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怨怨的“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马凌冬 2020-03-28

文 | 马凌冬

 

母亲节过后的家长朋友聚会上,免不了聊聊孩子们在母亲节的表现。怨怨妈说她14岁的儿子,早晨起来就开始唉声叹气:“咳,母亲节真烦人,我还要准备礼物”,妈妈说:“我不需要礼物,我知道你很爱我。”  怨怨回答:”不给行吗?你会没完没了叨唠,那我可受不了。。。”

 

怨怨患有自闭症,“ 社交焦虑” 让他在学校屡屡碰壁,很有挫败感,加上他遇事爱钻牛角尖,长期下来思维模式非常悲观。怨怨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所谓 ”生活是一场盛宴,我只盯着那碗凉粥“,用来形容怨怨,一点都不过分。

 

  • 上学期期末考试怨怨得了第一,他抱怨同学们掌声不够响亮,“为什么给第二名的掌声更响?-- 这个世界不公平!”

  • 去年暑假,全家去西班牙寻根,从北到南,一路美食美景,顺便拜访亲戚。玩了一个月,怨怨整整抱怨了一个月,“真无聊!机票酒店到底花多少钱?把我那部分的钱省下来,直接给我现金好了,我能买好多个Ipad 呢。-- 没人理解我!“

  • 门门功课都是A的怨怨两年前辍学了,因为男孩子欺负他,女孩子觉得他不帅 (事实上怨怨颜值高又聪明)-- “我就知道没有人会喜欢我,我一文不值!”

     

两年前,怨怨开始在家上学,时间比较自由,他就每天上网搜索负面视频。美国言论自由,骂政府,骂总统。。。只有咱们想不到的,没有大家骂不到的。怨怨沉迷于各种负面消息和新闻,觉得找到了知音,还缠着家人跟他一起讨论,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严重影响到了一家人的生活质量,爸爸妈妈觉得真的有必要做干预。

 

怨怨的心理医生推荐了 “认知行为治疗”  简称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指任何一种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和情绪的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看ABA方面的书,CBT也经常被提及,两者到底什么关系?Albert J.Kearney博士在  [应用行为分析入门]   中谈了CBT与ABA的关系– “尽管认知行为治疗通常不被认为是应用行为分析的一部分,但许多认知行为治疗师在工作中会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的原则。”

 

CBT使用的ABA原理

首先,ABA中的三大基石,前因,行为,后果,用在CBT中就是:  想法,行为,情绪。

 

CBT运用ABA的原理,从改变想法开始,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比如一位极为焦虑的妈妈,她在上大学的女儿去欧洲旅游的时候,不断被负面思维折磨:飞机出事了吧,会不会在意大利被偷了手机和钱包,没办法联系到家人,没钱吃饭。。。CBT治疗师会通过访谈的方式,让这位妈妈改变想法,一遍又一遍地想象10天以后跟女儿在机场见面的情景,如何跟女儿拥抱,听她兴致勃勃地谈这次旅行中的趣事。

 

替代行为:用感恩平静等情绪来替代焦虑。通过练习瑜伽,冥想,小组互助课程等,帮助学生平静下来。另外研究证明,紧张和兴奋两种情绪同存于大脑的一个区域,可以互换。总之,我们的 “情感内存”是有限的,存这个就放不下另外一个。原则是用正面的想法和情绪替代负面的。

 

与ABA一样,选择替代行为的时候,也要从行为的功能入手。比如抱怨的行为,功能可能是得到注意力和别人的认可。那么治疗师会从孩子擅长的地方入手,不断给他注意力和赞扬,并让朋友和家人一起认可他的才能。

 

强化与辅助:怨怨妈妈说儿子小时候做ABA,我大声夸奖他,没有问题。十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做CBT,还要夸他,辅助他。我在超市跟他说:“哇,买了太多好吃的,你要是能帮我拿一个袋子,那就太好了!”   儿子现在比我高出半个头,我这样讲话其实非常引人侧目,但是我知道这样有效。果然,儿子马上过来帮忙,然后我再接着夸他,他得到了肯定,抱怨的行为少了很多。 

 

CBT用于自闭症人士

近年来,CBT越来越多用于帮助自闭症患者的焦虑问题。传统的CBT往往需要患者有比较强的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对很多自闭症谱系人士来说是一个挑战。意识到这一点,治疗师面对自闭症谱系人士时,需要对CBT做些调整。比如针对自闭症谱系人士的特点,治疗方法更偏重视觉,更具体化,便于理解。

比如对于年龄小的自闭症患者,治疗师不会要求他口头评价他感到多焦虑,而是用视觉图表让孩子指出他的焦虑程度:

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焦虑盒子“,治疗师准备一个盒子,外面写着 “焦虑”,每次孩子担心任何事,就鼓励他写在小纸条上,或者画出来,然后放进盒子里。这种“仪式”是有帮助的。

 

如果孩子可以认字,可以在墙上贴上这样的字样:“一年以后,我还会在乎这件事吗?”

 

家庭参与很重要

CBT经常以家庭和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互助的优点是让大家知道,其他人都在挣扎同一个问题,大家正在努力一起克服。另外,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的想法,想法是隐性的行为,靠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孩子的这些能力不足,家庭的参与与支持就更为重要。治疗师通常会鼓励家长学习CBT的技术,参与到治疗中来。比如跟孩子一起记录心情日志,隔一段时间统计一下,担心的事情中到底百分之多少真的发生了?

 

另外要提醒的是,家长避免过度保护孩子,不小心成了为孩子清理成长道路障碍的 “推土机”。孩子在真实的世界中得不到锻炼,遇到事情会更加有情感和行为上的挑战。所以家长的另一个角色是合理挑战孩子,增加他的抗压和适应能力。

 

CBT 是不是你的菜

最后,做CBT需要符合的基本条件。首先,长期感到不高兴;第二,想改变这种不高兴的状态。两者缺一不可。有的人虽然不高兴,但并不想改变这样的状态,甚至 “ 高兴做一个不高兴的人” -- “happy beinig unhappy” ,那么CBT帮不到你。

 

具备以上两点,还要需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接受CBT的自闭症人士,多数都是中学生以上的年龄,更多是成年人。CBT是个塑造行为的过程,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有一个按钮,负面情绪就都转换为正面情绪。怨怨的妈妈讲得好,不可能孩子一夜之间就从“满腹怨言“变得“阳光灿烂”。怨怨以前讲话不好听,现在讲话还是不好听,但他知道适可而止,让人大跌眼镜的情况少了很多,这就是进步。过去两年中,怨怨每个月去四次CBT,至少有一次妈妈亲自参与。进步两步,倒退一步,总体还是见效。

 

生活对谁来说都不容易,一不小心负能量就会生根发芽。很多自闭症谱系上孩子,年龄越大,负面思维就越顽固。CBT采用ABA的原理,对待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是个有效的工具,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 家长自己学一些CBT的知识也很有益,能够帮助我们强化ABA的概念,督促在日常生活中做有意识的自我调整,避免过久地陷入负面的思考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