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五款难搞的娃-高敏感(1)

作者:马凌冬 2020-03-28

文 | 马凌冬

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博士著有几十本畅销书,我们熟悉的有《格林斯潘心理育儿》,《地板时光:如何帮助孤独症及相关障碍儿童沟通与思考》等。最近读了格林斯潘的另一本j经典作品,《具有挑战性的儿童:理解、培养并享受养育五种“困难“型儿童》“The Challenging Child: Understanding, Raising, and Enjoyingthe Five "Difficult" Types of Children“  。作者在这本书中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大多数困难型儿童可分为五种基本人格类型:高敏感型、自我专注型、反抗型、疏忽型、好斗型。这些基本人格类型源于孩子天生的身体与神经特征。作为家长,不管碰上了哪一款,并不是我们的错,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做到知己知彼,找到个性化的干预方式。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不谈诊断,只谈人格特质的风格。格林斯潘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帮家长读懂孩子发出的信号,识别并理解孩子的兴趣点,分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帮孩子发挥特长并弥补缺陷的互动方式。这五种类型中,有的我自己碰上了,读起来感同身受;有的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也有些体会和感悟。格林斯潘的视角深具洞察力,大量案例非常实用。根据每款“难搞的娃”的行为表象,行为背后的原因,父母如何调整养育风格与孩子的特质相配(具体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写了一篇读书笔记,由于篇幅较长,分几次在平台分享。

               

                 第一款:高敏感型 

行为表象:一件新毛衣,一种新洗发水,甚至麦片里的某种谷类,几粒葡萄干,对您的娃来说都可能是巨大的危机! 新袜子的质地稍有不同,能毁掉一整天的好心情;酸奶后天过期,娃不用看日期就能闻出来。然后皱着鼻子说:“快过期了!” 小学三年级在学校被同学笑话过一次,上大学了还念念不忘,以至于每次想起来还都伤心欲绝。

 

如果听起来熟悉,您的娃很可能属于高敏感这一款。这类娃警惕性高,新环境对他来说永远危机四伏,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安全”!他小心翼翼地爱惜着自己,不做完整的风险评估,绝不会往前走一步。他平时显得成熟稳重,聪明懂事,但对一点小事会没完没了地纠结,极为情绪化。这娃小时候粘人,怕这怕那,十二岁了还抱着毛绒玩具,怕去新场合,不愿意结交新朋友;长大后显得被动,躲避,害羞。最令家长困惑的是他们日常情绪变化如此之大。早上还是懂事的样子,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下午就钻在桌子底下哭,发脾气,并向周围的人发号施令。孩子在情绪和行为上变化之快,让家长经常感觉在坐过山车。

 

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不了解孩子在世界中的真实体验,我们很难了解高敏感孩子“难搞”的原因。高敏感的孩子是 “feeler“(感受者),意思是他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地感受着周围的世界,而且他的感受比别人要“深刻”。

 

他们看起来很聪明,有条理,但也常让家长抓狂。这类孩子有的对空间运动敏感,在动作计划方面有挑战,需要执行一系列动作时,比如穿鞋穿袜子出门上车,比较困难;有的对视觉听觉嗅觉的刺激敏感,比如不愿意去新的地方,尤其拥挤吵闹的场所;有的对自身内在的情绪高度敏感,他们感受到的情绪异常强烈,于是我们看到他伤心的时候倒在地上,高兴的时候尖叫,生气的时候砸墙...总之没有中间立场,没有温和的快乐,也没有轻微的烦恼。

 

父母养育风格与孩子的特质相配

避免的养育方式

如果父母本身不那么敏感,很容易被孩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行为拖垮,走向两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自责与放纵责备自己不容易相处,不是好父母,为了弥补,放纵或过度保护孩子,有的用好吃的好玩的来收买孩子,平息矛盾,有的许诺不离开孩子,永远保护他。另一个极端是愤怒与专横。家长在跟孩子互动过程中深感沮丧无能,失望,窒息和罪恶感油然而生,开始用愤怒来回应孩子,在情感上跟孩子保持距离,把自己变得专横与强势,绝不退让:“只有这一种麦片,你爱吃不吃!”

  

建议的养育方式

高敏感的孩子很容易被淹没在感觉的海洋中,尽管他聪明懂事,他的感受和思索方式并不在他的控制之中,建议的养育方式包括:

 

1)同理心

对一些自己也高敏感的家长,同理心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不得不有意识地锻炼正确的姿势永远是坚定但充满爱。孩子越生气,家长的语气越变得有同情心,同时也更加坚定。共情孩子的感受,即使这种感受你并不喜欢。共情并不代表鼓励,我们帮孩子准确认清他的每种感受,给情绪贴上标签,不把情绪当作一种模糊的感觉来体验。家长从孩子的视角理解他的感受,我们的努力会让孩子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越来越能跟自己和平相处,理解并容忍强烈情感的存在。                                                                               

2)结构和限制:

在跟高敏感孩子的互动中,家长很容易被整疯。两个疯狂的人只能让情况变得更糟糕。我们是关系中的成年人,可以更好观察自己,冷静下来,舒缓矛盾。给敏感的孩子设限不容易,这个聪明的娃会一直试探你的界限,家长要传达稳定的信息:“我这么做只是因为我爱你”,“我是认真的”,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另外,设限要慢慢来,敏感的孩子都不喜欢突然的改变。他们不太能承受压力,很容易感到超载,所以一切都要循序渐进。先找一个舒适的中间地带,再逐步把孩子拉入到具有挑战性的情景中。所谓 “一次弄湿一个脚趾”,对他们来说非常贴切。

 

3)鼓励主动

高敏感孩子一般不太阳光,常对自己感到愤怒,绝望,抑郁。小时候总说:“别人不喜欢我!“;长大以后也常常对自己不满意:“我要是脸皮厚一些就好了”。孩子的自我概念是从与别人的经历和互动中形成的,一些不成功的互动让他们感到被动并无力。家长需要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独立性,自信心,带给他正能量。

跟其他孩子相比,高敏感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来与别人主动互动和沟通,否则很容易淹没在情感海洋中。家长可以从帮孩子阐述自己的感受开始,比如开始孩子只说:“我不喜欢Riki”, 家长慢慢引导,有可能一星期后,他才会说:“我很难过,Riki 最近跟他棒球队的朋友一起吃午餐,不再跟我坐在一起了!”  这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进步需要我们推动。

 

4)自我观察

家长的态度对于孩子的自信和独立很有帮助。认识并接受自己,不要因为孩子的特质感到尴尬,高敏感的孩子绝对能感觉到你的态度!用轻松的心情谈论他的敏感,尊重他的特质,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增加情感的灵活性。家长对自己的状态和情绪要有足够的自我观察,谁也不是圣人,这款娃经常让我们心力交瘁,很可能发过脾气,说过不该说的话,检讨自己,原谅自己,不要过于自责。

 

高敏感的孩子常感到孤独悲伤,进入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中。如果我们能帮孩子及时觉察自己的感受,并能向他们信任的人表示这些感受,通常能发展出更好的应对策略针对这款,家长的目标是发扬孩子创造力和洞察力的优势,提供个性化支持的养育,利用他们丰富的感觉和想象力帮他们理解外面的混乱世界。提高基本心理素质,降低敏感性。建立自信和主动,对应恐惧与焦虑。

 

高敏感也是一直让我身心俱疲的一款,后来了解到高敏感人群占普通人群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已经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词。

 

 

如果您家中碰巧有这款娃,想进一步了解 HSP,强烈推荐这本书:  

读了格林斯潘的“五款难搞的娃”,感到格老一直在深深地理解并同情着我们这些家长,很有疗愈效果。先用知识武装起来,再去实践,希望我们都能真正和谐地与高敏感型孩子相处,理性地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