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专治孩子「一根筋」| 刻板行为怎么干预?

作者:ALSO孤独症 2020-08-05
​ALSO领学社区以学习为使命、以进步为目标。从ALSO各群挑选的爱发言、勤思考的学霸们汇聚在此,定期邀请大咖“开小灶”,对大家既是福利也是鞭策。
近期,领学社区邀请到ALSO·IN治疗师崔力文老师,为「家长论之你提问大家论」进行点评答疑,这些干预中时常遇到的小难点看起来不经意,解决起来还是需要系统科学的方法。ALSO君特整理如下,助您居家干预一臂之力。

崔力文

ALSO·IN治疗师
青岛大学认证理论课程学员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
 

————01————

刻板行为

Q1:孩子5岁半,平台评估345532。乘公交车一定要坐最后一排最左边的位置,如果位置上有人就会哭闹,直到别人让位或者别人下车后自己坐到那个位置为止。平时走路也有固定的路线,比如到一个路口一定要从左边走不愿意从右边走。如何去干预这种刻板行为呢?在公交车上哭确实很难堪,也会打扰别人。

 

孩子的刻板行为是一个困扰家长的难题,干预刻板行为往往会激发孩子的情绪问题,所以干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长此以往,行为才有可能逐渐改善。针对不同的刻板有不同的干预方式:

 

① 摆放的物品必须按照一样的顺序

孩子摆放物品一定要按照固定的顺序或者摆放得特别整齐,可以先调整物品中其中一个的位置,调整了之后快速地强化孩子,每一次都让这些物品做一些细微的改变。

 

 要走同样的路线

比如孩子遇到一个路口一定要向左拐,我们可以先让他向右偏离一下,然后快速地把他带回到左边,或者带孩子往右拐之后给他一个强化效率非常高的强化物,区别强化这个接受改变的行为。从改变一条路开始,后面逐步增加更大的改变,区别强化一定要跟得上。也可以使用普默克原则的方法,告诉孩子如果向右拐了之后可以进行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

 

普默克原则也叫老祖母法则,简单说就是用高频率行为去强化孩子的低频率行为。例如,孩子不想做作业,妈妈在发指令前提前告诉孩子,你完成作业之后就可以看喜欢的动画片。 

 

 要坐固定的座位

可以用公交车的模型玩具和玩偶来干预这个行为,用玩偶坐车来代替孩子坐车,先观察一下他会不会让玩偶坐在车上的固定位置上,如果会的话,可以先让他去接受玩偶坐在不同的位置。再在家中进行公交车的情景模拟,孩子适应以后再去真正坐公交车,这时候强化物要跟上,每一次能接受一个更大的改变,都要给他一个更大的奖励。

 

 
————02————

自己想干的事不让别人干

Q2:孩子6岁,ALSO评估6阶。日常比较苦恼的是,有些事情他想干的就不让别人干,别人干了会哭闹。比如,天热开空调,如果我先开了空调,他哭着就来问“为什么我没有开空调?我也要开。”再比如,外出回家用消毒喷雾。如果不是他先拿上给大家喷,就会哭闹“为什么我没有拿消毒液?我也要拿”然后拿起来狠狠地往自己手上喷,喷的量会是正常量的好几倍。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针对家长的两个问题:

  • 对于空调遥控器问题是比较容易介入的,一个空调就只有一个遥控器,家长可以提前掌握遥控器,我们做了孩子就没法完成了。

 

  • 对消毒喷雾的处理,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多准备几个小的分装瓶,让大人孩子都能用上。

   主动向孩子提出让他给自己喷喷雾。

   用行事历提前告知孩子,今天你来喷喷雾,明天是妈妈,后天是爸爸,建立一个轮流完成任务的规则和机制。

   强化孩子能将喷雾瓶分享给他人的行为。在孩子喷完喷雾后,家长提出让我也喷一下吧,迅速拿过喷雾瓶喷一下并还给孩子,及时给与强化,之后逐渐增加家长喷喷雾的时间。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安排一件其他的事情把注意力从这件事上面岔开。

 

 

————03————

动作慢,无法把任务和强化物关联

Q3:孩子7岁,4阶。孩子做什么事都很慢,用了计时器和数数方法都不管用,他想得到强化物但又不能把加快速度在限时内完成与之建立起联系来,有什么办法让他理解呢?

 

 长的连锁任务,比如穿衣穿鞋等。

可采用反向连锁的辅助方式,强化孩子快速完成任务的行为。比如穿有魔术贴的鞋子,可以把最后一步贴上魔术贴让孩子完成,完成后给予强化。强化的时候要突出孩子迅速完成的动作。然后,可以留下最后两步,提一下鞋子再粘上让孩子迅速完成,慢慢撤销辅助到独立。

 

  回合教学中能快速完成的任务。

发完指令,按下计时器,孩子没有反应的话要及时辅助,并且反馈完成任务的时间,每次都去强化孩子反应的时间和速度,让孩子觉得越快越好,越能得到更多的奖励。

 

 选择孩子已经掌握的简单任务,并确保一定能辅助成功。比如命名、复诵这些任务就不合适,可以选择动作模仿、听指令或词汇区辩。要求孩子在听到指令三秒内快速完成,如果反应过慢就需要家长快快地辅助完成,由此区别强化他快快完成的行为。

 

 通过一些游戏塑造、培养孩子快速反应的意识。比如大人和孩子一起玩抢东西的游戏,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是零食放到桌面上,开始铃一响就要快速去抢,谁抢到归谁。

 

————04————

明知故问

Q4:孩子6周,评估6阶,孩子不自信,胆小。每次要得到大人的话语肯定后才愿意做下一步,不然的话就在那里愣着。例如叫他做一件事,他就会问是不是这样做呀?我点头之后他才会继续做。知道的事情也会明知故问,例如今天是不是星期六?爸爸是不是去买菜了?一般我会采取忽视,除了忽视外有更好的建议吗?

 

对于孩子的上述行为,家长应先进行数据记录,用ABC行为分析法分析行为的功能。

 

① 如果孩子明知故问的行为功能是为了获得关注,建议忽视孩子的行为。

在肢体和语言上都不要给他回应。在消退孩子问题行为时,需要长期的坚持。如果有时候忽视有时候给予回应,那么这个问题行为实际是被不固定比率强化着的,消退起来会更加困难。

 

 如果孩子真的不确定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或者忘记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时候就不能采用忽视的方法,而是教他自己去确认答案正确与否。

比如今天星期几,他问了我们,就可以跟他说,自己去看一看手机上今天到底是星期几;他想知道爸爸是不是去买菜了,可以跟他说:我不知道,你可以等爸爸回来之后问他。

 

③ 区别强化孩子自己完成任务的行为。

比如,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明知故问了家长才完成,就不给他奖励;如果自己独立去完成了,这时候要给他一个大大的奖励。也就是说,对于孩子自己完成和大人提示下完成任务的两种情况,要给出不同的奖励,也就是区别强化。

 

 

————05————

语言表达混乱

Q5:孩子6周岁,认知5阶,认知理解差,思维刻板。比如命名春天时,图片上是河边柳树发芽的景色,描述是“柳树发芽了,是春天。”孩子能区辨春季。但是后面见了河水或者水滩就会说春天。说话基本能表达意思,但是语言组织顺序错乱,句式固化,要纠正很多遍才能改正过来。期待老师帮助指正!

 

① 孩子看见小河就说春天,其实是泛化过度了,这时候要去进行分化的训练。在教学时,要抓住区辨刺激,判断是不是春天并不是根据小河来判断,而是柳树有没有发芽,教授其他季节的时候也要抓住这个区辨刺激。

 

比如说对秋天的描述,应该是树叶变黄落下了,让孩子命名秋天这张卡片之后,再去描述一下为什么判断这张卡片是秋天,命名秋天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命名确实是依据秋天树叶落下进行的判断,就可以去强化孩子。

 

如果在孩子的描述中发现命名春天是根据小河等不太关键的元素,那说明他没有理解春天所对应的柳树发芽的这个区辩刺激,这样的话就可以去给他进行分化训练。只有在他说出来“这是春天,柳树发芽了”的时候我们才去奖励他。

 

 如果孩子组织语言会顺序错乱,首先要判断孩子说话的能力,是否能描述这样长度的句子,如果能力不够,家长要增加辅助,教他说正确的句子。

 

孩子如果具备能力说这样长度的句子却总是出错,要先记录一下语序错乱的语句有哪些。比如“妈妈给宝宝糖”,孩子说“糖妈妈给宝宝”,这个不恰当的语序就可以记录下来,找到与它相类似的句式给孩子进行大量的练习。

 

孩子识字的话,比如对于“春天里,柳树发芽了”这样一个句式,可以让他排一排汉字卡片,再让他去讲述卡片的内容是什么,通过排序让他去明白语言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孩子不识字,同样也是上面的句式,可以让他去排一排春天场景中的关键物品——柳树、嫩芽,春天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可以找春姑娘来代替。“春天里。柳树发芽了”,按照这个语序排一下物品,先是春姑娘,然后柳树,最后是柳树上面长的嫩芽,让他一边排一边讲,通过这样的方法练习语序。

 

 

————06————

游戏中接受不了输

Q6:孩子6岁,平均都是6阶,最近对输赢开始有了概念,对输的反应有点大,不管是自己输还是妈妈或爸爸输,他都要哭一下,请问老师,这要怎么开解,要继续多玩一点输赢的游戏还是避免一下不玩了?

 

游戏要不要继续进行,需要观察一下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情绪非常激烈,可以先放一放这个游戏;如果有一些情绪,但他能够比较快地平复,那就可以继续。

 

玩游戏逐渐让孩子接受输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以10局游戏为例:

① 10局游戏都让孩子赢,每次赢都给奖励。

② 10局游戏中孩子输一局,不管输赢,每次都给奖励;避免输掉的表情与描述。

③ 10局游戏中孩子输的次数逐渐增多,奖励越来越少直到没有。

  逐步过渡到孩子能接受输的概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