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十句经典

作者:马凌冬 2020-03-28

文 | 马凌冬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的作者 Tony Attwood 对阿斯伯格群体有着长期跟踪和深入理解,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简称 AS)的特殊兴趣、认知、情感、运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和社交方面存在的困难。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呼吁全社会的理解,帮助 AS 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书第一版在2006年问世,中文版于2012年由燕原和冯斌两位老师翻译。这本书本身就是经典,值得反复翻阅。摘出我最喜欢的十句话,跟大家分享:

 

1)独处:如果你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的父母,只要把他带到自己的卧室,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然后走出来带上房门,这时候,他的亚斯伯格综合症状马上就消失了。

 

2)幽默:“我们并非缺乏幽默感,我们缺少的是一些社会技能,即如何识别他人是否在说笑话,我们自己是否该说笑话,以及欣赏和理解与社会习俗相关的笑话”(Claire Sainsbury)

 

3)出国:“有些阿斯伯格人士喜欢长时间出国旅行,或定居在国外。我们与众不同的表现以及缺乏社交能力,都会被认为是外国人的原因,而不会被认为是故意的不良行为”。(Stephen Shore)

 

4)社交:有些人的社交水桶很大,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装满;阿斯伯格综合症个体的社交水桶很小,或者根本只是一个杯子,很快就能装满。对他们来说,一般的社交活动持续的时间都太长了,远超过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尤其是他们的社交成功度往往取决于智力成果,而非天生本能,因此,社交活动很容易让他们精疲力竭。

 

5)打断别人: “过去几年,我越来越观察到在人们之间产生的像电火花一样碰撞的现象。我观察到,如果有几个人在一起交谈得很愉快,他们的谈话和笑声会遵循一定的韵律。他们会一起开怀大笑,然后安静地谈话,指导下一次大笑开始了另一个循环。而我总是很难融入到这样的韵律当中,我常常打断大家的谈话,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我无法捕捉到这种韵律节奏。”(Temple Grandin)

 

 

6)杰出贡献: “那些在科学和艺术领域有成就的人,好像必须具有一些孤独症的特点。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逃避日常生活和琐碎事物的能力,还需要有创意,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并且能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把这些能力导向一种专门领域,从而获得非凡的成绩。”(Dr. Hans Asperger)

 

7)注意力:至少75%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合并有注意力缺陷障碍(ADD)的诊断。心理学家把注意力分成四个部分:持续注意力,注意相关信息的能力,需要时转移注意的能力,以及编码注意力 – 亦即记住自己需要注意的对象。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这四个注意力部分都存在问题。

 

8)弱中央统合:这些孩子非常注意细节,却很难察觉和理解全局或重点。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弱中央统合能力:想象将一张纸卷成桶状,用一只眼睛通过纸筒看世界,闭上另一只眼睛,你就会只看到细微部分,而看不到整个环境。他们常常无法归纳整理大范围的信息而导致以片段的方式看世界。他们可以学会一个个单独的事实,但是无法做出整体的综合分析。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把这个问题比喻为他们用长焦镜头对准世界,而不是广角镜头。

 

9)亲密关系:“在伴侣关系中,阿斯伯格综合症男性大多诚实、忠诚和努力工作,大部分人终生忠于自己的伴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给予爱。如果他们的伴侣了解阿斯伯格综合症,那么会很感觉他们以实际行动的付出。阿斯伯格综合症男性不太可能给对方提供情感支持或同理心,而有些女性无法生活在由此引发的空虚感和孤独感中。"(Maxine Aston)

 

 

10)秩序:  孤独症人士对现实环境常常感到困惑,因为现实环境中充满了大量相互作用的事件、人物、地点、声音和景象。这一切似乎都没有清楚的界限、次序和含义。我生命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来努力想搞明白每一件事情背后的模式。设定重复行为、时间、特殊路线和仪式,可以帮我在无法忍受的混乱生活中建立起秩序感。让事物保持不变,就会降低我的恐惧感(Jolliffeet al.)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如果伴随两位译者的博客文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社交本能缺失是几乎无法通过强化训练提高的,从大量AS案例经验来说,只有依靠后天智力发展和分析能力来进行思维补偿。社交思维补偿训练可以从 6岁开始进行,但想要有明显效果,我认为取决于孩子的思维和理解力发展情况,可能到16岁才会开始全面理解社交环境,至少到 25岁才具备独立矫正能力。一旦自己掌握了“社交思维补偿能力“,终身都会不断进步。 -- 燕原

 

 “我们首先得理解孩子,因为他们有那么独特的思维,那么独特的行为和情绪,那么独特的感知觉,那么独特的优势和劣势,那么多方方面面层出不穷的问题,说实在话,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长自己,其他人很少会有这么持久不懈的爱和责任来活到老学到老理解到老解决到老的。“ -- 冯斌

 

两位译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讲得非常到位。我个人转行后的最大的收获是对一些事情不再纠结,告知自己很多时候是因为个体的能力不足(包括我自己),不是有意的(生活中自闭那些事儿)!就像燕原老师讲的:” AS人士用后天思维补偿出的社交能力,和普通人的先天社交本能加上后天经验积累的表现肯定不一样。相比普通人的无意识和快速直觉反应,后天思维补偿很费脑子,而且花时间,通常跟不上日常社交的节奏。如果思维补偿发展顺利,从大量AS自述来看,40岁可以小成,能应付绝大多数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不会马上被人看出异常,但交往时间长了肯定有马脚。如果自己努力,之后还会不断提高,到60岁都有进步空间。。。但后天思维补偿带来的时间差让人无法作出实时反应。一对一的情况还好,人多的场合信息繁多,几乎就只能发呆了。”

 

这本《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经典书籍,汇集了很多谱系人士心声,相信家长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少共鸣,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次打开都会有新的收获。尤其对 AS 的理解会有极大的帮助,再次引用译者的话:对AS特征的理解比诊断更为重要比如某个人具有 50% AS特征,无法获得诊断,很难从社会服务中受益,但肯定可以从理解自己的特征中受益。这本书不仅仅面向那些获得AS诊断的人,还应当面向大量边缘和不典型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