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面对一言不合大闹天宫的熊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星星雨 2020-03-02

文 | 李漆

很多孩子上不了学,不被世人所接纳并不是因为孩子没有语言,而是一言不合大闹天宫的坏脾气

当然,星星雨无论何时都在倡导,特殊需求人群真正的融入,在于社会的改变。

但我们也信奉这样一句话:

“改变你能够去改变的,努力接受你无法改变的。”

那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家长们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我的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要拿到手!否则他就会大哭大闹!”,

“我的孩子非常任性!”,

“我的孩子脾气暴躁! ……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们对于孩子也往往有求必应,无微不至,殊不知,这份溺爱却是对孩子温柔的伤害。

这种“有求必应”的“即时满足”,反而容易使孩子脾气暴燥,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懂得珍惜与感恩。

真正影响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是一种社交技能的缺失。

那就是等待的能力!

等待,是一种社交能力。

想要培养孩子“忍耐”,首先从教他“等待”开始。

本文将从有针对性地练习等待,生活中自然等待一件事情或一个活动,遵守社交轮流等待规则三个部分,来对“等待”进行分解训练。

1.针对性地练习等待

心理学研究发现:2岁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而到4-5岁时,随着大脑前额叶的冲刺发展,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会发生重大转变。

所以一般认为3-5岁是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家长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时期。

在一开始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利用“数数”,或者计时器,来帮助孩子练习等待(等待的时间由短到长),延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一旦孩子懂得“数数”或“计时”的意义,我们就可以开始逐步消失这些辅助,帮助孩子在没有外界监督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生活中创造氛围,向孩子传达等待的意识。

比如,晚上关灯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数“1,2,3”然后关掉灯;

带孩子出门前跟孩子说“穿好鞋子,我们出门玩”;

看动画片时让孩子先去沙发坐好再打开电视……

这些小动作,其实都在向孩子传递“等待”,培养“等待”。

当然,作为家长,对孩子承诺兑现,言行一致,是“等待训练”最关键的因素。

2.生活中自然的等待

如果孩子已经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等待,我们就需要将孩子等待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

等待,是我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做饭、睡觉、赶车、购物、工作、旅游,每一项活动,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等待。

相对于第一部分“训练中的等待”,生活中的等待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干扰刺激也更复杂。

因此,我们需要有选择,有计划地设置安排情境;有方法,有技巧地帮助孩子顺利等待。

下面是一些日常等待训练的例子:

1)在等待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个活动的完成作为自然的结束点,“等妈妈洗完脸过来陪你睡觉”,“等爸爸打完电话陪你出去玩”。

2)利用计时工具或代币告知孩子具体等待时间,

“到六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出去散步”,

“等到3月12日,星期天,我们就可以去游乐场”,

“每天按时写完作业可以得到一个代币,集到5个代币可以去游泳”。

3)根据孩子情况,编写社交故事进行阅读,帮助孩子理解等待的规则,参考别人是如何进行等待的。

4)教给孩子一些等待中的消遣方式,看书、唱歌、休息等,来转移注意力,管控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5)利用计时器、先后卡、流程单、时钟、日历等视觉支持工具,可以将等待时间以视觉的形式展示给孩子,帮助孩子明确等待时长。

家长会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的孩子要能听我的话,我能这么头疼?

这个时候,ABA的作用就会凸显出。

在等待训练时,家长的目标设置、强化、辅助的运用。

1)目标设置:你需要先从孩子容易等待的活动、事件入手练习,同时要注意时间长度的设定。

2)强化:对于孩子的忍耐,你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于孩子不适当的要求方式,你一定要温柔地坚持。

3)辅助:要选取适合孩子的辅助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要求进行等待,并根据情况,可以在等待过程中给予提醒“还有2分钟了”,“妈妈拖完地了,去擦擦手就可以带你出去了”;同时对于孩子在等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恰当行为要做好提前预防。

4)其它:让孩子适度参与到等待规则的制定中,给孩子一些选择权,能够提升孩子的积极性,比如“我们要先做作业,做完作业你可以选择去哪里玩?”。

3.社会交往中的轮流等待

等待,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社会交往中,等待是不可或缺的社交技能。

能够遵守社交中的等待规则,正确等待,至少能够帮助我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下举止得体,行为规范。

小朋友一起滑滑梯,游乐场坐旋转木马,公共卫生间排队上厕所,谈话聊天,超市排队结账,汽车的交替行进,等待红绿灯……这些社交环境下,最基本的规则就是“等待”。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试验。

让一些4岁的孩子面临两种选择:如果马上吃糖,只能吃一颗;如果等上20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糖果。

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耐心等待的儿童中学毕业后,在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迎接挑战、不言放弃等心理品质方面,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儿童。

当我们为孩子的学业快马加鞭、心急如焚的时候,别忘了学习如何“学习”。

等待,是学习的基础能力,不会等待,孩子不听不看;等待,是生活的基础能力,难以等待,孩子急躁任性;等待,是社交的基础能力,没有等待,孩子粗鲁挫败。从小培养孩子的等待能力,将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有的事物都是从量变积累到质变,也请我们耐住性子,等待孩子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