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太早来到的焦虑

作者:马凌冬 2020-03-28

文 | 马凌冬

 

今年是女儿步入中学的第二年,要说跟上小学时有什么明显区别,我要说:满脑门的焦虑! 比如昨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女儿:“妈,我以后当老师好吗?”

我: “好啊,你想教什么?”

女儿:“我想教小朋友拉小提琴。”

我:“你的琴拉得很好,支持你!”

女儿皱眉头:“好多人说搞音乐不挣钱,我要是付不起房租怎么办?”

我一怔:“你才13岁,不要着急。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努力去做,怎么会挣不到钱呢?”

女儿若有所思:“如果我学完琴,没学校雇我怎么办?”

我赶快给她打气:“很多办法啊,比如自己开个儿童音乐中心…”  说完心里开始犯嘀咕,下面她该说没人报名了吧?

女儿:“那要是没人报名呢?”

。。。我愁啊!

 

想起远在纽约的资深家长冯斌老师(闻森爸爸)曾跟我分享过他十年前写一篇文章,题目叫 “太早来到的焦虑”,再次请教这位“老司机”,在帮孩子改善负面思维方面,有什么窍门?

 

Ling:您这篇“太早来到的焦虑“ 说到很多家长的心坎里了。 您觉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负面思维开始影响闻森的生活?

 

冯斌:从本质上说, 焦虑从一开始就影响到了他的生活。一是他小时候不会表达, 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没充分表达出来; 二是我们家长被很多现实的问题牵着走, 比如语言,行为,上学等, 没有敏感地去感受孩子内心的焦虑。对我们来说, 在小学的后半阶段, 这个苗头越来越明显, 但在当时还不算最主要的问题。 因为小学老师抱怨闻森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十分妨碍他学习, 督促我们去找精神科医生诊断多动症和注意力缺乏症(ADHD)。当时那位儿童发育科医生介绍我儿子, 描述他是一个具有ADHD和焦虑心理的典型自闭儿。多动症被正式确诊, 到现在一直服用药物。所幸的是焦虑症后来没成型, 到现在几乎是毫无踪迹了。

 

记得关键转折点是闻森初一的第二个月,也是他开始和普通班学生融合的第一次, 从小学到初中,学校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青春期的发育, 都足以让他内心焦虑煎熬, 很快就爆发了。有一天,他突然心神焦灼几乎崩溃, 耳朵里有幻听, 眼神惶恐不安, 在学校里扬言要跳楼, 学校如临大敌, 召集特教老师, 学校心理老师, 闻森的精神科医生一起开会讨论。大家问闻森,但问不出有用的信息, 他基本上顺着你的问话说, 问他耳朵里有没有听到幻听,他就说是;问他是不是功课难,他就说难;所以专家和老师们各执一词,但都没有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他书包里的一张数学考卷, 他考了46分, 我突然想到了是不是这个原因, 他知道自己考试没过, 尽管这只是第一次小考, 他是不是看得太严重了? 是不是普通班的老师说了严厉的话? 因为他从小在特殊班里,从来没见过 "严厉的老师,严厉的批评", 难道是这个原因? 一问学校, 果然那位数学老师比较严厉, 尽管她知道闻森是融合班的, 绝对不会对闻森严厉, 但是她在班上会对普通班的学生严厉, 而闻森坐在下面, 听不出来老师说的是谁, 他以为老师是在批评甚至"威胁"他, 所以内心崩溃了。而我们这些大人,尽管对特殊孩子有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却疏忽了这件对我们来说根本不搭界, 却压垮了闻森内心的“小事”。

我详细跟闻森解释, 他还是特教学生, 所以他的成绩会区别对待, 而且一次考不好没关系, 我自己高中时还有一次物理小考得过45分, 还比他少了一分, 后来我上了大学物理系。闻森听了立即放松下来, 第二天去上学轻轻松松, 什么幻听啊, 跳楼啊, 一点都没了。学校也大为惊讶,心理老师还特意来向我取经,可我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看到了闻森的内心多么脆弱, 另一条江里的一阵风, 也能掀翻这一条河里的一条小船。因为接触到很多同龄的或更大的自闭症青少年, 我发现很多人最后都是被自己的情绪问题所困扰, 极大地妨碍了他们的才智和潜力的发挥, 而这背后长期的焦虑, 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

 

从那以后, 我认真把闻森的焦虑心理作为一个主要的任务来看待和处理。所幸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现在的闻森渡过了更难的高中融合四年, 获得了普通高中文凭,没有出现一次情绪或行为上的问题, 轻松愉快, 人人欢喜。

 

Ling:人活在世,谁不焦虑?您觉得谱系上的孩子跟NT(正常发展)孩子相比,在哪些方面更容易受焦虑的影响?

 

冯斌: 不少研究报道, 大约有高达80%的自闭症谱系孩子具有焦虑症状, 而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几乎100%, 而且功能越高,将来的焦虑症状更会突出,因为深入社会更深就更艰难。我认为焦虑症状对于自闭症谱系是有其特别的原因的,大致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认识:

1) 感觉异常

自闭症谱系中存在普遍的感觉系统异常问题,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等出现异常敏感或不敏感的情况, 很大影响到了他们对外在世界认知的第一步, 因为他们的体验可能是失真的,扭曲的,这怎么不让他们时时焦虑处处畏惧呢? 比如我儿子小时候的触觉是个很大的问题, 他的袜子里毛的一面紧贴着他脚上的皮肤, 即使我们考虑再仔细,买的都是全棉袜子,可是里面那些绒线头却还是像一把把刷子那样刺激着他的皮肤, 所以我们不得不把袜子外面光的一面翻转过来给他穿。触觉的高度敏感还影响他穿衣服的习惯, 他不愿被日晒高温风吹雨淋,不愿弄脏手,不愿和同学在一起排队, 不愿挨着同学坐下来玩游戏, 这个世界对他来说,第一关就是得防备他的皮肤不被侵犯和干扰, 想想从出生起就这样的人生怎么会不焦虑呢?

 

 

2)对未预计到, 未经历过, 未计划过, 未准备过的变化的畏惧和抗拒

这是几乎是所有的自闭症谱系的儿童和成年人的共性, 对生活中自己要面对的不确定性的畏惧, 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尤其会反映在儿童时代, 从坚持走同一条路线回家,到固执地不分季节穿同一件衣服,到每天的生活学习的固定流程等, 我们一般称为"刻板行为", 其实反应的是他们面对可能发生的突如其来无法准备的变化的焦虑和防备,因为对他们来说, 最安全的就是走在熟悉的老路上。但是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处处按部就班,所以大大小小的变化,事故,都会是他们不同程度焦虑的来源。

 

我个人认为这是自闭症谱系中焦虑症结来源的主要和独特的原因,但是其实还有其它很多的因素。比如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交往,一般人眼里的社交,友谊,伙伴,闺蜜等,在自闭症孩子甚至成人心里就是折磨。学校里的功课听不懂,自然是焦虑的来源,食堂吃饭的时候人挤人,也肯定会让他们焦虑,  所以焦虑的源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Ling:理论上我明白要帮孩子从负面转向正面思维,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作为家长,我们在这方面该怎么帮他们?

 

冯斌:我认为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社会家庭大环境",一个是"生活小智慧"。 其实对于“社会大环境”, 我们不能改变多少, 只能改变大环境那片天空照到我孩子身上的那一点点空间。而"生活小智慧",却是我们自己能够捕捉,创造,利用和把握的。

 

关于"社会家庭大环境"

1)  给孩子一个结构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以自己擅长的方式, 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有一个最放松最顺利的生活。

 

2)  提供孩子一个感受到被接纳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清楚并认同孩子有特殊需要,他永远不会象隔壁老王家的儿子或是姨妈家的闺女那样。他的缺点, 局限, 怪诞,错误...我们必须全部接纳。这不仅可以缓解家长自己的焦虑, 也必然地缓解了孩子的焦虑。

 

3) 给孩子一个切合实际的期望和目标。自闭症谱系各有各的不同,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潜力和能力,一切要以自己孩子的现实出发,不是以是否"摘帽", 是否"融合", 是否考大学等来衡量。过高地要求孩子,这本身就是焦虑的极大的来源。

 

4) 推一把焦虑, 退一步安心

因为闻森从小表现出来的焦虑症结, 所以我们一直注意如何让他保持在一个减少焦虑的状态。我们常常说, "把对孩子的目标定在他稍微跳一跳能达到的高度", 但是就我家的情况,我们把目标定在他不需要跳一跳,就能达到的高度, 也就是说完全在他的能力之中。这样的做法好处是保障了他免受了高目标造成的焦虑,但是也因为保守,我们失去了很多他本来可以达到的潜能。所以我一直在自我评估:我们在培养儿子方面是否要求得不够? 并没有完全达到他的潜力? 但对我们夫妻来说,这完全可以接受, 对我们来说没有遗憾, 因为我们虽然没取得可能获得的最高成就, 但换来了儿子一个平和自在的青春期。

 

5) 家长要有一副理性的大脑, 也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我们永远强调的是家长要依靠科学,依靠可论证的实践,依靠理性的分析,来指导对自闭症孩子的治疗、训练和教育。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乱象丛生,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效果难分,非常需要家长理性地分析和取舍。但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或青少年,我坚信, 特殊的人必然会有特殊的心理, 而对于自闭症谱系, 如何正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想法,总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所以需要家长能敏感地迅速地感受到,才可能在最早的时间里进行干预。

 

关于"生活中的小智慧", 那些基于孩子或家庭实际发生的事情, 正是我们用来教育引导他们克服负面思维和培养正面思维的最好的方式:

 

1) 任何事情都会有光明面 (every thing has its bright side)

在闻森初一那次大崩溃后,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贝贝熊的那本绘本"the bright side (光明面)"。过去我们读过, 家里有这书,但现在是活学活用的时候了。我就用这个考46分的例子:考砸了当然是坏事, 我们怎么看到它光明的一面呢? 我说你可以这样想:因为这次考了只有46分,那么下次如果你考了50分,尽管还是不及格, 但比最差的这次有进步;如果下次考得更低, 你也可以想我已经考过一次很差的了,也没死路一条啊, 所以考得差不要紧, 还有其它机会可以考好。

 

2) 控制不了的事, 不要为它发愁 (if we cannot control it, don't worry about it)

在马航飞机失联的那段时间里, 正好妻子有计划要回国, 她就比较担心,这是人之常情。可不久后我发现连一向无忧无虑的女儿也开始担心飞机的安全问题了, 何况还有个焦虑症状的儿子呢!所以我立即和妻子商量,建议自己的焦虑不要影响到孩子, 比如飞机失联失事等, 都是我们改变不了控制不了的, 所以担心和焦虑都没用, 那就不要去担心焦虑了。这个建议很快让家里人接受并用到其它地方,比如今年我们去欧洲旅游, 最近发生的很多欧洲的恐怖袭击事件也让我们担心, 但按照我家的这条规定: "既然我们控制不了恐怖事件, 那么我们就不去担心它",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3)概率极小的事, 忽略不计

闻森对自然灾害特别关心,也包括飞机失事,火车脱轨, 汽车相撞, 山火爆发等...在他有语言能力前,他第一次坐飞机时, 就对飞机上的紧急安全手册非常感兴趣, 而且至今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如果他的焦虑真是天生的,那么怎么去化解呢? 安慰,鼓励,都是可以做的,但是还不够,们需要给跟孩子讲明白,为什么他不需要害怕。比如说,地震只发生在地震带,至少不会在纽约发生,即使在地震带, 现代大城市的建筑,比如东京, 造房子前就必须准备好抗震措施, 所以即使大城市发生了大地震, 伤亡率也很少。至于飞机失事, 从概率来说,在各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中,因飞机而死亡的机率是最低的, 低到了好比你走在大街上被雷击中的概率, 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不需要焦虑。

 

Ling: 您对认知行为干预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 有什么看法?闻森有没有尝试过?

 

冯斌:我过去对CBT有很高的期望, 《阿斯柏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一书里也有专门论述。我接触到具体的CBT训练的内容, 我感觉对闻森来说, CBT进行不了,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他没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去理解和执行。CBT主要通过改变对象的认知能力和习惯,达到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的目的。需要通过和治疗师的很多对话,交谈,辩论等,这点闻森达不到, 估计他只能听了光点头, 但并不能真的改变他的思维和行为。

2) CBT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将原理运用到其它实际情况中去。而很多自闭症谱系孩子在 "泛化" 上有欠缺, 就是如何把已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类似的但不完全一样的事例中。这一点闻森也会有问题, 他的思维非常"僵化",面对不是一模一样的问题, 常常不知所措或犹豫不决。

3) 过去有学者说过, CBT的效果只有在治疗对象对你信服并赞同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好效果。这也很好理解,如果对方不认同你,或总想对抗你, CBT估计做不下去。闻森的服从性还不错,但是得看对谁了, 而且进入了青春期后, 他的反抗行为和态度也随之增多, 所以我还是打消了让他正式去做CBT的念头。

 

但这类通过认知来改变行为的方法, 我们并没有放弃。每次闻森的精神科医生和他见面时, 都会有30分钟的交谈, 医生会在这段时间里了解闻森的想法, 并试图提高闻森的思维分析能力。另外,我前面说的"生活中的小智慧", 正是这些发生在他身上, 我们又可以讲出道理的生活实例, 就事论事, 对闻森也最有益。

 

冯斌老师的一席谈,让我这个焦虑的妈妈受益匪浅! 衷心感谢 "老司机" 分享经验,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附原文: "太早来到的焦虑"

发表于 2006-9-9 19:28:38 | 作者 冯斌

     这已经是闻森第三次跨洋旅行了,比起前两次来,这次长达26小时,转三次飞机,跨三个国家,记不清的道道安检,我们都顺利过来了。飞机上大部分时间里闻森都很安静,难搞的倒是他妹妹了.除了看他自己带来的几本书,他看的最多的却是飞机座位上的"紧急措施手册",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可能喜欢里面的图示,因为在几架飞机上都是一样的,但不久后发现他开始对手册上的两个图案有了疑问,一个图表示飞机迫降在草坡上,另一个是在水里.我向他解释这是"紧急情况"(Emergency),Emergency  这个词他知道,因为每个地铁车箱里有一个,在闻森看过<<极地快车>>后,里面有个孩子拉紧急制动闸的情节,所以有一阵子他一上地铁就问,他能不能拉那个红色的制动闸.我告诉他只能是"紧急情况"下才能拉,否则是非法的.   "紧急情况"就是"出了什么问题",这他是知道的,尽管他还是明知故问般地问了一遍"什么是 Emergency?",我也照常回答.本来以为把这个图示解释清楚就好了,没想到他这个小脑瓜里却挥之不去了.

       当第一架飞机下降时,他就有点紧张兮兮地问我:"我们是降在草坡上呢,还是在水里?".我赶紧向他澄清那只是紧急情况,很少会碰到的,我们会是正常着陆,不用担心的. 他听了半信半疑,没亲眼看见他也不会完全放下心来的. 等第一个航班落地了,我们走到了陆桥上,他好象心情放松些,高兴地宣告:我们降落在台级上----因为出机舱有节台级. 第二个航班在东京,离侯机楼远点,要下飞机后坐大巴去侯机楼,所以闻森的新说法是:我们降在了大巴上.以后到了上海,他就不问什么降在草坡上还是水里了,他问的是降在台级上还是大巴上.这我比较高兴了,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情况,说明他的小脑袋里已经开始从"紧急措施手册"里转移开去了. 但我还是高兴的太早了点.等回程的最后一站,底特律到纽约,因为正是美国的劳动节,机场很是繁忙,我们的飞机硬是在跑道上等了一个多小时,正在那里生气呢,突然闻森探头问道,"是不是有问题了?"  我的心沉到了底,原来他还是没忘了那本"紧急措施手册",心里还是怕出事,只是他操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这份心. 赶紧脸上露轻松状,轻描淡写地向他解释只是交通问题,等等就好了.把这个小鬼头安怃下去了,自己心里却平静不了.这种与年龄太不相称的焦虑感早就冒出来了,真是可以处处在生活中找到痕迹.光是说他们胆小是远远不够帮助他们的,我想这种焦虑感是基于他们在发现自己没法掌握外部世界时的彷徨无助手足无措.这种受挫感,焦虑感又何尝不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心理甚至社交障碍?

       对我们家来说,也许自闭症好治,心病却难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