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社交技能 -- 果敢自信

作者:马凌冬 2021-01-14
文 | 马凌冬

 

接女儿放学,她小脸通红,义愤填膺地告诉我学校有人欺负她同学 Natalie,“就因为Natalie有阅读障碍,并不代表她就该受欺负,对吗? Arleen 在课间的时候让大家都不要跟 Natalie 玩,她真的很刻薄”。 地板时光的老师也恰好在场, 马上夸了一句:“You know how to be assertive! ”

 

“Assertiveness“ 这个词,中文该怎么翻译?坚决,果断,自信,有主见。。。跟资深英文老师和中文老师讨论后,觉得翻译成 “果敢自信” 比较贴切。Assertiveness 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社交和沟通技能,也就是以冷静和积极的方式站出来维护自己或别人的权益的能力。既不主动攻击别人,也不被动接受别人“错误” 的对待方式。

 

女儿这些年来在果敢自信方面一直做得不错,能为自己说话,有时还能为朋友出头,这要感谢 Makoto。 翻开女儿小时候 ABA的课程,“Assertiveness 和 Manding” 在当初是一起教的。 

时光倒流到 N 年前,记得当 Makoto 提出加入训练 “果敢自信” 的时候,我比较犹豫。那时ABA 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女儿的语言进步显著,我正沉浸在她终于能说出整句话的喜悦中,做梦都希望她讲话能再利索些,这样到学校上课我才能放心。在这种简单偏执的思维下,我跟 Makoto 提出了异议:“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时间不多了,目前还是把重点放在语言上吧,对于 Manding(提要求)我没意见,这是语言行为的第一个要点,她已经基本掌握。我觉得 {果敢自信} 现在不是重点,要不然过一段时间再考虑?” 当时 Makoto 给我的解释是:“Manding 虽然掌握了,孩子需要把 Manding 有效地用在实际生活中,就是语言技能以外再加上勇气和判断力,所以说果敢自信是个综合的能力。孩子掌握这个能力,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保护自己。孩子会说我要/不要什么很重要,但是在什么时候说,怎么说,也很重要。”  直觉告诉我 Mokoto 讲得有道理,我说服自己这项训练跟语言技能并不冲突,同意试试看。

 

这个训练目标从当年四月份开始,到夏天结束。找出陈年的旧表格,回顾一下当初的训练内容:

当时主要使用 NET 的方法,设置了许多不同的情景,教孩子如何用适当使用语言来表明自己的需要、想法和观点,比如:

 

1)   故意递给明显孩子不喜欢的东西,提议去她不喜欢的地方;或者她要A,你故意给B(确保B是孩子不喜欢的),教授使用语言: “我不要 / 我不想。。。”, “这不是我要的,我要。。。”

 

2)   拿走孩子喜欢的玩具,教授使用语言:  “我不喜欢你拿走我的玩具”,“还给我!”

 

2)   做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做功课的时候,总是踢她的椅子,或者揪她的头发。教授使用语言:“我不喜欢你这样,停下来!“

 

3)  谈话中老师故意说几个不常用的词或术语,引导孩子马上询问:“XXX 是什么意思?" ; “我不明白,请帮我解释一下。”

 

4)     给孩子一项很难做的手工,不主动提供帮助, 引导她说  “太难了,我不会做”;“我需要你来帮帮我。”

 

5)  站在过道里,故意堵住孩子的路。让她说:“劳驾”,“我要过去,你能让一下吗?”  

 

练习过程中,使用了语言辅助和辅助消除。 从最初的完全语言辅助,到部分语言辅助,到最后的零辅助。语言练习的同时融入了非语言交流的训练。通过示范和角色扮演,练习语气,眼神,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来配合孩子要传达的 “果敢自信” 的信息。在很多时候,坚定的眼神接触,直立的身体姿态,有力的语音语调比你具体说的什么,要给力很多。

 

比如一位上初中的男孩子,在学校总受欺负。父母为了帮助他,每周带儿子去 Santa Monica ,请一位训练好莱坞明星的跆拳道私人教练亲自授课,希望教孩子几招 “真功夫”。她妈妈跟我说交了昂贵学费以后,最开始的几节课孩子根本没有学到任何 “功夫”,练习的都是眼神,身体姿势和大喊(声势)。教练的理念是先让孩子改变气场,提高自信:“即使你还不会功夫,也要让想欺负你的那个人从大老远就感觉到你不一样了。”  

 

非语言方式传达的信息有多重要? 举个例子,课间休息时,一个高年级男生抢走你的篮球,你犹豫了半天,才鼓足勇气走过去,盯着脚尖,颤巍巍地说出一句:“请把我的篮球还给我”。 虽然你的句子和语法都是完美的,但缺乏强有力的非语言信号支持,对方是不会把你当回事的。同时,操场上还有一位刚从南美洲搬到洛杉矶的学生,他英文一句都不会说,连问洗手间在哪里都要连比带划,但是没人敢抢他的篮球。为什么?南美同学散发的 “气场” 让那个抢球的孩子根本不敢上前招惹。所以你如何展现自己,以什么方式出现在别人面前,比你说什么要重要得多换句话说,多数情况下自信不自信,不是你在说什么,而是你的气场说了算。

   

果敢自信是一项基本的社交沟通技能,不管孩子有没有特殊需要,都需要家长来适当引导。打个比方,我们培养果敢自信就像在研发一种好吃的点心,目标是甜中带点咸,让人吃了还想吃那种。太甜了,吃两口就会腻住;太咸了,大家会抱怨不值,因为咸菜更便宜。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一次次实验,直到最后找到最佳的糖和盐的比例,也就是下面这张图显示的中间地带: 果敢与自信。

 

 

左边:

Passive ---  被动服从,逆来顺受

问题 --- 跑偏之一 ,“太甜”

结果 ---  “别人踩自己”干预方向 --- 增强自信,使用适合的台词和非语言信号,勇敢表明观点,维护自己权利

  

右边:

Aggressive --- 攻击别人,有侵略性

问题 --- 跑偏之二, “太咸”

结果 --- “自己踩别人”

干预方向 --- 教授用新行为来替代问题行为,理解有效的沟通并不需要攻击别人

 

要达到最好的糖和盐的配置,需要清楚基线水平在哪里,然后不断进行调整。果敢自信的孩子会平静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同时照顾到对方的感受。这是一项技能,需要培养。那么如果孩子的语言水平有限呢? 就像 “提要求”不一定要通过讲话一样,如果孩子目前仍然依靠图片交流,我们同样可以训练他们果敢自信的能力。当然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训练的重点不同。比如对一个快到青春期的孩子,教她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是一种方法  保护我的身体 - 从娃娃教起 ;对一个在学校经常面临被抢东西的欺凌现象的男孩子,是另外一种方法。在学校的融合环境中,我总看到正常发展的孩子由于缺乏果敢自信,学业生活的快乐指数大打折扣。再次强调,干预不干预,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