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计划表”会使自闭症人更刻板吗?

作者:星星雨 2020-03-02

文|陈勋虎

"孤独症(自闭症)人的一大障碍就是刻板行为,在人们心中,刻板是病,得治!很多人每天都在和孩子的刻板战斗着,斗着斗着,孩子也长大了,和孩子的关系也都毁了。

接受孩子的刻板,你能做到吗?

你不能接受也没关系,

接受的人已经开始享受拥有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快乐与轻松了。

陈勋虎(融爸)便是如此。善用计划表的他,已经教会了融融做饭、洗碗、独立洗澡、外出吃饭和旅行。不要说自理,晚上回家享用一餐儿子做的便饭也不成问题,未来让儿子孝顺自己也是指日可待呀。

今天我们再次请来融爸,为我们分享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 编者语

 

对于计划表家长总会有一些质疑,认为计划表会限制孤独症人士的行动,会让孤独症人士变得更加刻板。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划表是无处不在的。计划表也不是专门为孤独症而发明的。

课程表、购物清单、菜谱、流程图、明细表、清单表、日程表、便签条、备忘录、记事本等等等等等,都是计划表的体现。

当你照着菜谱做饭时,你会觉得自己刻板吗?

所以,我有9种理由说服你帮孩子设立一个计划表。

1、站在孤独症人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看孤独症人士,可能会觉得他们存在着大量“诡异”的行为。

站在孤独症人士的视角,他们的这些行为只是他们的一种正常表达,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更多的站在孤独症人士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走近他们真实的内心,才能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而不是我们单方面的训练他们。

家长想让孤独症儿童搓橡皮泥来练习手部精细动作,孩子对橡皮泥却非常恐惧,家长决定用系统脱敏疗法来消除孩子的这种恐惧,以达到搓橡皮泥的目的。难道除了搓橡皮泥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训练手部精协动作了吗?换个角度,这个世界将变得不同。

很多家长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成长才会认识到这个问题,理解并开始接纳才是孤独症干预的真正开始。

2、孤独症人士更需要计划表

由于孤独症的原因,他们比较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也常常处于对未来行动无法预知、不知所措的焦虑中。我们来做个情景对比。

场景一:

学校上课时,会有一份课程表,老师们会按照课程表固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时间顺序来完成各自的教学计划,学生们可以根据课程表预先知道接下来该上什么课,什么时间可以放学等等。

一切各就各位,井然有序。

想象一下,如果普通学校没有课程表,学校的教学工作将是杂乱无章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因为无所适从而感到焦虑。

场景二:

当一位孤独症人士还不会自己洗澡,那么洗澡的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讲是困难的,也可能是混乱的,他会因为无从下手而感到焦虑。

这时他的感受与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上课时没有课程表的感受是一样的。

如果专门为这位孤独症人士设置一套适合他独自洗澡使用的计划表,他洗澡的过程将变的有条理,能预知,容易成功。

日本孤独症人士东田直树也这样写到:“当然,要解释做一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或指导我们怎么做某事,借助视觉辅助,例如图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

3、孤独症人士使用计划表的好处多

我们都会因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无法预知而感到焦虑,孤独症人士也是。

如果他不能预知下一步的行动,只是被别人一下子拉去做这个,一下子拉去做那个,他会无所适从,只是被动的配合着,你能想象他们的感受吗?孤独症人士有些问题行为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无法预知的焦虑产生的。

使用计划表,他们能预先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孤独症人士的不配合,抗拒等行为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预知接下来要做什么,做多少,做多久。尽管你跟他说的很明白,但他真的明白了吗?当孤独症人士明白他要做什么,做多少,做多久的情况下,哪怕有一定的挑战,他们也会坚持完成。

4、计划表的设计要符合常规和常理

常规就是日常行为规范,比如先买票再坐车;从后门下车从前门上车;买东西要给钱等。

有时候家长设计的计划表本身就不合理。比如在计划表里要求某孤独症孩子在几点几分要排尿,这是不太符合常理的。因为人什么时间排尿是无法用精确时间点来量化的。除非你短时间给他大量的饮水。

类似这样的计划表是无法顺利实施的,孤独症人士也会感受到很多无关紧要的限制。计划表的设计更不能侵犯到孤独症人士的隐私,要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一个孤独症人士的特点。

5、“多讲几遍”也是一种计划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孩子不喜欢计划表,那么生活就不需要计划了吗?

在《我想飞进天空》里,直树说-----计划表会让他感到焦虑,但是把要做的事情从头到尾提前跟他多讲几遍也就足够!

多讲几遍就可以,为何还要给直树做看得见的计划表呢?难怪直树会焦虑。请大家记住,切勿为了使用计划表而使用计划表。

在孤独症的干预中,我们见过很多形式主义的训练,人家是这样训练孤独症的,我也就这样训练孤独症,不问为什么,总之这样就是训练孤独症的。

我们常去分析孤独症人士行为背后的功能,却很少去分析自己行为背后的功能——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训练孤独症人士?对于孤独症人士来讲,计划表是重要的,它就像腿脚不好的人手中的拐杖。

如果没有计划表,孤独症人士也可以顺利的开展活动,那计划表对于他来讲就是多余的,他们会有被限制的感觉。就像一个本不需要拐杖的人我们硬要给他一只拐杖,他就会被拐杖所累。

一个孩子还不会系鞋带,这时他是需要辅助的。但如果他已会自己系鞋带了,这时的辅助就是多余的。计划表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就像拐杖一样,只是在人需要它的时候才使用它,所以不要为了用计划表而用计划表

6、计划表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那么都有那些形式的计划表呢?文字的,视频的,图片的,音频的,文字加图片的,实物的,等等,也有使用者直接用脑子记住的。

尽管表现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功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预知下一步的行动,指导我们更好的开展活动。生活中的计划表很多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体现的,因为使用文字是最简便的。

当然,用什么形式来体现计划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者能读懂并执行计划表。

7、计划表设置好了,可是计划却发生了改变怎么办?

如果可以,计划表的执行应尽可能做到不改变。如果计划发生改变应尽可能的事先让孤独症人士知道,并能在行动计划表里体现出来。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知道计划有可能变化所产生的不安,而临时才告知孩子必须接受变化,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尊重的。

生活中总有那些实在不能提前预知的改变,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可能孤独症人士也要学会适应计划临时改变的无奈。因为计划的临时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这时,适当的“忽视”,“温柔的坚持”,也是需要家长与身边的人要去练习的。

8、计划表不会使孤独症人士更加刻板

计划表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适用于所有的人,包括孤独症人士。它指导我们有条理的按计划完成各种活动。

有家长担心,用计划表会不会让孤独症人士更加刻板啊。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有很多案例来告诉你不会,计划表不但可以容易让孤独症人士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帮助孤独症人士逐渐适应计划的改变。

如果大家去参观过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孤独症有关机构或孤独症人士的家庭,你会发现计划表在他们的机构和家庭里应用的特别多。计划表的使用是基于支持的理念,而不是强调去改变孤独症。

9、最需要消退的辅助是说话的辅助

用口语表述也是一种辅助的方式,但是很多孤独症人士对口语的理解和表达都是有一定的困难的。特别是口语表述比较长的情况下,他们更难全面而准确理解。而且口语就像水蒸气说完了也就消失了,视觉计划表他们是容易理解并记忆,还可以重复查询。

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辅助方式里,口语的辅助是最难消退的。但是,孤独症人士要学会独立,最需要消退的辅助又是需要人来操作的辅助。不需要人来操作的辅助(比如视觉计划表等)并不需要刻意的去消退,因为自然的社会环境里它们无处不在。而要教会孤独症人士学会主动在自然的环境中寻找各种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