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专家给你支招(12)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1

文 | 廖庆文

 
案例

妈妈带四岁的孩子出去买菜,刚开门还没关上门,孩子一个人就往楼下跑,妈妈一边关门一边冲着孩子喊“不要跑,快停下”,孩子没有理会继续跑,妈妈追上来并拉住他的手,可是孩子不断挣扎,挣脱不开就张开嘴大哭同时用力的甩开妈妈的手再次跑走了,妈妈只好再次追赶孩子。这样情境反复出现,让妈妈又累又担心。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对已经跑走的孩子发指令是无效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妈妈并没有在生活中教会孩子服从指令;二是外面的环境已经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妈妈不断追上并拉住孩子,而孩子挣扎哭闹之后每次都能甩开妈妈的手,得到了他想要的(比如奔跑的感觉,比如去到某个喜欢场所,比如把一跑一追互动当成了好玩的追逐游戏),结果还是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孩子自顾自的跑走,可能发生摔倒、走丢等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孩子跑走了,将孩子拉住是首先要做到的,当然,孩子被拉住可能会挣扎和哭闹,但和孩子的安全对比,孰轻孰重?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判断。
    正确应对方法           
1. 把孩子拉住并且一定要拉紧,这个过程要反应迅速,最好在孩子刚开始跑几步的时候就拉住了孩子,尽量避免孩子跑远了才开始追赶。因为孩子跑得越远,“跑开”这个行为得到的强化就越大;同时家长要追到孩子所需要时间与难度增加,孩子碰到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2.  如果有可能,在拉住孩子后使用正向的指令,如说“拉住妈妈的手一起走”,并带孩子回到刚才跑开的地方再重新走一次。不过这个时候发指令,孩子基本是不会服从,家长需要的是平静和坚决的带着孩子去完成这一步。
3.  当妈妈拉住孩子不让他自己跑时,可能会出现哭闹和挣扎的情况,这时,如果家长急于去某个地方,就直接抱着孩子走;如果家长不着急赶路,可以暂时拉着或抱起孩子留在原地,当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再让他自己走。而如果家长无法忍受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出于安全的考虑,仍然建议家长拉住孩子。很多时候家长会在这时给予孩子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而使他们停止哭闹,这个做法可以解决家长当时的尴尬,但请注意会强化孩子哭闹的行为,所以不宜长期使用。
注意:当家长试图拉住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与力度,以避免孩子在挣扎的时候受伤;对于小年龄的孩子,家长可以抱着孩子,而不要只是拉住孩子的手或胳膊。
建立正确行为
干预目标:出门时和妈妈一起走(妈妈身边一步的距离),分为3个阶段进行练习
第一阶段目标:在妈妈打开门的时候,孩子会平静地让妈妈拉着他的手一起走。
1. 选择一个任务,该任务需要出门,但只是离开家很短的距离并且任务简单。比如去信箱拿信、去传达室拿邮包、去邻居家送东西。
注意:这个任务是你为训练特意设置,并不代表你真的必须要去做这件事。
2. 妈妈告诉孩子要从事的活动,如“我们一起去丢垃圾”。
3. 妈妈和孩子做好出门的准备,妈妈在开门前主动拉住孩子的手(不让孩子在门开时有跑开的机会)。
4. 妈妈打开门,带着孩子去完成任务,从这一刻开始并且贯穿从事任务的全过程。孩子一定会时不时地挣扎想跑开,妈妈可以:1)提醒孩子:“和妈妈一起走”,2)和孩子说一些他喜欢的话题,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3)走一段距离后妈妈夸奖孩子的正确行为;4)如果这些措施都不管用,也可以使用强化物,比如妈妈拿着孩子喜欢吃的薯片,每走几步就会给孩子吃一片薯片。如果在走的过程中孩子一旦挣脱了,妈妈要快速的拉回孩子,并且告诉孩子“这样不行,重新来一次”,拉着孩子回到刚才跑开的地方重新出发。
注意:这个部分是训练的主要过程,目标是要让孩子能跟着妈妈一起走,直到任务完成。
5.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撤销辅助和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加入的任何额外的元素,比如前面提到的妈妈紧紧拉住孩子的手,夸奖和薯片,在训练进展的过程中,都需要慢慢地撤销。撤销过程中妈妈拉住孩子的手的力度要越来越轻,直到妈妈不需要一直拉着孩子的手;给夸奖、薯片的频率要越来越低,直到给孩子适当的夸奖和不需要给吃的东西。
6.重复练习,并且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进行第一阶段练习的最后,需要达到孩子可以在妈妈偶尔拉手的前提下走在妈妈身边一步的距离。
第二阶段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出门的时候,能走在妈妈的身边。
1. 无论要带孩子去哪里,事先做好计划。如果去的地方远或者有多件任务需要完成,可以事先把路线计划成几段。在要求孩子走了一段路之后,安排孩子在一个可以安全自由跑动的地方活动一下,然后再继续下一段路。比如,妈妈带着孩子去散步,在走到滑梯的时候让孩子玩10分钟;比如,妈妈带着孩子去超市买菜,在半路经过卖鱼的小店让孩子看5分钟的小鱼。
2. 出门前,告诉孩子目的地和路上的计划。注意使用简单的语言,关键点在于让孩子知道走到哪里他可以自由玩一会儿。
3. 在出门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拉拉孩子的手,搭搭孩子的肩膀,让孩子走在妈妈身边或身前(我们一般不建议让孩子走在家长身后),一旦发现孩子离开妈妈超过有两步的距离,马上提示并辅助孩子和妈妈一起走。
注意: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孩子已经能走在妈妈的身边。在这个阶段中,在安全的地方(如封闭人车分流的小区),妈妈可以先尝试不拉住孩子,而只在孩子尝试想跑的时候阻挡孩子,并且拉住孩子走一小段,再尝试不拉住孩子。但是,在安全无法保障的环境中,仍建议妈妈先拉住孩子的手,然后在训练的过程中慢慢减少拉孩子手的这个辅助。
第三阶段目标:泛化,孩子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人在一起,都能跟着大人身边一起走

 

  当妈妈带着孩子出门,孩子能在适当的提示下可以做到之后,刻意地让家中其他人带孩子出门。妈妈需要提醒他人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孩子在整个过程会一直走在大人的身边,避免孩子独自跑开的行为发生。