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爱心与大脑

作者:马凌冬 2020-03-28

文 | 马凌冬

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服务的老师们,既不能只有高学历,也不能只靠爱心。我们需要一直在爱心和大脑之间寻找平衡,过于偏向任何一方面都会有麻烦。

 

 

百分百大脑,少爱心

 

这周参加了 Roger 同学的个性化教育计划会议 IEP 。Roger 就读于一所融合高中, 这是他的年度 IEP,参加的人有 Roger 的妈妈,学区的特教主管和普教班主任,还有几位为 Roger 提供服务的第三方,比如ABA,言语治疗师,感统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大家依次发言,分享本学年的进步报告。轮到感统老师,这位老师一上来就建议停止 Roger 的感统课,Roger 的妈妈反对,说儿子上高一了,写字慢不说,写出来的字斗大。目前课业越来越重,他记笔记也越来越成问题,严重影响他的学业和自信。Roger 需要继续上感统课来提高精细动作能力和书写速度。感统老师面露难色:“可是您儿子什么也不想做。每次上课都是一场战争。他自己不练,我也没办法。” Roger 妈妈:“他不想练是因为他没有自信心,从小到大,他写出字来一直被同学笑。” 感统老师:“Roger在我那里纯属浪费时间…要不然这样,我把他的练习材料交给您,您让他在家里练。不难,就是一些写写画画。。。” 妈妈坚决不同意,僵持不下,会议结束时也没达成协议。

 

这情景让我想到去年我作为家长给孩子开的 IEP。当时女儿的言语治疗师也是这样的态度,上来就说:“我不觉得她需要言语课了。” 我不同意马上停止,要求新的评估,提出即使撤除也要逐渐撤除。她恼怒地质问:“还要上吗?那好,你说让我教她什么?” 我没料到还有这种招式,怀疑自己听错了。她接着问:“你说啊,我该教她什么?”  既然如此,我也不用跟她客气,我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在与同伴之间有分歧的时候,孩子的语言和情绪有时失控,另外,在语义和语用方面还有待提高。我把我的记录表给她,鼓励她去调查核实,然后再讨论。

 

 

不管是 Roger 的感统老师,还是我自己孩子的言语治疗师,他们的学历至少都在硕士以上,工作经验也丰富。他们的观点可能有道理,有没有可能我和 Roger 妈妈长年以来形成了对辅助的依赖?攥紧服务不放手?有!但他们这种冷冰冰的交流方式,家长很难接受。虽然 ABA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循证实践,数据第一。但数据不一定都要冷冰冰的,也不一定只有疏离的态度才算得上科学的态度。有的治疗师缺乏人社交技能,共情能力低,如果再让家庭感到不被尊重,那就更糟了。

 

百分百爱心,不用脑

 

做这一行的老师大多数都非常有爱心。转行之前我在别的行业做过,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由衷喜欢我现在的同事们,每次去办公室,我的心情都很愉快。我真心觉得不少同事就像天使一般,常常庆幸能够跟这么多 “好人” 一起共事,他们永远都在为别人着想,从不利己。

 

缺乏爱心的人,在这一行不会走得太远。爱心不像知识,知识不足可以补,爱心怎么进修?但是爱心爆棚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比如最近有一位客户,她跟孩子的治疗师提出越过工作范畴的要求(由于家里有急事,她请老师在下班后帮她照看孩子),这位老师平时就是热心肠,看到妈妈着急,头脑一热,就帮了这个忙。后来由于老师跟妈妈在教学计划上有分歧,代照顾孩子的事情反而被家长给举报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过于感性,会失去原则。缺乏边界感,往往会好心办坏事。比如客户问孩子的 BCBA督导,对于她给孩子高价买来的微量元素有什么看法? 恰巧,这位 BCBA 的另外一位客户刚跟她诉苦,说几年来白花了不少钱购买微量元素,但不见效果。她于是冲口说: “骗人的!别花冤枉钱了!”   这位BCBA 提供了不在自己资质范围内的建议,违法了道德伦理规定。如果家长较真,又会引来麻烦。

 

 

最近讨论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比较多,自己也遇到过一些情景, 跟大家分享讨论。什么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区分 “不道德但不违法”  vs “不道德且违法” ... 总之,ABA的从业人员要遵守严格的道德伦理条例,既要关心客户,又要理智地分析和思考。爱心与大脑要共存,并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