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开脑洞!刻板行为也能变成好习惯

作者:ALSO孤独症 2020-08-03

◆ 从家到学校一定要走同样的路线,一旦改变就哭闹不止;

◆ 边走路边晃手,不注意路上的交通情况;
◆ 玩具小汽车要拍成一行,每一个都在固定位置上;
◆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一分钟也不能晚;
孩子的重复刻板行为一定需要干预吗?
近期,领学社区邀请到ALSO·IN治疗师赫东升老师,为「点评大会」进行答疑,这些干预中时常遇到的小难点看起来不经意,解决起来还是需要系统科学的方法。ALSO君特整理如下,助您居家干预一臂之力。

 

 


 

家长精彩观点

 

@黑龙江1603桃桃妈妈

刻板行为是否需要干预,要看这个行为会不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若影响到别人了,或对自己造成伤害了,那就需要干预了,若只是按一定顺序的颜色画画这样,我认为不需要干预。

 

干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孩子的能力,拓展孩子的兴趣。对刻板行为的干预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先干预一种比较好控制的行为。可以从减少时间来做,也可以在他的行为里增加其他的活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湖北1411喆妈

好的重复刻板行为不需要干预,比如我家孩子晚上8点半准时洗澡,9点看书,10点睡觉,养成了好的习惯,这种刻板就要坚持。需要干预的刻板行为要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是否伤害到自身安全、是否影响到他人,根据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分几类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干预。比如我家孩子食物刻板,不吃蔬菜类,我是放在重要不紧急象限,仍在干预。

 

@杭州1511小太阳妈

对于刻板行为要干预一部分,接受一部分。先说为什么要接受一部分,我们首先得认清自闭症的本质,刻板的特质是终身无法完全改变的,所以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改造孩子全部的刻板问题;其次,刻板在某些场景,某些领域是可以被利用的优点,比方说审计工作,比方说非常遵守规则过马路,一定要等绿灯,外出归来一定要先洗手……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受孩子的特质,利用好这个特质。

 

首先干预影响到他人的刻板行为,其次是对学习和生活造成阻碍的行为,比方说一直撕纸,即使不影响他人也影响到了自己的提升。本质上是思维的刻板,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这需要长期坚持练习。干预的过程切忌横加阻拦,最好是润物细无声。

 

具体想到的:安排结构化的生活,不让孩子独自忙着或闲着;扩展孩子的兴趣,扩展刻板行为的功能性,让刻板行为变得有意义,比方说喜欢玩水,可以洗碗洗衣服;一点点改变,让孩子从小变化开始逐渐接受更大的变化。

 

@哈尔滨1408墨墨妈

我认为有些刻板行为只能降低频率,彻底消灭掉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培养孩子更多兴趣点,让他不当的刻板行为频率降低,随着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可以通过社交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将能力泛化在生活中,使行为更具社会性。

 

@山东1309雯娇妈

我家前期穿衣服刻板,除了几件喜欢的衣服别的衣服一概不穿,让人头疼了好长时间。通过慢慢的干预,从最开始的好多天之前就把衣服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孩子熟悉,并偶尔拿到孩子眼前夸一夸衣服好看,到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问明天穿哪一件让孩子做选择,现在孩子有明显的改变,经过商量一下后基本可以接受,我觉得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ALSO志愿者米果妈

“好的刻板,就是好习惯“,好的刻板=好习惯=好规矩要建立起来,不光是谱系孩子需要训练,普通孩子也需要训练。不能因为孩子谱系,看啥都是有问题,看啥都想要干预,往往就会出现家长矫枉过正的问题。要干预刻板行为,就得列出来,分优先等级,再进行干预。否则,啥刻板都一把抓,啥也抓不住,啥也抓不好,家长孩子两败俱伤。

 

@广东1208修妈

刻板的真正问题在于无法接受改变,而不是说偏好一定要做什么。喜欢把书籍按固定的顺序排列当然没问题,甚至是好事情。但问题在,如果有一天不能按这个顺序排列时,孩子可以接受,再不济可以忍受,最低限度是崩溃程度可接受。

 

@贵阳1801壮壮妈

我家爱甩手,拿到什么玩具就爱甩。每次甩我都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正确地玩玩具。通过这种转移的方式,目前已经减少大概50%的甩手了。甩玩具的时候也会主动把甩的玩具交给我。

 

@豆豆妈

需要利用孩子有限的兴趣(刻板行为)来拉动他和我们的互动。别忘了,我们孩子最缺的核心是什么。如果孩子很喜欢转圈,是不是可以跟随孩子兴趣点,孩子来主导,模仿孩子转。妈妈也转,爸爸也转,先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设计轮替游戏:妈妈转,妈妈转,妈妈转完宝宝转。还可以结合设计:音乐起,可以转,音乐停下来,不能转。满足孩子的感官刺激,又合理锻炼了社交规则。孩子能力提升兴趣广了,刻板行为自然就消退了。

 

 

老师点评

 

01

重复的刻板行为需不需要干预?

 

 

1. 刻板行为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两大核心障碍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行为刻板及兴趣狭窄刻板行为是指局限的、重复的兴趣和行为,也包括情绪的局限与狭隘。在日常生活中刻板行为有如下几种表现:

 

游戏方式

孩子喜欢简单地排列积木、小车,或者每次打开手机或iPad的时候都要叫一声。

生活方式

每次从家到学校都要走固定的线路,或者在收拾东西的时候,要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完才算完成。

学习方式

在平时上课或者让生活中孩子都只做喜欢的事情,不接受家长老师的辅助。

社交方式

孩子只接受固定的玩法,换一种玩具的玩法就没法接受。他跟别人打招呼的方式比较固定,只会摆手,不会点头或者招手。

 

 

2. 是否进行干预的标准

刻板行为是否需要干预要根据其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

 

  • 行为是否具有攻击性,是否会对孩子和他人造成生命或者健康方面的损害。如果会造成这些影响,要及时进行干预。

     

    比如孩子走路的时候经常晃手不看路,遇到红绿灯不懂得等待,这样的刻板行为就要及时干预。

 

  • 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

 

  • 刻板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多高,如果频率能接受,可以暂缓干预。如果频率很高,影响到他人,就要及时干预。

 

  • 刻板行为是否影响孩子进入生活的社区,是否影响别人接纳他。比如说每天从家到学校要走固定的线路,如果今天这条路在修路,孩子不接受第二条路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干预。

 

02

如果需要干预,应该怎么干预?

 

1. 出现刻板行为的原因

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有可能因为他接受不了外界的变化,或是他行为模式刻板,有一些强迫的思维。

 

认知受限

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应有的能力水平,所以我们要去教授孩子认知。

经验受限

孩子没有接触过更多的外界环境和刺激,所以他的经验是受限的。

感知觉异常

孩子的触觉很敏感,喜欢触觉的刺激,要为此寻找替代行为。

兴趣狭隘

孩子的兴趣狭隘,我们要尽量增加他的强化物,拓展他的兴趣爱好。

 

 

2. 刻板行为的干预方法

干预刻板行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①对孩子的行为进行abc的观察与记录,由此确定行为的功能。

 

②对行为进行合理的干预。要思考怎样从前事上控制好这个刻板行为。比如孩子刻板行为的功能是为了获取关注,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关注一下孩子,适当转一下他的注意力,从前事上避免刻板行为的发生。

 

③教授恰当的替代行为。我们不希望孩子出现刻板行为,希望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呢?想好干预目标,再制定干预方案。比如不想让孩子只是简单地排列小车,那想让他怎么玩,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让他把玩汽车的场地想象成停车场,让孩子去停车。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目标是否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教学时一定要记住辅助撤退加强化。

 

④当发生刻板行为之后,我们该怎么应对。当不期望的刻板行为出现了,我们最起码要做到不去强化这个行为。

→孩子每次都是刻板地排小车

错误做法:过来夸他:“你排得真整齐”

正确做法:用忽视的办法来消退这个行为

→孩子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晃手的行为

错误做法:夸他“真棒,你没有晃手”

正确做法:用区别强化“你的小手摆放得真好”

 

总结

 

  • 在干预刻板行为的时候,首先要提倡、接纳好的刻板行为,要去正确引导、利用好的刻板行为,为我们所用。比如孩子喜欢玩水,可以让他去洗菜洗水果;喜欢转圈,就把转圈放进课业里面;喜欢等红绿灯,就可以教授他关于规则的意识。

     

  • 对于不太合适的刻板行为,要根据紧急优先级进行排序,将危及到孩子人身安全的刻板行为提上干预的日程。

     

  • 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地点、人和情境。便于孩子积累更多生活经验,锻炼灵活的思维方式。

     

  • 设定合理的目标,提高孩子的整体能力。当认知理解、游戏社交等技能逐步提升上来,一些因认知造成的刻板自然不会再成为困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