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语言训练16 ——回答“我不知道”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邓晓蕾 刘竹琴

在日常生活中,当他人问到我们不认识的物件、不认识的人或不知道的事情时,我们会自然地回答“我不知道”。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孩子们被问到自己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时会直接保持沉默,或“随意”编造一个答案。比如,当被问到自己不认识的物件时,孩子可能会说一个完全不存在的名称或是根据该物件的外貌特征说一个与之类似的物件的名称;当被问到自己不认识的人物是谁时,孩子可能会使用自己熟悉的称呼来回答;当被问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时,孩子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不符合事实的回答。所以,我们需要教导孩子们在不清楚答案时,正确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问题。

训练一

当被问到不认识的图卡时

 

能回答“我不知道”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呈现孩子不认识的图卡并提问“这是什么?”时,孩子能独立在3秒内使用室内音量回答“我不知道”,回答的清晰度确保陌生人能够明白。

教学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孩子认识的卡片若干张和不认识的卡片10张(认识与不认识的图片比例约为2:1)

  • 认识的卡片一定是孩子精熟掌握的,我们不希望孩子在练习中出现说不出答案的情况。如果有卡片在训练中孩子无法马上命名,在当个回合中提示正确答案让孩子仿说,然后在后续训练中换掉该张卡片。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

  2. 教导者打乱孩子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卡片,叠在一起握在手中。

  3.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目光对视)。

  4. 教导者呈现一张卡片在孩子面前并提问:“这是什么?”。

  5. 教导者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予辅助或反馈

    • 如果呈现的是孩子认识的物件,孩子直接说出物件名称后,教导者夸奖孩子,“对了,这是【物件名称】”,然后出示下一张卡

    • 如果是孩子不认识的卡片,教导者在等待1秒后示范回答:“我不知道。”

    • 如果孩子看到不认识的卡片后直接给予了一个错误答案,教导者反馈:“不对,你不认识的就说‘我不知道’”,加重【我不知道】的音量和语气。

  6. 当孩子回答“我不知道”后,教导者夸奖孩子:“很好,能告诉老师你不知道,这是XX”,同时给予代币。

    注意:教导者在孩子回应“不知道”后只是告知孩子答案,不需要要求孩子仿说。如果孩子主动仿说,教导者可以不做回应。

    • 在几次练习后,孩子有可能渐渐掌握那些他原来不知道的卡片,教导者在后续的训练中需要换掉这些孩子有可能答对的卡片。

  7. 重复步骤2至6,直至完成手中的卡片。

    • 当孩子获取一定数量的代币后,孩子用代币交换后备强化物,并允许孩子吃掉食物(口腔清空)或把玩玩具15秒。

  8. 数据记录:

    • 记录训练数据时,只记录孩子对不认识的卡片的反应,即孩子是否正确回答“我不知道”,不记录对精熟卡片回答的正确性。

    • 在计算每次训练的正确反应百分比时,我们使用的公式是:孩子正确说“我不知道”的次数/回答“我不知道”的机会数。

    • 虽然我们准备了10张孩子不认识的物件的卡片,但在练习过程中,孩子可能逐渐掌握这些卡片,造成孩子可能会做出正确的命名,所以我们并无法确保在每次训练中让孩子说“我不知道”的机会有10次。

    • 如果在准备的10张卡片中,孩子正确命名了2张;有1张孩子说对了一半,但没有完全对;正确说“我不知道”的次数是5次,辅助下说“我不知道”的次数是2次,那么,这次训练的正确反应百分比为5/7=71%。

注意:

  • 在教导过程中,代币只跟随在孩子确实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回答“我不知道”的行为后,孩子为了能多赚取代币可能会出现当看到认识的图卡时也回答“我不知道”的情况,这时则需要重申规则,告知孩子只有当看到真的不认识的图卡时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才能获得代币,如果认识的图卡也这么回答将无法获得代币。

辅助:

  • 口语示范:教导者口语示范“我不知道”

辅助撤销:

  • 口语示范整句“我不知道”→口语示范前两个字“我不”→口语示范第一个字“我”→口语示范第一个字的口型→无辅助

训练完成标准:

  • 当前阶段完成标准:连续2次训练(跨2天)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

  • 训练完成标准:呈现新的孩子不认识的图卡时,孩子能够独立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训练完成。如果孩子不能独立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继续训练新介入的不认识的图卡。

泛 化

  • 使用不同的教导者:孩子一开始会很习惯只向教导者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在孩子学会了向教导者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后,更换不同的人来呈现孩子不认识的图卡,看孩子是否能回答“我不知道”;如果不行,则需要由不同的人来展开训练。

  •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被问到其不认识的物件时能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

训练二

当被问到不知道的信息时

能回答“我不知道”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提问孩子不知道的信息(如“妈妈在哪里上班?”)时,孩子能独立在2秒内使用室内音量回答“我不知道”,清晰度确保陌生人能够明白。

  • 选择提问的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爸爸去哪里了呀?妈妈几点下班?去儿童公园做几路车?明天会下雨吗?你的衣服是在哪里买的?今天晚上吃什么?

  • 在训练时,将孩子应该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和孩子能熟练回答的问题穿插在一起提问。精熟的问题包括在前面阶段已经学习过的个人信息的问题,比如:你叫什么名字?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们家住几楼?你在哪个幼儿园上学?你们家住在哪个小区?如果孩子已经能精熟地区辨问句,也可以问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苹果是什么类的?动物园里能看到什么动物?小猫怎么叫?鸭子有几只脚?

教学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目光对视),并提问。

  3. 教导者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予辅助或反馈。

    • 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孩子应该知道答案的,在孩子正确回答后,教导者夸奖孩子,“对了,【问题答案】”,你真聪明。然后提下一个问题。

    • 如果是孩子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教导者在等待1秒后示范回答:“我不知道。”

    • 如果孩子在听到问题后直接给予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教导者反馈:“不对,你不知道的就说‘我不知道’”,加重【我不知道】的音量和语气。

  4. 当孩子回答“我不知道”后,教导者夸奖孩子:“好吧,不知道也没关系,不过你很棒,能告诉老师你不知道”,同时给予代币。

    • 在自然对话中,提问的人不会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不需要在孩子回答【我不知道】后给予答案。

  5. 重复步骤2至4,直至教导者问完所有准备的问题。

    • 当孩子获取一定数量的代币后,孩子用代币交换后备强化物,并允许孩子吃掉食物(口腔清空)或把玩玩具15秒。

维持与泛化

  • 在生活中提问孩子一些他可能不知道的问题,但需要穿插更多确定他知道的问题来进行维持和泛化训练。

扩展游戏1我摸你猜

 

教学材料:不透明布袋1个、水果模型10个

游戏程序:

  1. 游戏者分两组,一组摸(A组),一组猜(B组),让孩子在猜的一组(B组)。

  2. 将10个水果模型放进布袋里,然后说明游戏规则:由A组游戏者来摸水果,然后由B组的来猜,如果能猜到,B组就得到那个水果;如果没有猜对,则A组得到那个水果,最后哪个组得到水果多就赢得游戏。

  3. 游戏开始,A组游戏者在孩子的注视下把手伸进布袋里并摸出一个水果。在拿出水果时,游戏者故意完全把水果藏住或故意暴露一点让孩子看到。

    • 展示与藏起水果的行为以随机无规律的形式呈现。

    • 如果是故意让孩子看到的,一定要确保孩子确实有看到摸出来的水果是什么

  4. A组游戏者提问:“猜猜我摸到了什么”

  5. 如果孩子直接回答,游戏者根据孩子的回答做出反应;如果孩子没有回答,B组的游戏伙伴问孩子“你说这是什么水果呢?”

    1.  如果是故意让孩子看到的条件,孩子应该能说出水果的名称。如果孩子正确命名,A组游戏者夸奖孩子“哇,你猜对了,水果归你了”,然后把水果给孩子。

    2. 如果孩子有看到水果,却没有正确命名,或者回答了“我不知道”,A组游戏者呈现该水果,说“你没有猜到哦,这是【水果名称】”,然后水果归A组所有。

    3. 如果是故意不让孩子看到的条件,在同组游戏伙伴提问孩子时,如果孩子没有回答,则提示孩子说“我不知道”。当孩子说了“我不知道”后,同组伙伴说“那我来猜一猜”,这时可给出正确答案,让孩子所在的一组获得水果。

    4. 如果是故意不让孩子看到的条件,而孩子随便说了一个答案,A组游戏者呈现水果,说“你没有猜到哦,这是【水果名称】”,然后水果归A组所有。

  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袋子中的水果被拿完,获胜的小组可得到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

扩展游戏2猜猜这是谁

教学材料:《猜猜这是谁?》洞洞系列绘本,如下图:  

游戏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坐在同侧(可以是坐在椅子上、沙发上、地上或是床上)。

  2. 教导者将绘本展现在孩子面前,然后告知孩子“我们一起来看书,教导者(如:妈妈)负责翻书和提问,你(孩子)来回答问题,如果猜不出来可以使用‘我不知道’来回答”。

  3. 教导者在孩子的注视下逐页翻开绘本,并提问孩子,如“猜猜这是谁?”。

    • 为了避免孩子按照顺序背出答案,教导者在翻阅绘本时可以按照随机的顺序翻开其中的内容。

  4. 1)当孩子直接说出答案时,教导者翻开答案并夸奖孩子“很好,你猜对了,这是xxx(对应的答案)”。

    2)当孩子无法猜出答案是什么时,教导者口语辅助孩子说“我不知道”,孩子仿说后,教导者反馈“好吧,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然后翻开答案给孩子看看,并以自然和口吻告诉孩子“你看,这是xxx(对应的答案)”。

  5. 重复步骤3至4,直至看完该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