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应对大全

作者:星星雨 2020-02-28

文 | 发展部

编者语:未来十年才是最黑暗的日子——小龄家长在学龄前耗尽了所有的积蓄后,带着极大的焦虑进入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你足够坚强挺了过去,到了孩子16岁,抬头一看,前方一片荒芜。

作为中国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只有做到机构和家庭在规则上、方法上的连贯性,咱们孩子才有可能持续的塑造出良好的行为规范。

今天分享的内容,请各位存好,以备不时之需。

许多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都对孩子的不守规矩感到头疼,他们对孩子的这种不寻常的举动不知道该如何对付。

难点之一是因为大多数的育儿手册介绍的是建立在规范基础上的方法和策略,而简单拿它们用在孤独症孩子的身上时根本无效!

更糟糕的是,家长还常常要出于礼貌地接受那些来自亲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好心”,但其实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劝告。

1.    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没有什么魔术般的公式可以保证你的孩子永远行为规范,但是家长们所获得的经验表明,[行为改变技术](“ABA”)在改变孤独症孩子行为方面是最有效的。

这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行为导致的结果所习得的。如果你的孩子喜欢他的行为所引起的结果,他就会继续地做;如果他不喜欢行为的结果,他就不再做了。因此,只要有系统地对好的行为进行奖励,同时对不好的行为进行惩罚,不良的行为就无法“被习得”并被良性的技能所取代。

下面的技术和实例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这种方法的原则,提高你对孩子行为管理的有效性。

1)抓住孩子做对了什么——奖励很重要

一种 很有效的策略是关注并奖励孩子的适当行为,大部分家长常常觉得他们要做的是“抓住孩子做错了什么”,而实际上他们应该做的是“抓住孩子做对了什么”。这个策略要求家长有高度的注意力,否则当孩子尖叫时要比他安静时更容易获得注意。一般的规则是:给予十句夸奖(如:太棒了,你自己铺好了床!),一句“纠正型的”责备(如:不许扔玩具!)。

关于孤独症儿童的研究表明,家长要用特别的方式夸奖孩子:如说特别的言语——“穿上衣服,好极了”——要比一般的“好极了”更合适。这种特别的方式,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准确地理解他被夸奖的行为。在夸奖的时候,配给一些实际的东西如食物和玩具,效果经常会很好,特别是在你训练孩子的早期。因为孤独症的孩子对于纯社会性的奖励不敏感,使用实用的奖励物对于增加他们的动机很有帮助。

2)早下手为强——预防为主,争取主动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表现,你就要立即着手。在他的问题行为出现时,你时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例如,孩子在大超市里尖叫着发脾气,你会感到慌乱或无助,这是很自然的。然而,你可以设法做到在行为开始之前就阻止他。家长经常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可以事先计划并制订出一套预防的措施,而不是在行为发生的时候穷于应付。与问题已经发生时的应对相比,实施预防要容易些。

以下是几个预防措施的策略,希望能有帮助:

【改变环境】——有许多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预防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方法,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撕墙上的画,就换成过塑的画或干脆在墙上画壁画;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拉裤子里,就为他买回一次性的尿裤。

尽管这些主意听起来有些太一般,但你还是要花一些时间,审视周围的环境和每日生活的流程。你会发现,你其实忽视了一些很简单的解决办法。经常问自己:“家具摆放上有没有问题?”“常用的必需品是否很容易拿到?”“哪些易碎物品是一场事故的潜伏地?”按照你认为有益的方式改变一下,再评估改变后事故的发生率是否下降了。如果是,就祝贺你自己成功地预防了一些可能发生的危机。

【注意孩子的信号】——所有的孩子在要发作之前都会发出细微的信号,即有线索可循。有些孤独症的孩子发出抱怨似的呜呜声,有些会收紧身体的肌肉,有些会增加猛烈拍打或扇乎手的次数,而有些孩子会表现得特别安静。家长往往认为后果的出现——行为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将后果纳入他们的计划中:“让我看看,如果她在5分钟后尖叫起来,而她发脾气一般半个小时会过去,我还来得及把饭做好。”

与其 认为恶性结果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不如留意孩子发出的这种警告信号,在他发作之前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一种做法是,对他平稳地发出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指令,如:“把书递给我”,“把手放下来”,如果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做了,就热情地夸奖他;如果他不听从你的指令,就面无表情地辅助他应该怎么做。在孩子独立完成了5-10个指令的课题后,他的行为恶化就不会出现了。总之,让他忙于跟随指令,使“失控”成为不可能。仅通过发出简单的指令,你就可以消除炸药的雷管。

【描述发生了什么】——一个经常会引发孤独症孩子发作问题行为的因素是[困惑]。所以你要简明扼要地告诉孩子将要做什么。许多家长在一整天中不断地对孩子说下面要做的事情,以帮助孩子理解,如:“好了,我们现在要去食品店,就是奶奶家旁边的那个红色的商店,几分钟后我们就可以到那里了”。通过告诉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会减轻他的焦虑感,从而减少了问题行为的发生。

【设置清晰的结果】——家长们经常会说到,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去的时候,最难的是随时揪着一颗心,提防孩子可能会有的发作。这种提防可以说比孩子真正的发作更让人负重和疲惫。

为了 有助于预防问题行为的出现,在带他到一个可能会有些麻烦的场合之前,你可以尝试给孩子描述不良行为会产生什么结果。

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进了超市就大喊大叫地要东西,在走进去之前告诉他,如果他能够轻声地说话,他就会得到;但如果他大声喊叫,他就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讲话时随身携带可以看得见的一级强化物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样在孩子又想喊叫时,你就可以指着强化物说:“想想你应该怎么做?”或者用一张展示强化物的图片提醒他。

这一类 方法不一定对每个孩子在任何场合下都有效。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万无一失的妙招。尽管预防策略并不总是有效,采用它们至少可以降低危机发生的频率,并且通过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总在应对孩子的发作,可以明显的改善你的家庭生活气氛。应该记住的是,改变一种行为习惯比在发生之前去防止要困难得多。

2.    怎样改变孩子的行为呢?

当你 面对孩子的一种已经是习惯的行为时,你首先需要判断它是不是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如果不是,就要由你来尝试改变它了。改变一种行为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你还可能会不成功,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你会成功的。以下我介绍的行为改变的方法并不是行为改变策略的全部,但它是对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的一个归纳。所例举的方法按照其惩罚性的程度从轻到重排列。除非你孩子的行为已经对他自己或其他人造成严重的威胁,否则总要首先采用惩罚程度较轻的方式。

1)奖励——永远是首要的念头

正如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的,改变孩子行为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孩子的任何及所有好(适当)的行为表现给予有计划的奖励——即ABA所强调的“强化”。在矫正孩子的不适  当行为时,你的奖励行动要注意以下两点:

a. 要注意到孩子每一次的良好表现,并都给予奖励(如前所述,“抓住孩子做对了什么”);

b. 注意对孩子的某种特定的、与他常有的、不适当行为有反差的表现(即替代行为)给予奖励。例如:你在尝试矫正孩子的尖叫行为时,就要注意在他安静的时候给予奖励;再比如:你的孩子扇动双手令你头疼,那么就要注意在他(用双手)玩弄玩具时给予热烈的夸奖。孩子的这些替代行为因为得到强化而会继续出现,相反他的不适当行为则会逐渐减少或消失。

与第一点“抓住孩子做对了什么”时的即兴反应相比,操作第二点时你应该做一个结构化的强化方案,例如:制定出强化的频率(奖励的次数与间隔时间),使用象征性的标记作为强化物(如,孩子的替代行为可以“挣”到一枚红星)。

2)“弱化”孩子的行为——忽视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弱化法”是ABA中的一个术语,含义是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对他的行为进行完全的忽视。具体的做法是:“当孩子做出问题行为时,你要有意识地不去注意他的表现,尽管你实际上意识到他在干什么,但不要让孩子发现这一点(即给他的感觉是你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将你的目光转向别处,做出一副被其它的什么事情吸引着的样子,显得完全不被孩子的行为所影响。你需要小心的是不要漏出哪怕是非常细小的破绽。例如:你面部肌肉收紧,轻轻地叹气等,其实这些反应都会被孩子察觉到。

弱化法被用来处理那些原本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的行为(“问题行为的功能”,将在下一个系列详细介绍给大家——编者),其原理是:“如果他的行为没能引起你的注意,孩子就失去发出该行为的动机,该行为就会逐渐的减弱或消失。”下面举一个运用[弱化法]的例子:在确定了孩子总是尖叫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之后,你要做的就是每当他尖叫时都不理会他,切忌在他尖叫时哪怕只是看了他一眼,或不自觉地做出某个身体动作,让孩子察觉到他的做法对你产生了影响。

还要提醒 你注意的是,在使用[弱化法]忽视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在确实出现减弱之前往往会变得更加厉害,因为孩子会用行为得升级达到吸引你的注意力的目的。

例如:如果你现在决定矫正孩子对老师发出呜呜声的行为,在他“呜呜”时给予忽视,这时他很可能会从“呜呜”变成尖叫或大声地哭闹,而此时你要做的是继续给予忽视,你做出的姿态传递给他一个信息:“随便你怎么叫和哭闹,我反正不会理你。”这样僵持一段之后,孩子终于会明白无论他怎么费劲都是徒劳的,而一旦他安静下来你就马上注意并奖励他,让他理解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获得你的注意力。

 

3)隔离法

如果孩子 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时,你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见效,可以尝试使用“隔离法”,即将孩子置于一个不容易出现问题的环境中。如: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将他关在一个(安全二封闭的)房间里,或者当孩子打别人的时候,让他独自面对着墙坐着。

采用隔离法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孩子表现出不适当行为实际上是为了逃避你正在要求他做的某件事(如,学习回答问题,看图说话,物品配对,等等),采用隔离法就正中他的下怀,因而也就不会产生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该做的是:坚持让孩子跟随你的要求。

采用隔离法的一个关键是,隔离室距离行为的发生地很近,因为如果你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将孩子带到隔离地带,只能使局面变得更糟。在他被隔离期间,你一定要去观看他的情况,但注意不要跟他说话,甚至不看他一眼;最好是在隔离室的门上有一个小孔,可以让你随时窥视他,以确保他是安全的。隔离的时间不要太长,并且如果孩子的不适当行为有潜在的危险时,就不要使用隔离法。对于幼儿,隔离的时间不要超过五分钟;对少年的孩子也最多控制在十五分钟。

4)反应成本法——代币制

反应成本法 是指:当孩子表现好(对你的要求有正确反应)的时候,他就可以“挣到”一些与他的愿望相关联的象征物。诸如:不干胶贴画,硬币等。而当他表现不好时,他就会失去这些东西。有时可以让这些象征性的物品变得对孩子更有实用的价值,如入一定数量的硬币换取食物或玩具等。在采用反应成本法时,要将[得到-失去]的程序尽可能的简单明了,为的是帮助孩子理解这个过程意味着什么。切记的是对孩子的正确反应给予大量的口头夸奖,这样在没有象征物可以失去的条件下,你也能够控制孩子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