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自闭症儿童可以上学吗?自闭症孩子该上普校还是特校?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11-18

自闭症儿童可以上学吗自闭症孩子该上普校还是特校?学龄期的自闭症孩子能不能上学,去哪儿上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孩子的融合能力水平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都可能对孩子的去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家长要放平心态,根据孩子的融合能力评估结果,为其选择适合的学校。

 

 

毋庸置疑,自闭症儿童可以上学,但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自闭症孩子实际的普校融合情况却不容乐观。2020年,自闭症评估干预平台ALSOLIFE研究院联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开展《关于中国孤独症人群家庭现况、需求及支持资源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普校入学情况

超过60%的孩子可以进入公立义务教育系统,30%的孩子在干预机构继续干预,剩下将近10%的孩子居家。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中,1/4在特殊学校,3/4进入了普校。这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在陪读,且绝大多数孩子为家长亲自陪读。

普校就读时间

51.5%的孩子在一年级就会退学;能读过四年级的自闭症孩子不超过20%;继续读到六年级甚至升入初中的则更少。

 

在退学的孩子中,深知熬不下去家长主动退学的约占1/3;而占2/3的那些被退学的孩子中,90%以上是应学校要求,还有8%是遭遇了普通学生家长的投诉,认为班级里不应该有特殊孩子出现。

之所以出现以上这几种,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1)孩子的融合能力不足。

即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不符合普通小学的入学和就读标准,无法适应普校融合环境,导致入学困难或在就读过程中遇到阻碍。孩子的融合能力水平具体又受到孩子先天的障碍程度,是否接受早期干预以及干预效果的影响。

 

2)现有的融合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即学校对自闭症孩子的接纳程度,具体包括对自闭症儿童的招收标准如何、是否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支持,是否接受陪读等系统的融合支持力度。

 

3)受家长的影响。

在自闭症孩子的上学问题上,家长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家长是否在小龄阶段对孩子展开了针对性的干预,是否重视训练他们的融合技能,以及是否在他们适应能力不足时提供必要的辅助等;另一方面则在于家长对孩子的融合态度,如果家长对自闭症孩子期待过高,强行让孩子上普校或是一味地排斥特校,适应能力不足的孩子即便勉强进入普校遭到拒收和劝退的风险也会增加。

 

 

从根本上来说,决定自闭症孩子能不能上学,去哪儿上学的关键就是看孩子的能力。一般的普通小学在接收自闭症儿童时,一般都要求孩子要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要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即可以独立就餐、如厕,搞好个人卫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严重的问题行为。

即没有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不会轻易出现大喊大叫、破坏东西等问题行为,可以长时间保持情绪稳定。

 

可以理解并能遵守学校制定的基本校园规则。

能遵守基本的校园和课堂规则,上课时可以安静坐稳,不影响其他同学,能听懂老师的集体指令并按照指令的要求去做。

 

④ 整体的能力水平与同龄人没有太大差距。

即整体的心智水平与实际年龄不能相差过多,有一定的沟通、理解能力以及环境参照能力,在普通学校可以参照同龄人的交往方式、语言表达,可以跟随老师进行模仿学习。

 

相较而言,特殊学校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更符合部分当前能力水平较弱的自闭症孩子,而且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支持。在自闭症谱系圈资深老家长赵琦看来,特校的支持更专业、持续,符合一部分自闭症孩子的实际能力,是普校所不能及的。从她长年从事融合教育的经验来看,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不管上普校还是特校,有几个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定要把握好:

 

一是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发展,保证没有过激行为,不会经常闹情绪。

二是孩子的智商水平,70分是智力低下和智力正常的分界线。如果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到70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高年级课程可能会比较吃力。

三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少要有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认知理解能力要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四是孩子的生活自理、兴趣和特长等综合能力。

 

为了给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能力都要提前培养。这也提醒小龄家长一定好抓好早期干预,注重提高孩子的基础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放平心态,保持淡定,普校和特校各有利弊,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要因为一心想送孩子去普通学校而过度焦虑。在一些真实的案例中,部分家长因为可以做到正视孩子的能力,坦然将孩子送去更适合的特校,不仅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自身的心态和家庭生活连带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无论是普校还是特校,各个学校由于政策、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或差异,不同学校对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特殊障碍群体有不同的招收标准,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别。家长在了解孩子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环境,就能减少融合路上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