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语言训练6:命名(4)命名动词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王坤 杨楠

动词指的是描述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汇。按其功能,动词包括有行为动词(如:看、跑、玩、吃)、心理动词(如:感到、想念)、能愿动词(如:会、肯、敢)、判断动词(如:是)和趋向动词(如:上来、进去)。本文仅介绍如何教导孩子使用行为动词来描述看得到的动作和活动。

动词是构句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沟通的一个重要信息组成部分。孩子需要先理解每个动词的意思,即看到某个动作或活动,可以说出相应的动词,然后才能在沟通中正确地使用这些动词。在使用时,我们可以用动词来描述他人或自己在做什么,也可以使用动词来提要求。在最初介入动词的学习时,我们通常会将动词与相关的名词结合起来一起教导,如开车、摇头、扫地、打鼓等,而不仅是教导单纯的动词(如:开、摇、扫、打)。这样的设置是为了能将动词与现实生活中孩子可以看到或接触到的活动结合起来,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本文将介绍如何教导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或活动)进行命名。

第一阶段

命名常见活动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在孩子面前呈现一张动作卡片,并发指令“他在做什么?”时,孩子能够在2秒内,使用室内音量,独立且正确地说出卡片中的活动。语言的清晰度能让大部分的陌生人听懂。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常见动作或活动的图片

  • 图片的大小统一,背景尽量选择白色,可以使用卡通人物图片。

  • 命名练习中使用的动作需是孩子能够熟练区辨的动词,如果孩子尚不能区辨,建议先进行区辨训练。(具体教学方法见谆仪微信平台发布的【基础技能训练10:区辨动词】)。

  • 每个阶段教导3-5个不同的动词。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目光接触。

3. 教导者呈现一张动作卡片,并发指令:“他在做什么?”。

  • 在每次训练中,随机呈现动作卡片,且同一张卡片不能连续出现2次或以上。

  • 在每次训练中,每张卡片呈现的次数相同。

4. 教导者立即提供口语示范辅助,如“喝水”。

  • 本项目的目标是孩子能正确说出每一个动作的名称,所以不要求孩子说出完整句子,只需要正确说出动词即可。

5. 当孩子正确且清晰地说出动作名称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说对了,他在【动作名称】”,并且给予代币。

6. 换一张卡片,进入下一回合,重复以上第2-5步。

  • 每次训练进行12-15个回合,保证每种动作有4-5次练习的机会。

辅助方法:

口语示范,也就是教导者直接说出动作的名称。

辅助的撤销:

  • 逐渐减少口语示范:【全部口语】→【第一个字】→【第一字的起始音】→【第一个字的口型】→无辅助

  • 以命名【喝水】为例:全辅助时,教导者直接示范完整说出动作【喝水】;随后在辅助撤销过程中逐步降低为:示范动作的第一个字【喝】→示范物件名称第一个字的起始音【h】→示范喝水的第一个字【喝】的口型→最后到无需辅助孩子能独立完成。

  • 在经过几个回合的训练后(如,3-5个回合,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教导者就可以尝试进行辅助的撤销,辅助撤销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按照这个撤销步骤来进行,如果孩子学习能力较好,可以跳过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辅助级别。

  • 除全辅助之外,在提供所有其它级别的辅助时,均在指令后等待0.5-2秒。等待时长的确定标准为:(1)给予孩子独立反应的机会,即在指令后,教导者在确定孩子不会乱说的前提下,略停顿,给孩子机会自己说出正确的答案;(2)确保孩子基本不出现错误反应,即如果教导者确定孩子在不会的情况下会乱说,则只停顿非常短的时间;但如果孩子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是不会乱说的,则可多等一下,但等待的最长时间不要超过2秒;

    注意:辅助撤销的过程不是“考”孩子的过程,所以当教导者降低辅助的力度或延迟给予辅助时,如果孩子频频地出现错误反应(比如,连续2次错误反应),说明所给予的辅助程度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增加辅助力度和在时间上的及时性。

纠错程序:

虽然我们总强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零错误教学,教导者要及时提供辅助,尽量避免孩子出现错误反应,但教学中出现错误反应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特别是在辅助撤销的过程中,一旦辅助撤销过快,错误反应就有可能发生。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时,教导者按以下程序进行纠错:

1. 教导者打断孩子的反应,回馈孩子:“不对,我们再来一次。”如果孩子对于“不对”的回馈不能接受,教导者可以直接回馈“看清楚哦,我们再来一次。”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再次展现出错的那张卡片在孩子面前并提问:“他在做什么?”。

3. 教导者在给出指令后马上提供辅助,提供的辅助可以是最高级别的辅助,比如直接完整示范该动作的名称,也可以提供比上一次提供的辅助略多的辅助,比如在错误的回合中,教导者给与的辅助是示范该动作的第一个字的起始音,那么这次辅助教导者就直接示范该动作的第一个字,在这里不使用时间的延宕。

注意:在纠错环节中一般我们都会提高辅助的级别引发孩子的正确反应,但是当我们提高辅助级别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的反应一定是正确的,这时我们给予孩子重复纠错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也就是说不能持续让孩子犯错,要及时提高辅助的级别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而得到强化。

4. 当孩子说出该动作的正确名称时,教导者给予孩子口头夸奖:“对了,他在【动作名称】”,同时给予强化。

  • 如果孩子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尝试时语音的清晰度已经达到孩子能力所及的水平的话,这时就可以给予强化,以避免在第三次尝试时孩子说得可能还没有前面两次清楚。

  • 如果孩子表现出了辅助依赖,即不辅助就不说,一直等待教导者给辅助,那么教导者可以选择在纠错程序中不给予强化,以增加孩子独立反应的动机。

阶段目标的完成:

  • 如果在连续两次的训练中,孩子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本阶段的命名训练完成。

  • 本阶段教导的动作进入维持教学,教导者选择另外一组动作卡片(3-5张),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

  • 重复以上阶段设置,直到孩子能够命名全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或活动。

泛 化1

泛化试探时,每一个动作使用至少两张不同的卡片,可以是不同的人物,也可以使用卡通人物的动作图片,如下图所示。

  • 如果测试时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不必再进行泛化训练。

  • 如果测试结果低于80%,更换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物做的动作卡片进行教授。直到泛化测试能够达到80%以上的正确反应百分比。

附:常见的动作/活动命名举例

以下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动作/活动清单,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导的内容教导者还需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来决定。

注意:该些项目的训练并没有明确的先后区分,但建议先选择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孩子能接触到的活动展开训练。

泛 化2

除了能命名卡片上呈现的动作或活动外,孩子也需要能正确命名生活中的真人或视频中的人物从事的动作与活动。

由于我们并没有题材库,提供只体现简单动作或活动的短视频,我们建议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进行:

1.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从事的活动,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孩子;

2. 和孩子一起看视频,提问视频中出现的动作与活动。

辅助:从少到多的辅助

在练习时,教导者先让孩子自己尝试命名,仅在孩子无法正确命名时,教导者才给予提示,即本阶段不再使用无错训练的教学方法。

当孩子没有正确命名时,教导者首先用手指着视频中需要孩子观察的人物或活动相关的线索,然后按以下顺序增加辅助的力度:动词第一个字起始音→动词的第一个字→完整的动词。

第二阶段

命名假装动作

 

一般而言,在让孩子命名假装动作之前,我们会先教会孩子根据指令做出假装动作,比如,当教导者给指令:“喝水”,孩子能够马上用手握拳假装是杯子,然后做出喝水的动作。下面,我们先介绍【听指令做假装动作】的训练方法:

先备技能训练:执行假装动作的指令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给出一个假装动作的指令时,孩子能在2秒内徒手做出指令中的动作(可能含表情)。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

  • 本项训练不需要任何教学材料。

  • 每个阶段教导3-5个不同的假装动作。这些假装动作都是孩子已经能够区辨和命名的常见动作或活动。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好。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有目光接触。

3. 教导者给出指令,如“喝水怎么做”。

  • 在每次训练中,随机给出动作指令。

  • 在每次训练中,每个动作出现的次数相同。

4. 教导者立即辅助孩子做出指令中的假装动作。

5. 当孩子做出对应的动作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对了,这是【动作名称】”,并给予代币。

6. 教导者进入新回合,重复以上步骤2-5并变换指令内容。

  • 每次训练进行12-15个回合,保证每种动作有4-5次练习的机会。

辅助方法:

  • 示范:教导者做出指令中的假装动作。

  • 肢体辅助:教导者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摆出正确的姿势或做动作。

辅助的撤销:

  • 教导者示范完整动作(持续操作2秒左右)→教导者做出假装动作的前半部分→教导者做出假装动作的起始动作→无辅助。

  • 除全示范外,在提供其它辅助时,先等待2秒,给孩子独立反应的机会。

  • 当孩子动作不到位时,教导者提供肢体辅助,帮助孩子做出标准的动作。

纠错程序:

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时,教导者按以下程序进行纠错:

1. 教导者打断孩子的反应,回馈孩子:“不对,我们再来一次。”如果孩子对于“不对”的回馈不能接受,教导者可以直接回馈“我们再来一次。”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再次说出那个动作名称:“假装【动作名称】”。

3. 教导者在给出指令后马上提供辅助,提供的辅助可以是最高级别的辅助,比如直接完整示范该动作,也可以提供比上一次提供的辅助略多的辅助,比如在错误的回合中,教导者给与的辅助是示范部分动作,那么这次辅助教导者就直接示范完整动作,在这里不使用时间的延宕。

4. 如果孩子表现出了辅助依赖,即不辅助就不做动作,一直等待教导者给辅助,那么教导者可以选择在纠错程序中不给予强化,以增加孩子独立反应的动机。

项目完成标准:

  • 如果在连续两次的训练中,孩子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本阶段的训练完成。

  • 本阶段教导的动作进入维持教学,教导者选择另外一组假装动作(3-5个动作),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

  • 重复以上阶段设置,直到完成全部计划教导的动作。

命名假装动作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做出一个假装动作,并提问:“我在做什么?”时,孩子能够在2秒内,使用室内音量,独立且正确地说出动作的名称。语言的清晰度能让大部分的陌生人听懂。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目光接触。

3. 教导者做出一个假装动作,并提问:“我在做什么?”。

4. 教导者等待2秒,给孩子独立反应的机会。

  • 因为孩子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命名常见动作的训练,换言之,教导者做出的假装动作的名称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同时,学生也已经能正确区辨,所以本阶段的训练,我们建议使用从少到多的辅助。

  • 当孩子没有做出正确反应时,教导者从少到多地给予辅助:提示动作的第一个字的起始音→提示动作的第一个字→提示完整的动作名称。

5. 当孩子正确且清晰地说出动作名称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说对了,我在【动作名称】”,并且给予代币。

6. 教导者换一个动作,进入下一回合,重复以上第2-5步。

  • 每次训练进行12-15个回合,保证每种动作有4-5次练习的机会。

项目完成标准:

  • 如果在连续两次的训练中,孩子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本阶段的训练完成。

  • 本阶段教导的动作进入维持教学,教导者选择另外一组假装动作(3-5个动作),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

  • 重复以上阶段设置,直到完成全部计划教导的动作。

扩展练习1:读绘本、说一说

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时,让孩子说出故事里的人物动作。让孩子说一说绘本里的人物在做什么的指令穿插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穿插的问题不要影响故事的流畅性(即,不要看到每一个动作都提问孩子,而是时不时地挑一些问孩子)。在提问后,给孩子3-5秒的独立反应时间。如果孩子答对了,马上夸奖孩子,如“对了,小兔子在荡秋千”。如果孩子出错,告诉孩子不对,可以让孩子再试试,教导者也可以把正确的答案示范说给孩子听。如果孩子不能区辨绘本中的动物或人物,教导者可以在提问时用手指着相应的人物,并提问“他在做什么?”

扩展练习2:看动画片、说一说

在生活中,我们看电视的过程中,都有过问别人或被问故事情节的经历。这里的教学就和我们的经历非常接近。但这里我们不需要孩子说出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用严格遵守教学程序,只要在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当动画中的人物做了一个小朋友学习过的动作时。我们可以暂停动画,向孩子提问,“XX在做什么?”如果孩子正确命名出动作,教导者夸奖孩子,然后继续看动画片。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命名人物动作,我们可以重新播放包含目标人物动作的这一小段视频,并在视频播放前提出要求“仔细看XX在做什么?”然后播放视频,并可以在播放时用手指向需要孩子观察的人物或活动。播出后,再次暂停视频,询问孩子同样的问题,如果孩子依然不能命名。我们可以再次重新播放视频,同时示范说出正确答案。要求孩子仿说,孩子仿说后继续播放视频。

  • 提问:巧虎在做什么?

  • 回答:(巧虎)在踢球。

动画片里巧虎正在唱歌,这时我们暂停画面,并问孩子,“巧虎在干什么?”如果孩子能够说出“唱歌”,教导者夸奖孩子,并继续播放动画片。如果不能回答或回答错误,我们将视频倒回巧虎唱歌之前,并提出要求“仔细看巧虎在干什么。”然后播放视频,巧虎的动作完整做出后,暂停视频(尽量将视频暂停在仍然能体现巧虎做动作的时间),再次提问“巧虎在做什么?”。提问时,可以用手指向巧虎,如果孩子没有正确说出来,家长可给予部分或全部的提示,当孩子说出正确答案后,家长夸奖孩子,然后继续播放视频。

示范问句:

  • 提问:浣熊叔叔在做什么?

  • 回答:在扫地。

  • 提问:巧虎爸爸在做什么?

  • 回答:在骑自行车。

扩展练习3:你做,我猜(Charades)

Charades游戏结合了区辨图片上的动作、做假装动作和命名动作这三个技能,是一个极具娱乐性的游戏。

注意:玩这个游戏时,不要坐在桌面前,尽量选择客厅等相对空旷的空间,做动作的人站在场地中间来完成动作。

游戏的基本程序如下:

1. 打乱游戏卡片,正面朝下摆放在桌面上。

2. 第一位游戏者拿一张卡片(按顺序拿最上面的一张),看过卡片后(不让其它游戏者看到卡片)把卡片面朝下放下。

3. 该位游戏者先启动计时器,然后按卡片上的内容做出假装动作。

  • 原装游戏盒中提供沙漏计时器,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计时器。

  • 游戏者不允许直接说出动作名词

  • 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允许给予相关提示

4. 其他游戏者根据该游戏者做出的动作猜卡片的内容

5. 游戏者会根据其他游戏者说出的内容,给予正确或错误的反馈。

6.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其它游戏者正确猜出动作,做动作者计1分。

  • 如果有多个游戏者,可以是做动作者和第一个猜对者各计1分。

7. 换下一个游戏者做动作,其他游戏者猜。

8. 以此类推,直到完成事先准备好的所有卡片。

9. 计算积分,积分最高者获胜。

 

游戏变型

根据孩子的能力,家长可以使用孩子已经学过的动作卡片、自己的照片、动画片或绘本中内容自己来制作游戏卡片,从而降低游戏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