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与强化物配对

作者:马凌冬 2020-03-28

文 | 马凌冬

刚开始家庭ABA训练的时候,经常会有心急的家长抱怨:“都一个多星期了,这位老师只跟孩子玩儿,聊天儿,什么都不教!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由于这类问题比较多,在新家长培训时候,我们会着重介绍治疗师与强化物配对的重要性。

 

治疗师与强化物配对,以下简称 “配对”(Pariing),是行为矫正中一个常见的术语。我们有时候也称作 “建立良好关系”(Build Rapport),在多数领域中,指与客户建立或维护良好关系;在应用行为分析中,很多时候客户就是孩子,所以这篇文章我们讨论的主题是 “ 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简单讲,如果你是一名ABA老师,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 先要让他喜欢你,然后才能开展教学工作。让孩子喜欢你的过程,就是你跟孩子喜欢的东西(强化物)进行“配对”的过程。

 

 

 

 

ABA教学中,我们会不断遇到需要配对的情况。为了扩展孩子的兴趣,经常需要把一级强化物与次级强化物配对,帮助孩子从只喜欢原始强化物(比如薯片)进步到喜欢社会性强化物(比如赞扬)。

 

老师刚跟孩子接触时,需要动脑筋让自己和孩子喜欢的事物取得连接,产生配对效果,奠定孩子喜欢你的基调。目的是把自己变成强化物,让孩子觉得你就是他喜欢的一个大玩具,一个宝藏,一位最棒的玩伴。总之,有你比没有你要好玩得多!

 

首先,要仔细观察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孩子语言不多,观察他们喜欢玩什么玩具;如果孩子能讲话,找出他们喜欢谈论的事情。这个过程就像你是某公司的销售代表,来A公司拜访客户之前,需要做足功课。客户喜欢吃日餐还是意餐?平时爱打篮球还是踢足球? 你的挑选的进餐地点,你的谈话内容都要尽量投其所好。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喜好,以后的工作才好开展。

 

建立良好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切忌操之过急。友谊的小船是要慢慢打造的。如果刚见面就直奔主题,频繁地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那么以后孩子一看到你,第一反应就是 “狼来了” (“任务来了”)!后面的学习互动就很难展开。 比如你这位销售代表来到B公司拜访客户,第一次登门就举着文件夹,撑开笔记本电脑,要求大家跟你合作,那么你把事情办成的机会可能不是很大。

 

举个简单的配对例子。如果你观察到孩子对吹泡泡的游戏乐此不疲,就可以寻找机会把自己和吹泡泡连接起来。你试着吹泡泡,如果孩子用手指戳气泡,跟你产生互动,你马上很兴奋地说 “泡泡,真好玩!”  你和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就是与强化物配对的过程。他喜欢什么,你就成为那个玩具、那个活动的一部分,并尽量不断地给予赞美。如果孩子跟你一起做了他喜欢的事情,还得到很多赞扬,他为什么会不喜欢你呢? 就像我们发现了一间物美价廉的餐厅,只花了20块钱就让全家都吃得很高兴。如此 “低需求,高回报”,下次一定还会再去。

 

配对挑战

 

与强化物配对是实施教学之前的重要铺垫,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配对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需要不断调整。比如孩子的兴趣在不断变化,我们经常需要重新配对;再比如有时候因为治疗中断,例如在一个长周末后,我们突然发现已经建立起来的连接失效了,这种情况也要重新配对。

 

很多老师觉得很难“讨好”年幼的没有语言的孩子。比如我们在他旁边玩,给他强化物,孩子还是会经常会忽视我们。这种情况需要1)更细心的观察:孩子的眼睛总在看什么,他独自一人的时候在干什么?他的感官系统受什么吸引? 2)更夸张的表达: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经常需要老师的声音和表情更具戏剧化。即便孩子目前还没有语言,我们也要很生动地描述:“看!桥塌了!”,夸大的语气配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争取得到他的注意力。孩子可能会展现一个不起眼的表情,一个微笑,但这也是进步,因为他现在对老师更关注,更感兴趣。

 

另外一个挑战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单一的兴趣。老师碰到这种情况时,需要多花些时间,搞懂孩子的特殊兴趣,装备自己这方面的知识(比如有的孩子只谈恐龙或化学元素)。你和孩子有了共同兴趣和话题,配对才有可能发生。

 

随着配对的成功,孩子跟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老师就可以地自然地上升到 “提出要求” 的阶段,也就是训练的核心部分。

 

配对过程

 

配对的过程没有一个必须遵循的模板或者配方。刚开始跟孩子接触时,老师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第一阶段: 老师跟孩子介绍自己。观察孩子一天的活动,这个家庭如何度过一天。老师作为观察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父母与孩子互动时,老师紧随父母其后,争取让孩子把自己和他喜欢的人联系到一起。切记不要对孩子提任何要求

 

第二阶段:老师进门跟孩子打招呼。根据前两天的观察,开始把自己和已知的强化物联系起来。如果孩子喜欢荡秋千,把孩子放到秋千上。如果孩子喜欢聊火箭,就一起聊火箭。同时赞扬孩子适当的行为,比如眼神接触或分享(“我很高兴你看着我!” “谢谢你与我分享小火车!”)。跟随孩子引导,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在适当的情况下,老师可以简单地提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但要让孩子觉得那不是工作,而是有趣的活动。 比如:”我们很快就要学习颜色了,然后我们一起画一个最漂亮的花园!”

 

第三阶段: 双方以及熟悉一些,老师进门跟孩子打招呼,等孩子回应,如果没有回应,请给予辅助,继续赞扬孩子良好的行为。这个阶段的老师经常会随身携带一个“玩具口袋”,里面装着一些适合孩子的玩具、拼图、彩笔和图书等。只有老师在场的时候孩子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些好玩的东西,这样做即限制了孩子接触强化物的机会,又增加了孩子对老师的热情,从而加快了配对的进程。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老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简单的要求。比如孩子想要玩袋子里的纸风车,老师可以让他说出风车的颜色,然后立即赞扬,并马上把纸风车给他。同时开始让孩子跟随你的引导,比如你跟孩子在地板上玩,你可以站起来,对孩子说 ”起来,追我!”  然后跑进另一个房间,如果孩子追过来,你可以用挠痒痒等奖励方法来鼓励孩子听从你的指令。

 

 

 

配对成功

 

通过成功的配对,我们可以建立教学控制,相互信任,了解孩子的兴趣,最终使自己成为强化物。如果跳过配对阶段,会导致问题的行为增加,损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试想老师第一次见到孩子就提出100个要求,这个孩子还愿意见到我们吗?更不要提跟我们互动,发现社会互动的乐趣了。

 

经过一两周的努力后,怎么检验配对到底成不成功?看孩子跟你在一起时候的反应就知道了。如果孩子知道你快来上课了,反复从窗户向外张望,期待你的到来;看到你走进来,他的眼神立刻兴奋起来;和你互动的时候,他有更多的反应,更愿意合作;任何活动有你参加,他都显示出更兴奋;你离开的时候,他觉得很失落。。。那么说明你的配对工作完成得不错。

 

不成功与反省

 

通过观察孩子的反应,我们也不难发现配对没成功的时候。最明显的是你一进来,孩子就跑掉了,然后大家到处追孩子。或者孩子身体总是背对着你,不愿意接近你,呈现出 “我就是要自己玩!” 的情景,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感受到跟你在一起的乐趣,这时候你知道与强化物配对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如果出现以上的情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审视自己的工作:1) 教学目标是否基于学生的个性化评估? 评估是否是定量的,准确的?2) 你是否在逐步增加对孩子的要求使任务一步步增加难度? 切忌一下子把要求订得太高,比如上次考试60分,这次订到90分。原则是孩子觉得努力一下可以够到,他才会愿意付出努力。3)强化物是否选得对?是否真正具有强化作用? 强化物在不同的时期,甚至在一天的不同时候都会有所变化,我们需要不断进行简短的强化物评估,以确保强化物的有效性。 4)你是否充满热情?工作中老有同事打趣: “拜托,你不要用 ABA的声音!” 所谓 “ABA的声音” 就是比较夸张的表达方式,希望帮助孩子理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总处于很热情的状态,但在教授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时,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更夸张,更有趣。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