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专家给你支招(23)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1

文 | 邓晓蕾

 

案例
 5岁的元元诊断是高功能自闭症,每当妈妈在家里给他上课的时候,他总是一会儿弯弯腰,一会儿坐到地板上,当妈妈提醒他坐好时,他坚持不到一两分钟就又开始动来动去,并且总离开座位。此外,平时元元自己在写字、绘画的时候,也是隔一下就会站起来跑开一会再回来,这个行为也频繁的发生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当妈妈和老师让他回到座位上时,元元也能回到座位,但坐下来不到一会他又站起来跑了。
 
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元元离座的行为,老师和妈妈拍摄了元元在学校和家里学习的录像,同时对每一次发生的行为进行了记录,通过录像观察和ABC行为功能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元元跑开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不是逃避任务,因为观察期间幼儿园老师采用了固定时间给予注意力的方法,已经给予元元高度的关注(如每隔2分钟,只要元元出现正确行为就给予注意力,如夸奖正在进行的行为),而在家中妈妈和元元上课,给予的注意力是一对一的,但是元元还是不能做到持续安坐在位子上,而他离座的行为也没有减少;此外不管是教学内容及作业是新的、难的或者是他已经熟悉掌握的,离座行为发生的频率并没有区别;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元元的离座行为属于自我刺激,也是他自己的感官需要。但是,安坐行为是一个学习的前备技能,而元元马上需要进入小学,因此需要特别的教学帮助他掌握这个技能。
建立新行为:建立持续的安坐行为
为了使安坐练习更自然,符合生活中的情境,经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到元元妈妈每天都会和元元进行对话的训练项目,而这个时间段是妈妈可以保证和孩子一起练习的时间,因此把安坐的练习和这个项目结合一起进行,每次的干预时间为20分钟。
干预目标
在进行对话练习的时候,元元可以保持坐在座位上20分钟。
干预步骤
1)    在练习开始前,妈妈告诉孩子规则,如果元元能够坚持坐在椅子上在与妈妈聊天,那么在计时器响起时,就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计时器如果没有响起,而元元在和妈妈聊天时离开座位,妈妈就要重新计时。练习结束后,元元可以拿五角星换喜欢的活动或者其他强化物清单上的物品。
2)    妈妈拿出计数器设定好时间(比如30秒),在妈妈开始和元元进行对话的练习时,开始计时。妈妈按约定操作,即计时器响时,妈妈夸元元坐得很好,并给元元一个五角星;当元元离开座位时,妈妈重设计时器。重复此操作,一直到20分钟的对话时间结束。
技巧1:选择初时安坐时距
先了解孩子目前能保持安坐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安坐时间)。比如,在和孩子进行某项坐下来的活动时进行观察,记录1)整个活动的总时间(比如:30分钟;2)每次孩子离座或尝试离座时,做一下记号,最后得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离座的总次数(比如20次)。在孩子离座和尝试离座的时候,你可以要求孩子坐好,并且继续你的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你就可以用以上得到的两个数据来计算孩子的平均安坐时间:总时间/离座次数=30分钟/20次=1.5分钟。在训练时,你的初始时距可以比这个平均时间略短一点。
技巧2:调整安坐时距
在训练时,家长需要保证孩子在基本不需要你提醒或辅助的情况下,就能够在你规定的时间内保持安坐,能得到五角星。如果孩子经常(超过10%的情况)无法在你选择的时距内保持安坐,那么,你需要进一步减少时距的长度。当孩子连续2-3次训练都可以保证90%以上能保持安坐时,你就可以适当地增加时距的长度。
判断时距长度是否适当的标准: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孩子在90%的情况下,不需要家长提醒或辅助就能保持在该时段内安坐。
 
技巧3:家长不需要告诉孩子具体的时距是多少
家长不需要强调设定了多少安坐时间,只要告知孩子“保持坐在柜子上,计时器响时就能得到五角星的奖励,而孩子如果离开座位就会重新计时”。因为有些孩子,特别对于数字敏感的孩子,会把关注点放在时间上面,而后面需要延长时间时,孩子会觉得要求提高了,避免之后可能出现讨价还价的情况。同样原因,家长可以让孩子看到计时器,但最好不要让孩子看到计时器上的显示。
技巧4: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开始练习时,家长和孩子的距离可以近一点,以保证你可以及时辅助孩子坐在位置上,如,轻轻的压着他的手放在腿上,这样避免他离开后你再把他叫回来。
技巧5:安排孩子离座
如果孩子暂时没有办法保持20-30全程坐在椅子上完全不站起来,在训练时,家长可以刻意安排孩子需要站起来的活动。比如家长在孩子讲故事,正好讲到小兔子,家长可以问孩子: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呀,你做给我看看吧。这时候,孩子就允许站起来跳一下。比如家长可以要孩子帮忙去拿一个什么东西。这里需要注意,这个休息只是短暂的,家长要通过辅助来确保孩子是在做你交给的任务,并且做完后马上坐回椅子上。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类似的安排在训练中要逐渐减少,直到完全不用。大家要记得,在小学,孩子是需要整节课都安座的。
 
最后,
当孩子与你在一对一的训练时可以安坐20分钟,并不代表孩子进了教室也可以安坐20分钟,所以这里你只完成了训练的第一步而已。接下去你还要考虑:
1) 延长训练的时间至与学校的一节课相同时长或略长一点。比如,学校一节课是40分钟,家中的训练可以在40-45分钟。
2) 与其他人在一起时,孩子也可以安坐
3) 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到最后孩子独立活动时,可以安坐较长时间。

 

一个行为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家长在做干预的时候需要坚持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