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上学前需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

作者:星星雨 2020-02-28

文 |  铭铭

 

观看今天的文章前,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

既:上“正常”学校不代表“康复”成功

某机构在网站上如此宣传,说明击中了不少家长的痛点

上学是家庭新的挑战,是对孩子社会适应性的严峻考研,需要整个社会为自闭症孩子而改变。

以下为正文

能力再好的孩子,也会在普校中面临很多问题。

曾经参与过SAP就业项目的洋洋是一个对声音很敏感的孩子,初中的时候,有一些孩子会在他身边不停的打响指,就是为了看他爆发;还会在他上厕所时把门锁上,他为了躲避欺凌会逃到女厕。当然洋洋的妈妈非常的懂他,不会因此而责怪他,在中考和高考前,都全程陪在孩子身边,最后洋洋也考上了大学。

无论心态再好的家长,都很难避免去比较。

有的时候,星星雨会带着这一期能力较好的孩子去普通幼儿园上半天课,目的是让家长看看孩子在一般化的环境里需要什么支援。

去之前家长闲聊的时候,就说自己现在心态可好了,都说自己目前只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什么之类的话。

可是,一进入到普通班级上手工课,捏橡皮泥做小动物,家长的表情立马严肃起来了,什么目标分解啊,辅助啊,强化啊统统抛到脑后。

因为普通幼儿园没有个别化,老师一大串要求说下去,普通小孩立刻就行动起来,很快就做出了各种小动物,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孩子无论是跟随、反馈和积极性都远远不行。

家长立刻非常焦虑,开始纠结于该如何做出一个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小动物作品,孩子本来情绪很好,有的家长却用力握着孩子的手紧赶慢赶的完成任务,孩子很快就不耐烦了;

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晾到一边,自己捏起了小人;

能力最好的那个孩子知道自己捏,可终究比不过那些普通小朋友,他的爸爸双臂交叉,恶狠狠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好像根本没学过强化一样,那个恨铁不成钢的劲头暴露无遗。

在面子的压力下,家长什么都想让孩子学会,情绪要好!不能做出另类举动!功课也要跟上!社交不能丢,他表现出的焦虑感自己是不自知的,可孩子却能够感受出来…….最后逼疯自己,逼疯孩子。

我们孩子的上学路如此曲折,受到的伤害远比获得的知识多很多,那我们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学。把孩子关在家里算了,送进学校到底是为了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请来了王国光老师。

王国光老师曾是星星雨的副所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和发展心理学专业,教育学硕士。

培训时,王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上学!

“必须上学啊!接受义务教育才有可能上大学,上了大学才可能有工作,才能养活自己,这样我们做父母的才能心安。”一位妈妈说道。

“不上学就不能工作养活自己吗?”王国光老师回答说,“另一个角度,上过大学有很高学历的人,有很多一样不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啊!”

上学的目的不是升学,而是为以后成人做准备

对孤独症孩子来讲,学校就是个小社会。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伴随学习知识的同时,对于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理解在集体生活中不能我行我素,学习适应集体环境中的各种要求并且注意修正自己的行为,主动遵守这些要求;

学习接受学校生活中的变化,适应变化的常态化,逐步提高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与别人相处的适当方和技巧;

学习当面对问题时不是首先以情绪爆发的方法表达出来,而是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恰当的方式宣泄。

所以总结下来,我们孩子上学前需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不是环境接纳,而是家长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提高孩子适应有弹性的生活环境;增强应对环境的能力;让孩子的生存空间更加广大。

经历过的多、承受过的多、经验越多,孩子的生活圈子就越大,适应的人群就越广,最终孩子越来越好带,家长越来越轻松。

学业,80%的谱系孩子学业跟不上,无论是阿斯伯格还是边缘。

请诸位尽快释怀!

目标设立的正确,孩子在求学过程中首先应当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安全感。

有很多孩子对于声音敏感,不愿意进入教室,那么,你要跟老师沟通,让孩子在教师门口先坐一会儿,等到适应了嘈杂的声音后再进去。什么考试啊、什么注意力啊、什么作业啊。统统都放下,你先建立孩子对环境的信任感,让他感觉更安全。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反思,在孩子进入到学校之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我们怎么处理的呢?

我们必须允许他在外面呆一会儿,再慢慢的进入到教室门口的位置,然后再妈妈陪着,然后再到后排。关键是家长认不认这件事,你会不会认为孩子刻板,万一这六年每天都这么上课,怎么办?

问题是绝对不会的,别说六年了,也许这个阶段六天就过去了。

 

在这里也恳请普通学校的老师、孩子和家长,给我们孤独症孩子一些时间。

给我们机会,我们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