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技能训练10:区辨常见的动词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07

文 | 邓晓蕾 (BCaBA)

 

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或行动状态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比如早上起来,要刷牙,洗脸,穿衣服;出门了,要穿鞋,拿包,开门,锁门等。我们可以通过看别人的动作而知道别人正在做什么,也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来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别人的动作指令来完成动作或任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是需要孩子学会操作的,比如炒菜、吸尘、洗车,但孩子仍然需要了解这些动词,并且当他人在执行这些活动时,孩子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换言之,我们教导孩子区辨的动词要比教导孩子执行的动词要多得多。本文将介绍动词区辨的教导。

训练:区辨常见的动词卡片

目标行为:当给予指令“找一找【动作名称】”时,孩子能在2秒内从呈现的一组(3-5张)卡片中找出对应的动作卡片。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动作图片

  • 图片的大小统一,背景颜色尽量选择白色,可以使用卡通人物图片
  • 如果图片是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动作,尽量使用差别较小的人物,比如都是小男孩。

教学程序:

1、教导者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

2、教导者将三张动作卡片呈一直线放置在桌面上,每张动作卡片之间间隔约5cm左右。

3、教导者获取孩子注意力

4、教导者给出指令“找一找【动作名称】”。

  • 每种动作指令出现的次序是随机无规律
  • 每种动作指令出现的总次数相同

5、教导者马上辅助孩子拿取对应的动作图片。

6、当孩子拿取对应的动作图片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对了,这是【动作名称】”,并给予代币。

7、教导者变换动作图片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2-6进入下一回合。

辅助方法:

  • 手势辅助:教导者手指指向对应的动作图片。
  • 动作示范:教导者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指令要求找“喝水”的图片,教导者在辅助时可以做假装喝水的动作。
  • 两种辅助都可以使用,视哪种辅助对于孩子而言更为有效。

辅助撤销:

  • 手势辅助:教导者逐渐增加手指与目标图片之间的距离,从一开始的直接指在目标图片上,渐渐地教导者的手指离目标图片的距离远一些,比如5厘米,然后再变得更远,直至辅助完全撤销。
  • 动作示范:最初辅助时,做出完整的动作;在撤销时,慢慢减少给出的示范动作,至只做初始动作,最后完全撤销辅助。
  • 在降低辅助级别时,结合使用辅助的延宕。在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在给出指令后,教导者需要马上给予辅助;当降低辅助级别时,教导者延迟给予辅助的时间,一般可延迟1-2秒,延迟的时间以孩子不出错为前提,但不超过2秒。
  • 在辅助撤销过程中,如果孩子的错误反应开始上升,说明此时给予的辅助程度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增加辅助力度,并在时间上及时给予辅助。

纠错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时,教导者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纠错。

1、教导者中断孩子的反应,要求孩子把手放好,若是孩子已经拿了错误的动作图片,教导者需要把该图片轻轻从孩子手上拿回来,重新放回原先位置。

2、教导者重新获得孩子注意力,然后重发一遍之前出错的指令。

3、在给出指令后教导者马上提供辅助,提供的辅助可以是最高级别的辅助,比如直接手指在目标动作图片上,也可以是比上一次提供的辅助略多的辅助,比如在失败的回合中,教导者的手指与目标物件的距离在10cm以上,这次辅助教导者的手指与目标物件的距离变为5cm左右,并且不使用时间延宕。

当孩子拿取对应的动作图片后,教导者对孩子给予口头夸奖,“对了,这是XX”,同时给予强化。

阶段完成的标准:

  • 孩子能连续2次(跨两天)训练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时,当前阶段三个动作的训练完成。该三个动作进入教学的维持阶段,并挑选孩子不认识的新的三个动作进入下一个教学阶段。
  • 当所有的动作都在教学阶段中达到上述标准,教学完成,全部动作进入维持和泛化阶段。

维持和泛化

这个阶段,我们将使用不同的动作卡片来测试孩子是否能找出正确的动作。如果在换了图片后,孩子的正确反应达不到80%以上,则按以上程序继续进行教学,直至介入任何三张新的动作图片,孩子都能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

注意:测试时,仍然是每次给出三个不同动作的卡片。

教学材料:同一个动作准备3-4张图片由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动作,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做相同动作图片。比如洗手的图片:可以是一个人在洗手,也可以只呈现手在水下的图片,也可以几个人在台盆前洗手的图片。

 

附:动词区辨内容举例

延伸练习1:动作卡片配

训练程序:

桌面上呈现三张动作图片,教导者拿取其中一张动作图片递给孩子,并给指令:“同样动作放一起”。如果孩子能完成上面训练中的泛化,这个练习应该不需要太多的辅助。但如果孩子无法完成,教导者可以先命名目标卡片的动作,如“他在洗手,和洗手放在一起”。如果口语辅助无法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则给予手势辅助。当孩子将相同动作的卡片放在一起时,教导者夸奖孩子“对了,它们都是喝水”,并给予代币。

扩展训练2:使用绘本来做区辨动作的训练

这个教学可以不按严格的训练程序来做,可以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展开,让孩子指出故事里的人物动作。教导者和孩子并排坐在一起,翻开绘本故事一页,教导者给指令“指一指XX”,等待3-5秒,看孩子是不是能指出绘本中正确的动作。如果孩子出错,告诉孩子不对,可以让孩子再试试,教导者也可以把正确的答案指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时,教导者夸奖孩子,这时不需要每一个回合都给予强化,但时不时地给予直接强化(比如,食物、社会性互动、或玩具)可以增加孩子看故事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扩展训练3:看动作猜卡片(非口语)

材料:孩子学过的动作卡片(2套完全一样的卡片)

程序:

  • 教导者将3-5张卡片(2组)呈现在桌面上,孩子面前的卡片面朝上,教导者面前的卡片面朝下,如下图所示:
  • 教导者讲解游戏规则:“我看一张卡片,然后会按卡片上的内容来做动作,然后你用你的卡片来猜这个卡片是什么,如果你选的卡片和我选的卡片是一样的,你就赢了,可以把两张卡片都收走;如果你猜错了,卡片就归我。游戏结束,看我们谁的卡片多。”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不佳,仍然陈述规则,然后直接进入下面的程序,孩子会通过练习来了解游戏的规则。
  • 教导者随机翻看一张卡片,看完后仍然将该张卡片面朝下摆在原处。
  • 教导者按卡片的内容做一个动作。
  • 教导者给指令:猜猜这张卡片是什么?
  • 给孩子3-5秒做出反应,如果孩子无反应,教导者可以再做一次动作。
  • 当孩子选择了卡片,教导者翻开自己这边的这张卡片;如果两张卡片是一样的,教导者给予反馈:“哇,你猜对了”,并且由孩子将两张卡片放到他的手边;如果两张卡片是不一样的,教导者给予反馈:“啊呀,你猜错了,卡片归我了”,然后将两张卡片放在自己的手边。
  • 重复以上程序,每次游戏可以进行8-10个动作
  • 最后,教导者和孩子比较谁的卡片多(根据孩子的能力来选择比较的方法),赢的人可以获得奖励(因为孩子已经掌握了区辨动词的技能,所以孩子应该能在该游戏中获胜)。

说明:该游戏最经常的玩法是让孩子命名动作,在教导孩子命名动作之后,可以将选择卡片改变为让孩子口语猜动作。

游戏变化:多个家庭成员参加

程序:

家庭成员和孩子围坐在一起。教导者给予孩子一张卡片,同时给其他家庭成员不同的动作卡片,其中有一个的动作卡片和孩子手里的相同。让家庭成员同时按卡片的内容持续做动作3-5秒后停止,然后让孩子去找哪个人做的动作和他自己手里的卡片是一样的。当孩子找到那个人并将卡片交到这个人的手里时,拿到卡片的人夸奖、拥抱或者给孩子喜欢的零食。

注意:

这个游戏需要孩子观察和记忆,如果孩子在大人停止动作后,5秒内没有反应,家庭成员可以再做一次动作。如果连续2次孩子仍然无法找到相应的人员,家庭成员可以持续的做动作,教导者辅助孩子找到和自己图片做相同动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