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回归-记15岁孩子行为问题干预②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1

文 | 朱璟

很想和大家分享朱老师这个系列的旧文,发于2013年。行为干预对于一些家庭来讲太重要了,也是谆仪行为咨询未来发展的目标。更想说的是,已经有很严重行为问题的大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抱着信心,只要我们科学地去干预,就还是能改善;也要对其他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长们说,在孩子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时,就要做好预防和正确教导的工作,以避免进入将来的困境。
二、观察
说明:请了解这个孩子及他的家人的朋友们,在评论时不要提及姓名及他们的个人信息,谢谢。
午饭时,R仍然在睡觉。对于我和任老师的出现,R应该是有所警觉的,以致于引起他行为的反常。我告诉妈妈不用叫R和我们一起午饭,让他继续睡觉吧。我们吃完午饭后回到书房,留妈妈和老师来慢慢引导R。那天应该是R去沙盘治疗的日子,由于R睡觉不起来,时间上有点晚。妈妈有些犹豫是不是催R快点吃完饭好去沙盘治疗,但又不敢去催他。我告诉妈妈顺其自然,赶得上时间就去,赶不上就再安排。
思考5:当日常生活安排有变动时,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选择的权力,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行为问题。在作任何安排时,都要有事先计划,并且要有B计划。
虽然时间上有些赶,妈妈问了R的想法,决定还是去沙盘治疗。我建议爸爸不要一部车那么多人一起去,以免引起R不必要的情绪问题。并且我希望能观察到自然环境下R的状态,虽然有外人的介入,R的行为多少会有变化,但越多可能保持正常的环境,就越有可能让我看到R真实的状态。我们等叔叔带着R和老师出门之后,才由R爸爸带着妈妈,我和任老师随后过去。到达那里之后,我让爸爸先去看看R的情况,再决定我们要不要进去观察。爸爸回来给的消息,R今天的情绪不好,已经有过一次爆发,现在躺在地上,所以我们决定不进去观察。我告诉爸爸说,要顺着R的行为给指令,并且给选择性指令。换句话说,我们只给两种指令“休息一下吧”(针对R躺在地上),或者“R是要休息一下,还是要玩沙子?”每次给完指令之后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给指令。在选择性指令给了三次之后,如果R还是躺在地上,就给一个直接的指令“你休息一下吧”。爸爸的操作十分地到位,十分钟后,R起来进房间玩沙盘了。之后,类似的情况又再出现,这次花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总体上还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度了。当R完成沙盘治疗的时候,我们躲得远远的,希望R出来的时候不会看到我们。短短的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让R爸爸对如何给R指令有了一次小小的练习。
回到家后,R没有再睡觉了,在厨房里剪纸(他喜欢的活动)。我进去和R打了一声招呼就退了出来,R看了我一眼,没有反应,看得出来,他对我仍然有很强的警惕心。为了避免刺激R,我接着躲进书房;任老师以前与R有过接触,所以留在那里与R做一些互动。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大家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出门。R仍然纠结着厨房里阿姨准备的菜和垃圾,因为阿姨把应该第二天才买的虾先买来了,R就纠结一定要吃掉或扔掉,最终一包虾被R扔进了垃圾筒,然后R就纠结着要倒垃圾。因为去饭馆吃饭是R目前最感兴趣的一件的,所以妈妈成功地转移了R的注意力,拉着R出门吃饭。我和任老师、叔叔一早就等在楼下,R出来的时候看到我,抬起一只胳膊遮住眼睛,拉着老师绕过我走到前面去。我们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走了几十米远时,R把胳膊放下来了,自然地和老师一路往饭店走去。
到饭店,R很配合地坐在桌旁,老师开始给他剥瓜子(这个应该是他们为了让R能等待而刻意安排的)。这个饭馆是R喜欢的,也是他常来的,所以里面的人对R的需求也很熟悉。菜上来分两盘装,一盘是R的,一盘是大家的(这个是R在家里吃饭的规定)。但今天R不肯吃小盘里的菜,所以妈妈决定不分盘子。盘子里的菜吃到差不多的时候,妈妈就会让服务员收走。R在吃饭的时候,会夹口菜放在嘴里尝一下,如果是他不喜欢的,马上又扔回菜盘里;但他并不停下来,又会在同一个菜盘里再夹一筷子、咬一口再扔回去,以此往复。R妈妈常常是在行为之后提醒R要把菜夹到盘子里,我和R妈妈坐在圆桌的正对面,不好提醒,所以我很客气地在R每次夹菜的时候都提醒他说“把菜夹到盘子里”。R妈妈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也开始提前提醒R。一开始的时候是有效的,妈妈也表扬R能把菜夹到盘子里,但R似乎马上就意识到“他是在服从指令”,于是很明显的,他开始故意夹菜直接吃,一边还瞄我两眼。这个时候,我有些进退两难。我知道“退”就是让他赢;但很多时候,对着一个大年龄有暴力行为的孩子,又是在公众场所,退是大部分人不得不的选择。但我自己做了这些年的行为管理而养成的行为习惯又让我不甘心“退”,借着在座有三位男士(爸爸、叔叔和任老师),我即时作了“进”的决定。我改了指令说“R把菜夹到盘子里,还是我帮你把菜夹到盘子里”,口气还是很和善的,声音也不大,R看了我一眼,迅速地把菜夹进了他自己的盘子里。我在心里大松了一口气,马上夸了R。但从那之后,我就停止了提醒R把菜夹进他自己盘子里。
思考6:给指令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指令的有效性。当知道给一个指令是没有办法执行下去的时候,尽量用选择性指令“做这个,还是做那个?”(这两个指令中,一定要有一个是孩子会选择的)或者使用疑问句的形式“你要做XXX吗?”(把做与不做的选择权留给孩子,这样当孩子选择不做的时候,也不是指令的无效)。
从坐上饭桌开始,我和R算是近距离接触了。我一直都没有直视他,一直都在和边上的人聊天,装着完全不在意他的样子。R对我的戒心明显地渐渐消除下来,等上菜的时候,他基本上就忘记了要防备我这件事了。如R妈妈所说的,上饭馆吃饭确实是R的最爱,在纠结了一整天之后,R这个时间段的情绪总体都不错,也能听一些指令。吃完饭,我又跟着上去看看R对垃圾的纠结会到什么程度。因为看到R对我的防备放了下来,我也没再躲进书房里,只是站在离R相对比较远的地方观察。妈妈给R下了“出垃圾”的指令,R明显是想清垃圾的,但又不肯执行指令,所以嘴上说着“要”,行动上又迟迟不动。妈妈的指令重复过多次,最终R才执行了,但总体都算平稳。
我一天的观察也到此结束。叔叔开车送我回家,路上有机会和叔叔聊天。听得出来,叔叔是很爱R的,处处都为R着想,甚至被R重重地伤到,他都没有放在心上。他更担心的是R如果在外面伤害到别人该怎么办,提到目前他确实觉得不太敢带R出门,因为感觉力不从心。我很为R身边帮助他的这些人而感动,深深爱他的爸爸妈妈、带了他九年的叔叔、年纪最轻但却是目前最有能力控制做R的全职老师、还有主动请缨的任老师。我有着深深的信念,因为有着这样一群有爱的人在R的身边,我们一定能把R带回来。
(未完待续……)
谆仪行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