妈妈带娃,小朋友想要玩具妈妈给买然后打滚妈妈就在边吃着冰淇淋蹲着看,一会朋友自己站起来了,说“妈妈走。”特别有意思。朋友撒泼打滚这套好像对妈妈来说没什么用那算了。假如撒泼打滚得到了想要的玩具,下次他还想要某东西还会把这套拿出来用

 

孩子的主动语言有什么关系?大家想一想如果小朋友想吃薯条时说“薯条”,这我们反而没让而是说:“你别吃了,了对身体不好。”孩子不能接受,他想吃就抢,终吃到嘴里了那下一次还想要吃薯条时,他优先做的行为会是什么?

 

朋友来说,如果他的语言一得不强化(主动表达了自身需求但没有得到所想要得到的东西)反而是他的一些其它行为,如哭闹打滚,能够让他接得想要的东西的行为就被后者控制而前者会逐渐削弱,这也是什么我们在教授需求表达时提供的定是特定强化物

 

什么叫特定强化物?打个比方,孩子当下对海苔特别强的动机,但家长太理解孩子,并没有给他海苔,而对他说“很”,然后给了他一个汽车,对小朋友来说,他会一脸疑惑:“妈妈干什么?我说的这些话又有什么意义?”

 

讲完必备技能知道了怎么教也知道要提供强化下一步就是执行了。执行时,我们一定要提供大量练习机会任何一个技能的习得有一个熟能生巧,量变达成质变的过程。我们总觉得孩子不会主动表达需求,其实要先反思一下,一天我们创造了多少让孩子表达机会?

 

要多思考这几个问题:第一,孩子为什么想要开口说话动机足吗第二,孩子怎么才能够说好话技能够吗第三练习次数够不够?第四我的心态好吗?

 

为什么提到我在工作中发现,有的家长觉得:“我孩子只会仿说鹦鹉一样,我宁愿他说了。”其实,孩子真是理解了我们的话然后故意仿说吗?不一定。而且仿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发展阶段,从没有语言到有口语再到能仿说、能命名、主动表达需求仿说是必可少的。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尝试分析背后原因

 

关于家长的一些疑惑和好方法

 

 

01 他自己把问题解决了不需要我了咋办?

 

在教孩子提要求件事上家长们开动脑筋,想了非常办法比如把零食放在比较高的地方,制造困难让孩子提求,慢慢引导他多说,再步步撤辅助;比如装糊涂明明听到孩子拿着零食说“打开”但觉得他的声音不特别清楚,就说“声音再高点儿”鼓励孩子再说

 

这些招数都用过后有妈妈反映:“子知道零食藏在哪儿会自己搬个解决就不需要我了,那他对我还提什要求?”

 

其实家长不用太过于纠结,对孩子来说自己办法解决问题,也是能力现。要从别处再创造机会了,野扩大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把困难制造得再难一点,他凭自己本事解决不了必须得寻求帮助就来了.

 

对于物品、活动方面需求表达已经比较好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向信息方面过渡,比如取个快递孩子不知道你买可以引导他问“买了什么”“这里面是什么”向这样方向靠拢

 

02 朋友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怎么办?

 

比如我们正在吃苹果,他也知道妈妈在吃苹果但还是问:“妈妈你在干什么?”这建议是当下忽略就可以了,不要这样个行为做出强化和回应.

 

除了忽视我们还能做什么?

 

想一想他看我们在吃苹果我们想让他说什么?比如你的苹果甜不甜?”“你还有苹果吗?能给我一个吗?“妈妈苹果是什么时候买?”等。

 

能力小朋友,我们可以做一些视觉去进行语言表达;果孩子认字,可以把每天常做活动拍下来,旁边写一些问答的内容让小朋友看就像脚本一样。能力一般小朋友可以就像上面逐渐丰富跟我们对话的内容

 

还有种特殊情况孩子会问“这什么”然后己回答“苹果”怎么回事?可能是因为孩子将“这是什么?这是……”当成表达的固定句型,而不知道这是一问一答,对提问的意义够理解,也有可是因为我们教孩子的过程中,看到某个物品后经常性地问孩子“是什么”然后辅助孩子回答“这是……”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直接语言示范当下的想法,比如“苹果”。在之后教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避免一直明知故问

 

 

03 能力弱时坚持最小化原则

一位家长讨论中提到了一个经验推荐给适合家庭。

 

她说家长要提高孩子主动表达能力家长一定是个十分敬业且专业的“解说员”,家长顺着孩子目光抓住切机会用通俗易懂、生动趣、夸张方式进行解说引导其回答些简单的问题提高表达的频率

 

这个做法很好首先我们要顺着孩子的目光关注孩子当前的兴趣在哪儿家长旁白就像足球比赛的解说员给孩输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让他去听而且,解说时候要有趣、夸张。夸张化方式能让孩子更乐意去关注,成功率会更高些。

 

妈妈还有个经验,在无语言阶段的输入遵循最小化原则即用最简单的语言帮助孩子提高认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吃的、玩的入手比如拿苹果给孩子吃,就输入“苹果”,慢慢地会仿说“苹果”再扩展到“吃苹果”“洗苹果”“切苹果”“买苹果”……然后展出主动语言。

 

最小化则就像我们英语水平只够听懂几单词时当一个人在你耳边一直灌输特别长的英语句子,我们从中提取到关键信息就困难甚至可跟听天书一样

(图源:unsplash

 

 

号外!号外!

 

全新直播栏目“ALSO八档课堂”上线,我们将邀请ALSO的督导老师和丰富经验一线干预师围绕大家关的方方面面干预话题,一起探讨,帮您支招,减少您带孩子升级打怪路上烦恼

 

第一期作客“八点档课堂”的美丽又专业静静老师(ALSO·IN督导BCaBA)她分享大家最关心的社交话题——孩子不会跟人玩社交怎么办?

 

可前往公众【ALSO孤独症】“预约直播与督导线上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