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轮流等不及,游戏输不起怎么办?
“我家孩子就是不扎堆,哪怕跟小朋友一起玩也玩不起来,愁死了!”
“我儿子倒是愿意跟人玩,但游戏规则稍微复杂点就听不懂了,有什么帮他进阶的办法吗?”
“我们家那个特别看重玩的结果,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会情绪大作,下次甚至不敢玩了。”
无论对普通儿童还是ASD儿童,游戏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学习途径。一般来说,我们在教孩子一些游戏时,轮流游戏是非常推荐的选择,因为大部分社交游戏基本上都需要有轮流的技巧,要想玩好,孩子就要学会等待、分享和合作,这些都是良好沟通能力的基础。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篇干货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享轮流游戏可以怎么教,比如轮流的时候孩子不能等待怎么办;第二部分分享的是,在玩竞争类游戏时,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怎么解决,比如有的孩子不愿意玩竞争类游戏,容易发脾气,那如何让孩子接受输赢?
围绕这两大话题,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来自ALSO·IN华东区域督导、BCaBA芦静老师。
芦 静(BCaBA)
ALSO·IN华东区域督导
安徽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学士
玩好轮流游戏得具备哪些关键能力?
一旦有了娃,成年的老母亲们也不得不重新学习,储备一些能跟孩子互动起来的游戏玩。下面几款经典轮流游戏分享给大家,如果孩子有轮流的概念,基本上都可以参与进去。
▶桌游:钓鱼、飞行棋、大富翁……
▶语言游戏:轮流数数、填字接词……
▶运动游戏:躲沙包、捉迷藏、萝卜蹲……
要想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自闭症孩子需要具备一些玩游戏的关键能力。
1.理解规则:你先、我后
最简单的轮流规则是:你先做,然后我做,我做好以后接着又轮到你……
2.等待:别人完成以后,我才可以行动
一先一后的轮流里,孩子要知道别人做的时候,自己要恰当地等待,等待别人完成,我才可以行动。
如果自己做完之后,能主动把玩具交到对方手里,哪怕自己内心非常想再来一次,但依旧可以遵守轮流的规则进行游戏,这时候就可以评价,孩子在做“很有素质的轮流”。
3.行为表现:怎么玩
轮到他的时候知道怎么做,即孩子的行为表现聚焦于玩具本身,孩子得会玩。
轮流游戏怎么教?
正式进入轮流游戏前,需要提前做一项工作——筛选出适合轮流的玩具,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筛选。
感兴趣的玩具有哪些 01
家长或老师准备一张纸,根据优先级,列出孩子会玩的玩具,如最喜欢的、一般喜欢的、一点点喜欢的……如果孩子能玩的玩具非常局限,我们的目标要先放到兴趣拓展上,因为孩子只有对玩具有兴趣,才能将其作为媒介跟人轮流和互动。
哪些玩具维持时间更长 02
哪些玩具玩起来能至少维持一分钟时间(或比较长的时间)。自闭症孩子专注力比较弱,如果让他去轮流,他压根没有关注到的话,也很难参与进去。
玩法正确吗 03
孩子玩这些玩具时,用的是正确玩法吗?如果他跟小伙伴都是按照一样的方式玩,他俩之间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别人也不会觉得我们的孩子玩法奇怪或单一。
推荐从多部件玩具入手 04
优先使用多部件的玩具进行轮流游戏。为什么?举个例子,小汽车的玩法比较单一,不能拆开,一般只能推着玩,很难跟别人分享,有一点干干的感觉。如果是多部件的玩具,像插花,我插一朵,别的小朋友也能插一朵,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大家的兴趣都可以得到满足和维持。
真正进入到轮流游戏,分4个进阶阶段。
阶段一:你玩我也玩——接受旁边有人
轮流游戏至少需要两个人,如果孩子都不能接受旁边有人,特别是小朋友的话,就没办法参与游戏。所以,接受旁边有人算是一个初阶的先备技能,可以理解为,两个人或者多人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内各玩各的。比如在淘气堡,大家各自玩沙子,就是这种状态。
有家长可能会诧异,怎么还有小孩不接受旁边有人?据我观察,一些小朋友旁边有人,特别是其他小朋友时会很紧张,可能是过去有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旁边的小朋友抢过他的玩具,也有一些孩子是环境适应问题,旁边有不熟悉的人容易紧张焦虑。
如果小朋友不能接受旁边有小朋友,可以怎么做引导?
让孩子接受有陌生人旁边 01
一般来说,如果旁边是熟悉的成人,孩子的接纳度都是挺高的,如果是陌生成人的话,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排斥的行为表现,比如用推搡的方式要求旁边的人离开。
这时我们可以先跟陌生成人沟通一下,一开始,这个人与孩子的距离可以比正常的社交距离再远一些。比如一个房间里,孩子在中间玩自己的,陌生成人就默默在角落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这里要注意:保持距离时,不要让孩子发现你在盯着他看,否则容易引起排斥。
后续,根据孩子的情绪稳定程度,逐渐缩短成人与孩子的距离,实现能够跟孩子在一个区域范围平行活动的目标。平行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从不相关活动,比如成人看书、做自己的工作,过渡到成人也玩玩具。玩具的种类,从跟孩子玩的不一样,逐渐变成跟孩子玩的一样。一步一步实现,孩子能接受旁边有人跟我一起平行玩玩具。
接受有其他同伴在旁边 02
当孩子能够接受陌生成人在身边玩平行游戏后,我们可以泛化不同的人稳定孩子平行游戏的技能,也可以增加环境中人员的数量。
当孩子能够接受多个人一起在同一个空间内玩玩具的时候,我们需要找一些孩子熟悉的同伴,或者比较容易“沟通”的小朋友,在这个空间内平行玩玩具。这里说的比较容易“沟通”的意思是,这个同伴是有良好的玩玩具规则的,不会去抢夺其他孩子的玩具。当孩子能够接受旁边有其他小朋友玩平行游戏后,也可以逐渐引导孩子在其他环境中,有多个小朋友存在的环境中,玩玩具,比如自然环境中的淘气堡、游乐场等。
在引导平行游戏中,我们要注意——
✍如果其他小朋友比较熟悉固然更好,如果不是孩子熟悉的小伙伴,那么我们要确定这个小朋友不会去抢其他人的玩具,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好的游戏体验。
✍初始引导其他小朋友跟孩子一起平行游戏的时候,现场需要留一个熟悉的大人,随时准备协助处理一些突发问题。
✍如果平行游戏过程中,有一些自发的合作游戏或者肢体接触,只要孩子不排斥,现场的大人都是可以引导,协助并促进这类活动顺利进行的。
阶段二:我跟你一起玩——接受合作
(1)先从简单的玩具合作入手,在一递一拿中,双方建立好感和信任。
起初,先跟大人来进行简单的合作游戏。比如,当孩子在用积木搭城堡的时候,大人可以把积木块递给孩子,协助孩子能更好更快地把城堡搭好。这时候,我们是在满足他,给他好东西,同时我们也参与了搭积木这个过程。
在简单的合作过程中,具体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孩子比较敏感焦虑的时候,我们不停地给他递好东西,孩子会觉得这个人真好,一直给我好东西。
✍第二阶段等他稍微放松下来,可能会允许我们也玩一下,我们就在他不注意的时候,马上把我们手里的积木搭上去,然后赶紧继续给他递积木。
✍第三阶段当孩子愿意给大人玩具、大人给玩具也能及时接过来,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类似活动,稳定孩子这种合作的意识。再逐渐过渡到引导孩子跟同伴轮流中去。
(2)创造必要的环境,距离从近到远。
如果在桌面玩游戏,距离是非常近的。近距离下,孩子多数关注的是物品,可能偶尔才会抬头看我们一眼或拉我们的手。所以,当孩子有了合作意识,我们的距离要从近处稍微拉开一些,这时孩子关注人以及找人的眼力见会更加明确,甚至会跑过来跟我们做合作。
小贴士:在生活中创造合作的机会。
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合作呢?因为生活中合作的时候,能共同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强化孩子的合作意识,也能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当孩子搬桌子搬不动,需要喊大人来帮忙,合作把桌子搬走;当大人晾晒衣服的时候,孩子能够帮我们递夹子……
当孩子总是在配合我们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社交感觉肯定比以前更好。
简而言之,接受合作的关键点:
☑一个是教孩子有眼力见。比如,我一伸手孩子就知道给我,我给孩子时他伸手就拿过来,我一个眼神或动作,他就知道我需要帮助,这就是眼力见。
☑给予必要的辅助,如发出声音“给你呀”“拿着”“给我”,或者眼神和手势提示。
☑强化的结果:成品展示、夸张的表情语言。
合作游戏里最好的强化是什么?是我们合作完成的一个成品展示,完成之后,我们可以用夸张的语言或表情表扬孩子的付出。如果孩子需要一些额外强化,我们再去给他配额外的强化物。
阶段三:我一下你一下——玩简单轮流
这一部分先普及游戏中的一个概念“关键物品”,意思是当小朋友有这个物品时,才可以玩某个玩具。比如打地鼠的小锤子,如果没有它是没办法敲地鼠的;玩钓鱼游戏时,鱼竿也是“关键物品”。
以简单的轮流游戏打地鼠为例,游戏规则是大家轮流敲一敲,小锤子给到谁谁就开始,一来一回。这里比较关键的能力是学会等待,而不是抢到小锤子不撒手,自己去玩。
如果孩子不知道要等待,就需要辅助,有两种辅助方式:第一种,对有一定语言理解能力的孩子,可以直接说:“现在该我了”,然后把小锤子拿过来。
第二种,小朋友听不懂语言辅助,可以用肢体辅助。比如,小朋友敲完第一下还想敲第二下,我们可以按一下他的手,敲完再给他;当小锤子给到他,他拿着不知道该干什么时,说明他启动游戏有问题,我们可以拍一拍他,如果拍他还没有反应,可以拉着他的手全辅助把这个动作完成。
不管语言辅助还是肢体辅助,都要考虑辅助撤退。
语言上的辅助撤退:第一次我们说:“该你了,你来敲一敲。”多次辅助小朋友能顺利进行之后,可以尝试去撤到只说“该你”两个字,慢慢再撤到只说一个“你”字,代表他可以开始游戏了,到最后把语言都撤掉。
肢体上全辅助孩子表现比较稳定后,动作上稍微送一送就可以了,然后到指一指就完成,不断减少帮助。
以上过程,如果孩子表现出了很好的等待行为,不要忘记给强化哟,可以一边夸奖他一边给他贴代币。
阶段四:轮到你了——玩复杂轮流
当简单轮流的概念和能力都没有问题时,就可以提高游戏复杂度啦。本部分以蛇棋游戏为例。
首先我们要学会分析,在蛇棋游戏中会涉及到哪些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轮流掷色子,色子上面会有数字,代表要走的步数,所以小朋友要有一定的数学概念。第二部分,根据色子上的数字轮流走。第三部分是游戏中的一些规则,如遇到梯子要爬上去;遇到蛇头会把棋子吃掉,从蛇头掉到蛇尾……
如果一下子让小朋友理解上面所有步骤和规则,难度很大,所以可以评估孩子的轮流意识和能力在什么水平,不会的就拆解教学。
(1)不会轮流掷骰子,就把这一步单独拿出来,当成简单的轮流游戏玩,等孩子熟悉了这一步,再试一试他明不明白要轮流走棋子,你一步我一步,可以先不涉及数学概念。
(2)不懂规则怎么办?可以分别教学,给小朋友一个棋子,放到蛇头了,然后滑下来到蛇尾。当他能够进行多次有蛇头和没有蛇头的经历后,小朋友就知道遇到蛇头要滑下来,没有则保持不动,这是蛇的规则;同样地,教梯子也是,遇到梯子要爬上来,没有梯子不用爬……
最后,再把所有部分的教学综合到一起,达到完整游戏的状态。
综合以上的信息,关于轮流游戏,我们小结的技巧是:
▶轮流游戏,要确保孩子独立游戏的技能,会玩、会正确玩、会长时间玩,有兴趣。
▶轮流游戏,确保跟成人能够玩,1回合、2回合、3回合、1分钟……
▶轮流游戏,泛化同伴,1分钟、2分钟……
如何让孩子接受输赢?
自闭症孩子在输赢游戏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况:
▶只接受赢,不接受输,输了就没有强化
▶因为畏惧输的结果,所以逃避输赢游戏。
▶不理解输赢:无所谓
今天的分享主要以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为主,第三种情况稍微涉及一下。
前两种情况是孩子很懂游戏,太怕输了,所以会出现哭、闹、打人、倒地等情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有两种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淡化输赢的概念,鼓励参与。“淡化输赢”并不是说让孩子不懂输赢,而是告诉他输了也没有什么关系,重点在于鼓励他愿意重新参与到游戏中。
第二个思路给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输了可以怎么办?
以上两种我们思路再次通过举例的方法,给大家一些思路。
首先是淡化输赢的概念。
以桌面竞争类游戏“抢杯子”为例(同样的思路可以扩展到“抢椅子”等竞争类游戏中),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准备好强化物。如果小朋友对杯子不感兴趣,可以换成他喜欢的小汽车、手机等。
鼓励愿意参与游戏,不区别输赢 01
如果只有一个杯子,小朋友没有抢到手,心情肯定会低落。如果有两个杯子,不分先后,谁抢到杯子谁就可以得到好吃的葡萄干,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会抢到,都可以有好吃的。
鼓励参与游戏,语言区别输赢,奖励不区别 02
有些小朋友对第一名、第二名特别执着,得第二名会小失落;也有的小朋友对“我最快”“你最慢”“你还差不多”这种词汇表达的概念比较敏感,我们就可以在语言上作区辨。两个杯子,最先伸手抢的那个人赢,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我是第一名,你是第二名”“我是最快的,你是最慢的”,但强化物同时给,让孩子觉得,哪怕得了第二名,也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强化物,第二名也很好。
鼓励参与游戏,语言区别输赢,奖励先后 03
语言作区辨,“我是第一名,你是第二名”“我是最快的,你是最慢的”,第一名先得到葡萄干,第二名获得葡萄干的时间慢一点,小朋友需要等待一下。重点是:无论输赢,仍然都可以获得强化物,只是时间上有延迟、语言上有区辨。
鼓励参与游戏,语言、奖励都区别 04
这时可以尝试撤走一个杯子,两个人抢一个杯子。开始抢的时候,孩子没有抢到也没关系,可以语言区辨“我是第一名,你没抢到也没关系,第二名也不错,也给你一个甜甜的葡萄干,我吃大一些的,你吃小一些的。”最主要的是鼓励小朋友参与这个游戏。
第二个思路,输了怎么办?
1.不服输的处理方式:多鼓励他继续挑战。
“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吧”
2.服输的处理方式:让他赢。
如果小朋友连续输好几次,大人就要有点眼力见了,毕竟孩子年龄比较小,尽量多给他赢的机会。
3.教给孩子一些自我安慰的方式。
“没关系,我继续加油。”
4.逃避的正确处理方式,“我不想玩了。”
最后这一个点,有的小朋友输多了,会用一些不太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比如推人,或者去抢对方的东西,这时我们要教孩子用功能性的语言代替这些不恰当方式,比如教他说“我不想玩了”“下次再玩吧”,但这种情况也尽可能避免一下,最好选择前面三种方式。
关于抢杯子的游戏,有很多种玩法,比如,游戏规则是“当说到自行车的时候开始抢杯子”,家长说“火车、苹果、大象、自行车”开始抢,如果小朋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游戏规则这么复杂听不懂怎么办?
的确,在这里我们也想强调一下,认知是社交的基础,如果孩子的认知能力还达不到,我们可以将游戏规则简化为“听到‘杯子’我们把它拿走”,“抢杯子”换成“拿杯子”这种指令;或者指令换成“1、2、3,开始抢”都可以。
对于完全没有输赢概念的孩子,怎么引导?
首先还是需要找到他非常喜欢的东西,孩子对这个东西动机非常强,比如手机、软糖。
然后初步给他建立一些和人在玩,快慢这样的感觉,比如说,快快地走路、出门赶紧穿鞋这种意识。当孩子稍微有一种速度的意识时,才有可能跟他去玩一些竞争类的游戏,所以我们建议大家用他喜欢的、动机非常强的东西,建立起快速的体验。生活中一定要强化孩子快的行为。
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1.输赢游戏,首先确保孩子有动机参与(会不会玩?有没有强化);
2.从简单游戏开始着手;
3.输赢过程中,不能总让孩子得到一种结果,比如总赢,或者总输。
4.在淡化输赢概念的时候,输赢对待方式是一致的;
5.减少拒绝类语言的教学,避免过度泛化使用。
【ALSO·IN南京中心督导李曼老师、胡小变老师对本文亦有贡献】(图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